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灯”调解室下沉一线解决各类纠纷。供图

近年来,玉溪市以“一个中心管平安”为目标,做好“力量聚合、平台整合、机制融合”三篇文章,一体推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巩固平安玉溪建设根基。全市90%的矛盾纠纷在县级以下得到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在市级得到“终结稳控”。今年一季度,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8%,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6.3%、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1.7%,受理审查起诉涉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同比下降21.35%。

“一站式”受理

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走进位于红塔区万商汇16幢1楼的红塔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最先看到的就是“一站式”综合受理窗口。该窗口受理群众反映的各项诉求,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对群众上门反映的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安排相关入驻单位及工作力量先行开展调解,努力实现“事心双解”。在区综治中心引入人民调解组织、医调中心、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优质调解资源,积极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心理服务等社会力量入驻。加强对一些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矛盾纠纷调处,依托乡(街道)和村(社区)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预约调解、下沉调解等服务。

3月中旬,某商务公司在红塔区组织开展商品展销活动,其中部分商家在租赁入场后发现场地人流量远不及宣传效果,且服务设施未达预期,要求退还租赁费用,商务公司则以合同约定为由拒绝,双方僵持不下。红塔区综治中心受理该纠纷后,工作人员立即实地调查场地情况、查阅租赁合同,并联合司法行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调解。通过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商务公司同意减免部分租金,商户按照重新协商的费用支付租金,这起租赁费用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红塔区综治中心构建“1+5+N”组织架构,采取“政法单位及信访部门常驻+行政主管部门轮驻+社会资源入驻”的常态化运行模式,明确岗位职责,由区委政法委1名副书记直接负责综治中心工作,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5家单位分管领导共同做好综治中心管理工作并派员常驻,人社、住建、卫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工会、妇联等多个部门派员轮驻,最大限度融合力量,按照“专兼结合、一岗多能”的原则,推进工作职能专业、协同、多元。目前政法单位及信访部门常驻6名专职人员,住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卫健、人社等10余个部门按工作需要安排相关部门到中心轮驻,并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资源,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积极构建“一站式”解纷矩阵。

政法资源下沉

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玉溪市鼓励各县(市、区)在重点村(社区)配备专职网格员,不断提升基层发现问题的前端“感知力”。各级政法单位推动资源力量入驻、下沉综治中心。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政法单位常驻率100%,法院在红塔区综治中心设置速裁法庭。村级综治中心通过“三官一师”“法治副村长”随驻、社区警务融合共建开展工作。

华宁县华溪镇是全国闻名的“柑桔之乡”,为了守护好这个柑橘产业重镇,华宁县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警务围着产业转”。自2022年12月起,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在华溪农业分果厂内设立了“小桔灯”调解室,在7个主要分选厂设立了“小桔灯”流动调解站。

2024年10月,在华溪某果业公司内,30多位工人与用工企业就装果单价问题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民警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介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12小时耐心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华溪镇将综治工作融入当地柑桔的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构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如今,“小事不出柑桔园,难事不离调解室”已成为了外地客商和本地务工人员的普遍共识。两年多来,“小桔灯”流动调解站共为当地务工群众成功化解涉柑桔产业纠纷89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易门县以“综治+警务”协同共治的新模式,将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全面进驻公安系统,通过阵地前移、机制创新、力量整合,为平安社会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你看这张土地证上的红线,地界划分应该以排水沟为基准……”在浦贝乡派出所综治中心调解室,因为田埂地界问题引发纠纷,工作人员手持图纸与双方一同前往田间地头。通过现场丈量、档案核查、证人问询等环节,纠纷缘由逐步厘清,原本争执不下的双方也开始冷静协商。

易门县以“综治中心入驻派出所”为突破口,推动治理资源深度整合。县级综治中心整体迁入县公安局办公区,联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7家常驻单位组建“一站式”专班,实现纠纷调处、法律咨询、信访接待等功能“一厅通办”;7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部与派出所“同址办公、同频调度”,形成“15分钟应急响应圈”。

“线上+线下”

社会综合治理大整合

玉溪市树立社会综合治理“大整合”理念,做实“线下、线上”综治平台阵地,通过“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现各部门数据互通、工作协同,实现矛盾风险有人办、依法办。

元江县甘庄街道构建“网格—村(社区)—街道”三级组织体系,规范建设1个街道综治中心,1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按照“综治+网格”一体运行工作责任清单,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首调处置,将各类矛盾纠纷划分成高、中、低风险三级,按照等级划分精准制定措施,开展针对性化解,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防线前移至基层末梢。

玉溪市各级综治中心立足职能定位,分层级规范化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形成上下联动、梯次过滤、就地化解的多元解纷平台矩阵。市级重点统筹,突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攻坚化解稳控;县级通过“一站式”重点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突出高、中风险的化解稳控;乡级整合“一办两所”、人民调解等力量入驻,重点化解低风险;村级侧重“一线预警”,突出基层群众琐事就地就近解决,矛盾风险第一时间上报。

江川区九溪镇用好“云综治系统”,实现群众反映诉求线上、线下贯通,自系统使用以来调解口头纠纷70起,化解成功率100%。治安和刑事警情2024年实现同比分别下降32.0%、30.6%;2024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3.5%,2023年以来人民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均达95%以上。

群众“指尖下单”,部门“在线接单”,矛盾纠纷“云上化解”,玉溪市全面使用“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云综治’”微信小程序,打通问题诉求流转渠道。截至4月25日,共收集上报矛盾纠纷3784件,化解3184件,化解率84%;建设玉溪市社会治理数据库,整合12345、110非警务警情、云智调、城市管理等平台数据,汇聚成“大数据池”,实现数据比对共享、智能研判预警,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整体掌控力;做优指挥调度平台,视频调度系统直通村(社区)综治中心,实现纠纷调处“一屏全览”“实时点督”,压紧压实矛盾纠纷化解属地责任、实体责任。

云报全媒体记者王剑钊

来源:云南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