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

据《广州日报》报道,近日有市民反映,家中老年人沉迷于“国学课”,被一些所谓的“大师”不断灌输“一个手机号码就是一条人生路”“别怪路不平,只是号不好”等观念,诱导老人购买“改名改号码改密码套餐”,加上其他推荐的“项目”投资,迄今已花费超过16万元。

当“改手机号就能改命”的荒诞说辞披上国学外衣,在中老年群体中大行其道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更是一场传统文化被现代迷信绑架的荒诞剧。那些宣称能通过数字组合预测人生起落的“大师”,正用直播话术与群聊套路,将一串手机号变成诈骗的“幌子”。

一位老人因轻信“手机号码含‘0’多会命运空虚”,被骗子以“改号即改命”为由骗走钱财。她被告知电话号码能决定健康、事业、子女高考结果,甚至需连带改名、改银行卡密码来“转运”。更讽刺的是,骗子团队一边用玄学术语包装话术,一边将“知识产权份额申购”包装成投资产品——当老人转账后,公司随后火速注销。

这样的情节不是个例,类似的故事也在社交群聊中上演:有人被拉入“国学公益群”,在“大师”鼓吹下投资热门电影份额,最终发现群友全是托,公司法人频换、诉讼缠身,几十万元投资打了水漂。

这些骗局暴露出令人忧虑的认知陷阱。骗子们深谙中老年群体对命运无常的焦虑,将封建迷信与互联网话术嫁接,用“数字磁场”“能量频率”等伪科学概念,把手机号码塑造成决定命运的“生命密码”。他们甚至开发出“套餐式服务”,将迷信产业化、商品化。当受害者对着手机尾数反复推敲“空运”“地运”时,他们或许不曾意识到,自己已经掉入不法分子精心打造的陷阱中。

更隐蔽的危机在于,那些宣称能算出高学历、高情商的“大师”,既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也不通科学辩证思维,他们只是一群盗用传统文化符号的江湖骗子。当“国学”沦为诈骗话术的遮羞布,不仅伤害了真正研习传统文化的人,更让大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知误区。

斩断骗局的根系,首先需要法律利剑出鞘。有律师揭露“托儿即共犯”的骗局链条,折射出犯罪团伙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从熟人推销到伪投资包装,从个人账户收款到企业注销遁形,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其次,需要重建公众的理性认知。当一位老人花费16万“改运”时,这些荒诞剧本的黑色幽默里浸透着现实苦涩。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受个人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努力程度、家庭环境、社会机遇等诸多因素影响,不是由那种没有被科学验证的因果关系决定的。在科学昌明的当下,我们要学习科学、拒绝伪学,谨防上当受骗。

破除数字时代的迷信迷思,不仅需要法律亮剑,更需要整个社会培育“数字时代的清醒”——当直播间里“大师”用星座命理包装诈骗话术,当家族群疯转“数字磁场决定财运”的谣言,每个点击屏幕的人都该多想一想,观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背后有无科学根据支撑。唯有守住理性思考的生命线,才能拥有抵挡骗局的终极武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