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游戏的流行

各类高级游戏账号和皮肤、道具

都成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玩家通过买卖游戏道具、账号获利

诈骗分子也开始“钻空子”

利用免费“游戏皮肤”“装备”的吸引力

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系列骗局


真实案例

案例一

近日,家住沭阳的学生小瑞(化名),用手机浏览短视频时,看到了“免费领游戏皮肤”的广告。信以为真的小瑞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按照要求操作后,显示“操作失误,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需要交纳保证金验证才可解除并退回保证金”。害怕被家长责怪,小瑞就在对方引导下,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并与对方共享屏幕。当小瑞母亲发现时,银行卡内已被转走10000元。

案例二

近日,家住沭阳的学生小轩(化名),在家中玩手机时,看到了“免费领游戏账号”的信息。小轩操作时,弹出窗口称“由于您是未成年人,涉嫌违规领取,需要配合调查,否则将面临大额罚款以及父母坐牢的严重后果”,对方还提醒小轩“找个没人的地方,用家长手机操作,不要让家长发现”。小轩害怕极了,于是按照对方要求逐步操作,告知对方银行卡号及验证码,被骗10万余元。

重点来啦

诈骗模式与核心手法

01

发布信息

骗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免费、低价获取游戏皮肤、道具或参加抽奖活动资格等相关信息,诱导受害人上钩。

02

建立联系

骗子引导受害人添加其QQ、微信等社交软件,称扫描特定二维码即可领取免费的游戏皮肤、道具等。

03

威胁转账

受害人操作后,骗子谎称“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需要交解冻金才能解封,随后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扫码付款、转账。骗子甚至还会以“用父母身份盗刷游戏皮肤要坐牢”等话术,恐吓、威胁受害人,逼迫受害人配合转账。


买卖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等一定要在官方网站或官方指定交易平台进行,避免绕开平台私下交易。

以账号提现失败、交纳保证金、账号冻结等各种理由,需要继续充值才可以解封账号的都是诈骗!切勿按照对方要求继续充值,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各位家长应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特别是支付密码,以免孩子受骗后发生大额转账。及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安全教育,不要让孩子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下载不明软件。

一旦遭遇诈骗,要准确记录骗子账号、联系方式,保存相关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留存好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

全民反诈,守护平安

请转发+提醒

告知更多的身边人注意防范!

来源:沭阳公安、宿迁网警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忙碌的小编 | 审核:阿文 | 审签:涛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