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执法必严,靠着这一招,诸葛亮稳住了益州内部的人心,然后就有了可战之兵。



屯田汉中,兴修水利,劝农讲学,这就为蜀汉北伐大军,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补给。同时,也让益州内部,不必再为大军北伐的粮草问题,承受那么大的负担。

但如果想要北伐打仗的话,光是有人有粮还不行,你还得有武器装备!

而武器装备的制造,那就需要用钱来解决了。



所以,到底该去哪里搞钱呢?

这就是诸葛亮治蜀期间,要着重处理的第三部分内容了。

对于一般的古代统治者来说,想要搞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加税。可问题是,加税这种事,向来都是很容易激起民愤的。此时的诸葛亮,又正是需要凝聚益州人心的时候,他根本就用不了这个办法。



那么,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到底该去哪里搞钱呢?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智慧,似乎是真的超越了时代!很快,他就想到了两个好办法。

这两个办法,分别叫做‘货币战争’和‘贸易顺差’。



请注意,接下来的内容,将会涉及到一些经济学的理论。我们尽量用最直白的话,来解释当时诸葛亮的操作。不过,因为这部分内容过于烧脑,非经济领域的历史爱好者,可以选择绕道了。

先说货币问题。

当年在汉朝的时候,从汉武帝时代开始,汉朝就开始使用一种特殊的钱币,叫做‘五铢钱’。



这种五铢钱,本身用铜制作,属于一种铜币。因为铜币上面,有‘五铢’这两个字,由此而得名。

货币这种东西,古已有之。但是在漫长的先秦历史上,各国使用的货币标准都不一样。到了秦朝之后,秦朝虽然规定了一个钱币标准,但因为秦朝历史太短,这套标准对后世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

而到了汉朝开国之后,因为汉朝初期执行了‘郡县封国双轨制’,所以那些老刘家的诸侯国,自己也有合法铸币的权力。



直到汉武帝时代,在汉武帝的铁腕改革下,汉朝这才彻底收回了铸币权。然后,汉朝可以凭借中央的名义,统一铸造货币,统一发行五铢钱。

这样一来,全国的货币,就全都长成一个样子了。

从汉武帝时代,一直到东汉灭亡,五铢钱都是大家最认可的一种货币。当年王莽篡汉的时候,曾经想过改革五铢钱的货币体系。但结果,王莽非但没能成功,反倒是让自己倒台了。



而到了东汉末年,刘备入蜀的时候,各地依然在使用五铢钱,益州也一样。

但接下来,随着刘备入蜀,如何搞钱的问题,就逐渐开始困扰蜀汉高层。当时刘备在前线打赢了仗,按照正常管理,需要给下面的士兵发奖金。但是刘备把整个成都的府库,全都搜刮了一遍,也没能凑出足够多的钱。

就是在这个时候,当时有一个叫刘巴的人,带头给刘备出了一个主意。



我们可以重新发行货币啊!

简单来说,刘巴的计划是这样的:他想把之前益州流通的五铢钱,全部收回来,重新进行铸造。然后,用原本铸造一枚五铢钱的铜,去铸造一种新的钱。这种钱,后世称作是‘直百钱’。

而这种新钱铸造出来之后,我们以官方的名义宣布,一枚直百钱的购买力,等于之前一百枚五铢钱的价格!



就这样,蜀汉官方只是把原有的货币,变了一个样式,一块钱就变成一百块钱了。

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

万一老百姓不认,那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古代的金、银、铜等金属,之所以能被做成货币,主要是因为其自身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大家都认可!之前汉武帝发行的五铢钱,之所以能用几百年,也不是因为汉武帝本人命令那么好使。而是因为五铢钱的币值,基本约等于同时期铜的价值!



也就是说,大家看似是在用五铢钱在做交易,实际上其实就是在用铜币做交易。

可如今,你们下一个命令,就要让原来一枚铜币,换一个形象,价值就上升百倍?

真当老百姓不会算账吗?

当然,想要让政府一声令下,就直接改变货币的币值,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就比如后世的纸币,如果用国家信用做背书的话,确实可以决定一张纸的价值。不过,这张纸发行之后,具体能买多少东西,那就得看市场了。

所以,一个国家发行纸币之后,如果想要稳住这个纸币的价值,就必须得锚定某个特殊东西。



这个被锚定的特殊东西,可以是黄金,可以是石油,也可以是某个大国的货币,还可以是本国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资。

总之,这种货币拿出去,必须得能买到相对应的东西。不能是你随便一拍脑袋,就决定这个新铜币值多少钱。你可以拍板,但是下面的市场也可以不认。

而对于当时的刘备集团来说,通过发行直百钱,解决燃眉之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只是简单重铸一下,一枚钱的购买力,就变成了原本一百枚钱的购买力,这就相当于政府凭空多了九十九枚钱。多出来的那九十九枚钱,刘备就可以拿出去,给下面的士兵发奖金了。



可是接下来,当市场开始运作之后,如果大家逐渐发现,一枚直百钱的实际价值,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那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老百姓就会集体愤怒起来,继而有可能会起义,直接推翻刘备集团。

所以,通过发行直百钱,给蜀汉政府搞钱,这个办法是刘巴提出来的。但是接下来,如何稳住直百钱的币值,如何让蜀汉的百姓,都认可一枚直百钱的价格,确实等于一百枚五铢钱的购买力……这个问题,就落到了诸葛亮的头上。



按照当时的经济学水平,这个问题几乎无解。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对于货币和通货膨胀,根本就没有概念。我们也不能指望从小编草鞋的刘备,打了一辈子的仗,忽然就在经济领域开了窍,然后搞出一整套适配的经济政策。

但是诸葛亮接班之后,他却敏锐的意识到了一个货币学概念。

一个货币的价值,其实是可以直接由政府来决定的。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老百姓拿着这种钱,得从你的手里,买到相对应的东西。这种东西,必须是大家都认可的的硬通货,价值也是大家公认的。



比如后世的黄金,或者石油,就是这种东西。在经济学领域,这种东西,我们称作是‘货币锚定物’。

而当时的诸葛亮,就找到了一种非常合适的锚定物。

这种锚定物,叫做蜀锦。

蜀锦是一种益州特产的桑蚕丝制品。在三国时期,蜀锦属于是典型的奢侈品,而且只有益州能够生产。就算拿到魏国和东吴那边,那也是硬通货。魏国和东吴的达官显贵,更是争相以穿戴蜀锦为荣。



于是,诸葛亮就下令,以后益州所有的蜀锦,一律全部官营。只有国家,才有权销售蜀锦。

而这样一来,当国家垄断了某一种特定物资的销售时,这种物资的价格,就可以直接由国家来决定了。

然后,诸葛亮再下令,一枚直百钱,可以买到一百枚五铢钱对应的蜀锦!你不认可直百钱的价格没关系,你可以拿着直百钱,直接来找政府买蜀锦!

蜀锦总是硬通货吧?这东西的价值,天下人都认!



就这样,靠着和蜀锦贸易挂钩,直百钱的币值,就被暂时稳住了。而这样一来,诸葛亮就可以继续把原有的五铢钱,铸造成新的直百钱。

然后,多出来的那九十九枚五铢钱,就可以被诸葛亮购买金属和材料,给工匠士兵发工资,制作各种武器装备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