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乡村画卷上,有一群怀揣着乡村振兴梦想的奋斗者,他们脚踏实地,勇往直前。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桃源村第一书记,雅安市公安局看守所民警——熊之威,也是这群热情的奋斗者之一。从公安民警到驻村干部,从执勤一线到田间地头,始终坚持用真心真情守护一方平安、助力一方发展。
“2023年9月,告别了城市的喧嚣和高楼,暂别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熊之威踏上了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归家路”。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雅安市公安局联系帮扶村所在地——汉源县。熟悉的家乡对他而言依旧亲切,但新工作却带给他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他将肩章隐入肩膀,将警徽刻进眉宇,义无反顾地扎进了乡村振兴那片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属于他的理想与星辰大海。
泥土里长出的银河
初到桃源村那日,村书记老聂在欢迎会结束后迫不及待地带着他开始走访调研。刚下过雨的乡间,山风裹挟着青草的气息涌入他的鼻腔,他坐在村书记的摩托车后座上,享受着这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清新空气。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身体颠簸了两下,车轮在泥泞的路上陷进了半尺深的沟里,泥浆溅到了他的裤腿上,像是道道狰狞的伤疤。老聂连连道歉,“昨天这里才翻了两辆拉李子的三轮车,损失了好几百斤,村民们损失惨重啊!这几条路一直说要硬化,但是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村民们都快要把村委会的门槛踏破了。”在回村委会的路上,尽管呼啸而过的风声夹杂着老聂的低声细语,但他却听得异常清楚。
有一天吃完晚饭,熊书记和工作队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时,三组组长老张突然推开门,身后跟着十几个汉子,这一幕让在场的警察都吓了一跳。“熊书记,我们组那两条烂路不能再等村委会来修了,谁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听说你是市里来的,如果你能帮我们要到水泥,我们就自己投工投劳,把路给它整好!”
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是人们做不到,而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面对村民们期待的目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熊书记坚定地说:“大家等我的消息,事情办不成,这个书记我不当了!”
一个月后,通过熊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积极争取,在雅安市公安局和汉源县政府办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爱心企业捐赠的210吨水泥陆续运抵村里,为这个美丽的村落铺设了两条灰色的道路。土路上终于响起了久违的欢声笑语,铁锤的敲击声、机器的轰鸣声、铁锹的吱呀声以及村民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美妙的乐曲,山间的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
后来,熊书记与村里的关系更加融洽,老聂悄悄告诉他,其实那一天故意带他去看那条烂路,是因为村里实在没有多余的资金去修路,只能用这种“苦肉计”,让他多担待。两人碰了碰手中的水杯,熊书记说:“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的小套路我早就知道了,我也读过兵法。只要是为了老百姓办事,我愿意参与其中。”
屋檐漏下的星光
姜婆婆是村里的监测户,老伴刚刚去世不久,两个女儿外嫁到外地,生活似乎也不尽如人意,很少回来看她。她独自守着那座与老伴相伴一生但现已破败不堪的房子。熊书记第一次去她家时,姜婆婆便记住了他,她说熊书记像她的外甥,眼中充满了溺爱。连带熊书记去她家的村干部都感到十分好奇:“姜嬢性格很怪,经常和人吵架,有干部到她家去她都是爱理不理的,只有你去了还笑着请你吃东西,真是奇了怪了。”有了第一次愉快的接触后,熊书记便三天两头去看望姜婆婆,帮这个“老小孩”打扫卫生、修剪果树、调解邻里关系。
暴雨夜的电话铃声划破黑暗时,熊书记正在与村里的干部一起对重点区域进行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小熊,我家背后的堡坎垮了!”姜婆婆的声音夹杂着雨声传来。他们迅速冲进雨中,赶往姜婆婆家的方向。到达现场时,发现姜婆婆还舍不得撤离,坐在地上紧紧抱住她老伴的遗照不肯松手。房后垮塌的泥土堵塞了排水渠道,雨水不断从窗口和屋顶的缝隙渗透进来。随行的其他村民表示,已经有多批人尝试劝说她撤离,但她坚持要留在自己的房子里。
熊书记对她大声说道:“你不要命了是不是?你今天不配合我,以后再也不会来看你了!”听到这话,姜婆婆像个受委屈的孩子一样哭了出来:“我是怕房子没了,我老头会怪我的啊,这房子是他一手一脚修起来的啊!”一边组织人员拉她离开危险区域,熊书记一边安慰道:“你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不会让你有任何损失,更不会失去房子。即便有损失,党和政府都会给我们撑腰兜底的,知道吗?你要相信我说的话!”
直到被安置到小学临时安置点后,姜婆婆拉着熊书记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虽然没有说话,但大家都明白,此刻熊书记不仅是她的外甥,更是她的底气和依靠。
大约半个月后,通过多方寻求帮助,熊书记成功联系到了一家愿意提供援助的爱心企业,派遣专家组和技术人员前来帮助进行房屋修缮工作。在工作人员修复屋顶的过程中,姜婆婆忙碌地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甚至颤巍巍地爬上楼顶,坚持要给大伙递茶、递烟、送水果。
工程完工那天,看着屋后坚固的堡坎和重新修整的屋顶,姜婆婆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水,轻声说道:“好,好。”随后,她走到熊书记身边继续说道:“小熊,你能再帮我一个忙吗?帮我给我外甥发个短信,就说家里的房子不再漏雨了,让他记得常回家看看。”
守护平安的北斗星
他是一名人民警察,在到村时就提出了依托现有应急救援体系组建“乡村治安巡逻队”的想法,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起初,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们有些犹豫,“现在的活已经够多了,还要搞这些没用的,再说我们也不专业,怎么能跟你们警察比。”
他有些恼火地说:“这桃源村是你们的家还是我的家?老李,你前几天不是还在抱怨你家二嬢家的水管被人锯了,让我来帮你破案吗?现在为了大家的安全组建巡逻队,你却又开始犹豫。”老李带着愧疚回应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知道你是为大家的安全考虑,不多说了,我第一个报名!”随后,第二个、第三个……村民们纷纷响应,很快一支30人的巡逻队就组建起来了。
他拿到花名册后立即向市公安局进行了汇报,并申请获得支持。不久之后,市公安局捐赠给桃源村对讲机、强光手电、防暴盾牌等一百多件总价值超过6万元的警用装备。老李摸着防暴盾牌上的警徽直咂嘴:“这好家伙,终于摸到真的了!”
在每一个清晨、傍晚、黑夜,在暴雨中、烈阳下,在山林里、田坎上、大路旁,一队队身影整齐地穿梭着,很快成了山野间流动的风景线。“申沟无异常”“木兰无异常”“涂家无异常”,对讲机里传来一声声互报平安的声音,又何尝不是对村民们的保护和承诺。
点点繁星终将汇成星河
不知不觉中,他驻村也有一年半了。今年过年回家前的那一晚,他又骑上摩托车把村子好好逛了一遍。月光将水泥路面镀成银带,长势喜人的蒜薹沿着新修的道路两旁青翠欲滴。他们为老但家争取到的产业发展鸡苗已经长大成熟,在鸡舍里传来窸窣响动。他蹲在地上摩挲路边一块特别的界碑——那是村民自发刻在路口的,上面深深浅浅地刻着“雅安市公安援建”。
他回到村委时,队员小余告诉他:“熊哥,你刚走,黎大哥、刘嬢嬢、杨姐(脱贫户)他们就过来了,提着自家酿的蜂蜜、椒油、红苕果子和蒜薹送给我们,我怎么说他们都不听,转头就走了!”看着满桌的物品,他急忙去寻找他们,远处的山上隐隐约约还有几个电筒的光影在晃动,哪里还能追得上他们的脚步。
从城市到农村,从高楼到星河,不过是用血泡磨平皮鞋的光亮,把蓝图的线条刻进掌纹的沟壑,不过是把身上庄重严肃的藏蓝色换作脚下埋藏国家民族希望的棕褐色,用脚步丈量着祖辈世代开垦过的痕迹。那些在深夜里忙碌的身影、在暴雨中背过的脊梁、在田埂上握过的粗糙手掌,最终都汇成深邃的星河,照亮每一寸向上生长的热望。(供稿/图:雅安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