|微微笑了

01.

断更了一段时间。

奔赴在医院的日子,对健康和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想起有一个医生曾分享他跟妻子千辛万苦求子之路。

他说,为了要一个孩子,他跟妻子尝试各种办法,折腾几年弄得身心俱惫。

幸好,天公作美,最后他们得偿所愿。

但,养育孩子后,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百感交集地说:“其实,人生也不见得非要生一个孩子。

关于生育这件事,可谓是见仁见智,冷暖自知。

听到过太多“穷就不要生孩子”、“父母皆有罪”以及“生养不是恩,托举才是恩”等言论。

也看过不少父母把孩子视为珍宝,发出“我这辈子永不后悔生孩子”、“养育孩子的幸福是顶格无限度的”等感慨。

无论怎样,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都应自己说了算。

生育只是人类体验卡中的一个选项,我们值得在更辽阔的天地定义自己的圆满。

当你说“好想好想怀孕”时,请听见内心更深处的呼喊——“我好想好想,无条件地被这个世界爱着。”

当你说“我只想活在当下”,请遵循你内心的选择——以一个体验者的身份来享受生活,这份自由从来都不需要在意他人的侧目。

当你为养育孩子而感到心神疲惫时,请好好想想当初想要孕育生命的初心与幸福,享受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无论哪一种生活方式,都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适合当下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02.

曾看过这样一个话题:

你生孩子,经过孩子同意了吗?

这个来自灵魂深处的发问,实在让不少父母难以回答。

一般来说,没有孩子会毫无缘故地问自己的父母。

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这么问你,那很大概率表明:

孩子在是质问你,责怪你以及怨恨你。

孩子内心深处最想问的是:“我现在过得这么苦,你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也备受委屈:孩子还没出生,上哪问去?

就像春天播麦种,你能问麦苗愿不愿意长在咱家地里吗?

前天在小区门口碰见李婶,她拉着我直叹气:

"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说'生孩子没经过孩子同意',照这么说,我爹妈生我那会儿兵荒马乱的,我是不是得去坟头找他们讨说法?"

说到底,孩子有孩子的压力,父母有父母的难处,亲子关系之间的冲突,本质上就是资源分配不均、权力斗争抢夺,日渐增长的需求以及家庭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面对生育和育儿困境,想要晚年生活质量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善:

第一,多建立人生支点,别太把孩子当回事

人到中年,越发现:

孩子不是你生命的延续,也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孩子要爱,要疼,要给资源,但别太鸡娃,更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机缘与人生。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你能做就是引导他、扶持他、托举他,而不是让他成为你人生的唯一支点。

你可以事业、兴趣、健康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支点,全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你人生支点越多,你的内核就越稳。

说到底,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相反,如果你把家庭绝大部分的资源都给了孩子,将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对家庭而言是投资回报比巨低且风险巨大的项目,没有必要。

孩子未来如何,除了看他的能力和机缘,更要看孩子父母的资源、财力以及地位。

别太把孩子当回事,多考虑如何让自己变好,让自己变快乐,让资源分配回报更优。

这样一来,亲子关系就不会太过于紧张。

第二,别信奉“养儿防老”那一套,过时了

对一些父母亲而言,他们结婚生子,就是为了养儿防老,不至于老无所依。

对他们来说,孩子是他们年老时最后的底牌与依仗。

但现在时代变了,以孝为名义的道德绑架,很难得到落实了。

如果父母生育孩子时,是为了自己下半辈子的安稳与兜底,那么大概率会失望的。

以前家里孩子多,分摊养老压力,加之医疗资源不足,很多老人熬一熬就差不多了。

现在很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压力大,很难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加之,人均寿命长,赡养老人变成了一件近二三十年的折磨时光。

久病床前无孝子,懂的都懂。

在选择生娃时,千万不要有“养儿防老”的心态,不然日后的每一步、每一件小事、每一个选择,都会折磨你,让你绝望的。

老年生活想要过得好,前提是身体好,有钱有势,跟生不生孩子没有必然关系。

人生而自私,也许父母选择生育不过是生物天然繁衍驱动的冲动,甚至有时候是一场宿醉或意外下的结果,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希望在养育孩子的漫长时间里,那些为人父母的人能诚实面对自己的初心,能正确看待亲子关系,与孩子一同体验人生,共同成长。

第三,很多人责怪父母,是因自身不强大、厌恶自己

面对孩子的责问:当初为什么要生下我?为什么带我来到这个世界受苦?

很多父母会很诧异,也想要要反驳,或者为自己辩解。

其实大可不必。

孩子不是想要一个答案,更多是宣泄一种情绪,一种自我厌恶和逃避的复杂情绪。

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磨难,孩子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能力达不到自己的预期,那么就会产生这种怨恨的情绪。

因为把锅甩给别人是简单的,也是安全的,那意味着不需要独子承担后果。

当然,与此同时,这种甩锅的行为,很多父母也在犯。

大家都想要找替罪羊,家庭又怎么和睦呢?

一个真正独立强大的人,是可以勇敢承担后果的。

想要改变生活,第一步就是停止受害者思维,停止甩锅行为,多问问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或许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完美的选择,而在于明知不完美仍愿共同成长的勇气。

那些深夜喂奶的疲惫身影,那些校门口目送的目光,那些病床前紧握的双手,都在诉说着超越契约的人性光辉:

生育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生命对生命的郑重托付。

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