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广西柳州一男子因买狗后反悔要求退款遭拒,竟当场两次将小狗摔死!血腥一幕被路人拍下,全网震怒:“不养也别杀,这是人性的沦丧还是法律的漏洞?”



现场直击:从退货争执到血腥摔狗

柳州某狗市,一名男子以低价购得一只几个月大的小狗,带回家后因“越看越不顺眼”返回要求退款。商家以“无质量问题”为由拒绝,男子情绪失控,竟当众将小狗高举摔地。小狗第一次坠地后四肢抽搐,男子欲二次施暴时被路人阻拦未果,最终小狗惨死。目击者称,男子曾威胁“不退钱就弄死狗”,而商家坚持“货已售出,生死不管”。

网友翻出男子社交账号,发现其曾多次抱怨“养狗费钱”,疑似早有弃养倾向。评论区痛斥:“这不是冲动,是冷血的预谋!”



法律困局:活体交易维权难成“免死金牌”?

事件暴露活体宠物交易的法律灰色地带。根据《动物防疫法》,商家需提供检疫证明,但现实中许多摊贩无证经营,甚至隐瞒宠物健康状况。柳州市场监管部门表示,该狗市部分摊位未备案,涉事商家正接受调查。

类似“星期狗”纠纷频发:

- 佛山王先生买狗4天死亡,法院判商家退款2080元;

- 深圳小李购犬10天病逝,法院认定商家未尽检疫义务,赔偿2555元;

- 北京乔先生万元买病犬,法院判三倍赔偿并承担治疗费。

法律专家指出,活体交易中消费者需留存合同、支付记录等证据,若遇纠纷可通过12315投诉或诉讼维权,而非暴力发泄。



社会撕裂:谁在纵容“宠物即商品”的冷漠?

事件引发两极化争议:

- 谴责施暴者:“狗狗是生命,不是玩具!再愤怒也不能虐杀”;

- 质疑商家:“若爽快退款,悲剧或可避免。为几百块赌气,良心何在?”;

- 反思监管:“无证狗市遍地开花,监管部门装睡到几时?”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部分商家将活体宠物视为“快消品”,利用消费者冲动购买心理,售后推诿责任。而一些买家缺乏养宠常识,退货无门时选择极端手段。

人性之问:当生命成为情绪的牺牲品

柳州摔狗案并非孤例:

- 2024年,一男子因宠物狗咬人将其踢下山崖;

- 2023年,狗妈妈受伤仍忍痛哺育幼崽的视频感动全网,对比鲜明。

动物保护组织呼吁,应立法禁止活体宠物市场随意宰杀,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虐宠者限制养宠资格。心理学家则指出,虐待动物行为可能演化为更严重的社会暴力倾向,需及早干预。

结语

一只小狗的惨死,撕开了人性与制度的双重伤疤。当活体交易沦为“合法杀戮”,当维权无门催生暴力泄愤,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文明社会的底线,不该由无辜生命来丈量。正如网友所言:“可以不爱,请别伤害——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人性的救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