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国内已有多家公立医院传出合并消息。

撰文 | 郭雪梅

责编丨汪 航

又有两家公立医院重组合并。

4月25日,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会议,宣布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整合,重新组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并加挂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两块牌子。

此次合并的两家医院均为综合性三级医院,亦是“百年老院”。整合后,新的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拥有1200余张床位、1900余名在岗职工,整体规模明显提升。


图源医院官网

医院官网显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10年,洛阳市政府1955年将其接收合并为洛阳市人民医院,1965年更名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合并前,该院编制床位610张,在职职工948人,年门诊量41.5万人次,年业务收入3.3亿元。

与其整合的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创建于1915年,前身是洛阳铁路中心医院。2005年,该院整建制移交洛阳市政府管理,更名为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加挂“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牌子,眼科等是其特色专业。

“医学界”梳理发现,近年来,洛阳市已有多个公立医院重组合并的案例。

2022年3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与河南省第二儿童医院曾宣布合并为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第二儿童医院);2023年,孟津区人民医院与原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合并为洛阳市孟津人民医院。

更早前的2019年和2020年,洛阳市有多家医院宣布重组合并,包括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与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合并为市中医院、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原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整合为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如此重视医院整合,可能与当地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有关。

曾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洛阳市存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等问题。2024年10月,洛阳市卫健委在答复该提案时表示,主城区三级医院12家、其中三甲医院7家,老城区无三级综合医院,瀍河区三级医院规模较小,洛龙区东部区域还存在缺口……

此次重组合并的两家医院就位于洛阳市瀍河区。为推动区域医疗发展,洛阳市曾多次出台文件,比如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动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

不过截至目前,这两家医院仍未获评三甲。

在前述整合会议上,洛阳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晓表示,本次会议标志着两院重组合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希望快速高效融合,焕发出两个“百年老院”的青春活力,锚定建设“三甲”综合医院目标,守好健康洛阳的东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洛阳市曾以医改闻名全国。2010年,洛阳市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医院产权改革上有过大胆尝试,“东宿迁、西洛阳”一度在业内广为人知。

彼时,洛阳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重点之一,14家市属公立医院由政府办公立医院改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但从2017年开始,洛阳市逐步推动将这些改制医院重新回归公立医院序列,恢复其公益属性。

本次重组合并的两家医院也在其中——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10月回归公立医院序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3月恢复公益属性。

不过回归公立医院序列后,医院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20年,曾有当地居民向官方留言,咨询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否有扩建、升三甲的计划,并表示“作为洛阳年龄最大的医院,医院却没能得到更加重视,资源也没有向其倾斜。”

洛阳市卫健委回复称,该院计划于2022年创三甲,但因医疗用地面积小,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瓶颈之一,上级部门对医院下一步发展非常关心。

对于此次重组合并一事,医院相关领导在会上表示,两院整合将有助于打破院区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进行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推动人才联合培养、技术共享和诊疗差异化发展,发挥出优势叠加的“硬实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除了洛阳市,“医学界”梳理发现,近半年来,国内已有多家公立医院传出合并消息。

具体包括佛山市南海区三家公立医院、淄博市第一医院和淄博市第六人民医院、吉林市妇产医院和吉林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梅医院等。

此前,多位业内专家告诉“医学界”,公立医院合并正逐渐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但其背后的缘由各不相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些非头部医院希望通过合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吸引更多患者,从而成为头部医院。

但合并后,医院就能实现“做大做强”吗?专家均表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因为医院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管得好,可以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管不好,则可能弱化服务能力。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编辑:张金金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