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26人丧生、多人受伤,印度官方认定巴基斯坦与此次袭击有关。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3日晚,作为对22日印控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的回应,印度政府宣布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战略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印度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
此外,印巴两军在边境线上发生了多起交火事件,到目前为止,两军交火仅限于轻型武器的无目的射击,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炮击的壮观场面。
这与过去几年印巴双方动不动就进行炮击相比,印军的“报复”行动应该算是相对克制。
为什么印军好像变得没有脾气了呢?
最近几年,随着巴军从中国购买的SH15卡车炮快速形成战斗力,印度炮兵在作战实力上已经不占优势。
既然勉强打下去不好收场,那就不如不打,这就是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而不是开炮的主要原因。
据外媒报道,目前印度拥有各型火炮的数量高达12000多门,包括M46加农炮(1000余门)、FH77B榴弹炮(300余门)、D30榴弹炮(550门)等,但70%以上为苏联时代遗留的老旧型号,能立即拉上战场的火炮并不多。
在印巴冲突中真正能拉上战场上还是印军近年来引进的145门美制M777超轻型榴弹炮、100门韩国K9自行榴弹炮等不到300门在技术较为先进的火炮,而国产的100多门“丹努什”榴弹炮,尝未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此外,印度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解决炮弹质量问题,印度国产炮弹屡次引发炸膛事故。例如,2021年印军105毫米榴弹炮实弹训练中因弹药问题炸膛,导致1死2伤;2025年M777榴弹炮因印度自产炮弹哑火频发故障。
印度出口到乌克兰的炮弹也屡遭乌军炮兵吐槽。
由于体系作战能力较弱,在实战中印军炮兵缺乏与侦察无人机等的协同,很多时候都被巴军炮兵压着打。
在2023年克什米尔炮战中,印度炮兵阵地因定位延迟被巴军SH-15卡车炮迅速反击摧毁。
以印度炮兵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在乌克兰战场上,大多数印军大炮都很难活过一周。
2019年,巴基斯坦与北方工业签订合同,从中国采购了236门北方工业公司生产SH-15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据报道,这份合同的总价是5.12亿美元,除火炮之外,合同还包含增程炮弹、制导炮弹在内的各种弹药的供应和技术转让条款。这与法国凯撒自行卡车炮每门高达500万美元的天价相比,简直是太超值了。
超值的不止是价格,还有交货速度!
据外媒报道,到2024年,巴基斯坦就已装备了24个营共计432门SH-15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中国转让技术后,由巴方自产。
SH-15型车载榴弹炮是我国兵器工业集团向外贸客户最新推出的52倍径车载155毫米加榴炮,该车大量采用我军自用的PCL-181车载加榴炮的技术,底盘和自用型也大致相同,可以说是“一个项目,两套系统”。
和其他国家的车载炮相比,SH-15型车载榴弹炮具备弹种多、射程远、半自动装填、精度高、车体紧凑整体重量轻等优点。该系统可以发射包括底排弹和底凹弹,末敏弹,和卫星制导炮弹等多种炮弹,最大射程可以高达53公里,而发射火箭增程弹,最远射程将超过70公里。
为强化体系作战能力,巴基斯坦还同时从中国引进了与之配套的无人机和炮瞄雷达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极大地增强了巴军炮兵快速反应能力。
在2023年克什米尔炮战中,巴军的这种快反能力就为其在与印军的激烈炮战中占尽先机。
有了这400多门SH-15型车载榴弹炮在手,巴军在与印度炮兵的对抗中绝对不会落于下风。
正是有了2023年克什米尔炮战的前车之鉴,此次印巴冲突爆发后,印度陆军表现明显比较低调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印度军工科技按目前的轨迹继续发展,印度南亚小霸王的位置可能很快就要拱手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