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广发永乡大杖子村热闹非凡,一场充满温情的公益行动在这里开展。围场阳光公益协会以“双争有我——光影暖乡 幸福留痕”为主题,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带来免费老花镜定制、证件照与生活照拍摄、理发、健康检测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同时,活动创新采用“线下服务 + 云端互动”模式,通过抖音直播全程记录,为游子与家乡架起“云端亲情桥”。
清晨,村委会广场变身“银发服务驿站”。验光师细致地为老人检测视力,根据个体差异挑选镜片,72岁的王奶奶戴上新老花镜后赞不绝口:“这眼镜看报纸清楚多了,比网上买的合适!”摄影师用镜头记录老人们的笑容,志愿者现场打印并装裱带相框的生活照,张大爷捧着照片感叹:“上次拍带相框的照片还是30年前结婚时。”理发师依照老人需求修剪发型,医护志愿者一边为老人量血压,一边叮嘱健康注意事项。此次活动累计服务百余位老人,每项服务都精准贴合农村老人实际需求,让“家门口的便利”实实在在落地。
活动采用“公益 + 直播”的创新模式,特写镜头聚焦老人戴上新眼镜阅读的专注神情、理发时的温馨互动等场景。直播间还开设“云端对话”功能,在外务工的小张留言:“我想看看我父母身体啥样,腿上的关节炎好了没。”从小离乡的老王则说:“主播,我想看看和我一起长大的老李,我和他已经40多年没见面了,帮我把镜头拉近,看看离开家乡的我还能认出他吗?”当镜头扫过老人手持装裱照片的笑脸时,“妈妈这张照片我要珍藏”“村里变化真大”等留言刷屏。统计显示,直播吸引超13000人次观看,直播间点赞次数38800次,互动留言84条,直播涨粉100余人。
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与全村老人在村委会院落拍摄了一张特殊的“跨代全家福”。老人们或戴着新老花镜,或捧着精心装裱的照片,与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并肩而立。这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画面同步传至直播间,常年独居的刘奶奶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在外打工的儿子通过弹幕表达感谢:“感谢你们陪我妈过这么开心的一天”,引发众多游子共鸣。这张“数字全家福”将存入云端相册,成为游子手机里“看得见的乡愁”,也是老人们家中“摸得着的纪念”。
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既要让服务接地气,也要用技术填平距离的沟壑。”此次活动通过“线下精准服务 + 线上情感联结”双向赋能,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又以直播打破地域限制,让乡村公益变得可见、可感、可参与。未来,这种模式将推广到更多偏远村落,让科技的温度与人文关怀持续温暖。(记录者:蔚广伟 隋万志)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