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风华游戏集团-千钧工作室)

当35岁裁员焦虑成为游戏行业的热门话题,当降本增效成为大厂裁员的说辞,一位曾被字节、莉莉丝、网易等大厂争抢的资深游戏人,却在被裁后选择了一条更疯狂的路;

带着一群自愿降薪的“老炮”,赌上全部身家,要做一款对标国际的硬核科幻SLG。

这究竟是理想主义的孤注一掷,还是国产SLG赛道的一次破局信号?

▌一场行业寒冬中的逆袭

2025年的游戏圈,充斥着裁员、砍项目和资本退潮的寒意。

但就在4月25日,一家成立仅3个月的初创公司——风澜网络,却以一款尚未公开玩法的《代号Space》,刷屏了行业头条。

创始人覃宇清的履历堪称顶配:网易管培生出身,操盘过《率土之滨》《万国觉醒》等S级SLG的市场发行,又在莉莉丝、FunPlus、字节跳动积累全球运营经验。

然而,这位大厂优等生却在2024年底被字节游戏部门裁员,随后选择创业。



更戏剧化的是,仅一个月后,她的公司便获得了《三国:谋定天下》(简称《三谋》)研发商华娱网络的战略投资。

华娱CEO聆风在公告中直言:“我们投的不是项目,而是覃宇清这个人。” 这种个人信用背书在资本寒冬中实属罕见。

为何一家初创公司能让行业巨头甘愿押注?答案或许藏在覃宇清的SLG基因里:她参与的8款S级项目,几乎覆盖了国产SLG从率土-like到全球化的所有关键节点。

▌大厂光环 vs 创业苦行

《代号Space》的团队构成,堪称行业罕见的一幕反差剧;

清一色来自腾讯、网易、字节的资深从业者,甚至包括字节旗下UGC游戏《JungoJam》的前制作人。

核心成员自愿降薪50%以上,有人甚至跨城搬迁,只为加入这个“连Demo都没有”的初创团队。

覃宇清在招聘中坚持大厂级要求,甚至从工业设计领域挖来一位工学博士负责战舰建模,只因市面上美术太艺术,不够硬核。



公司人员招聘方向侧重SLG或二次元项目经验者


这种反常背后,折射出行业深层的矛盾:大厂的高薪稳定,正在被流水线化研发消磨热情;

而创业的艰苦,反而成为“做点不一样的东西”的诱惑。正如覃宇清在《我怎么35+还在做游戏》一文中所写:“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我早该转行。但有些事,只有离开大厂才能做到。”


▌科幻SLG的硬核突围

《代号Space》首曝的美术概念图,直接打出了工业写实的标签:空间站、拦截器、空天母舰的设计,强调军事逻辑与工程细节。

例如大庆号太阳风拦截器的设定,参考了现实中的太阳风防护技术;战舰设计甚至需要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这种军工级的考究,与市面上常见的“星际歌剧风”形成强烈反差。



国产SLG长期困于三国、中世纪题材,科幻赛道仅有《无尽的拉格朗日》等少数产品,且偏向浪漫化设计。

《代号Space》若能在军事逻辑与策略深度上突破,可能填补蓝海,过于硬核的美术和设定,可能抬高用户门槛。且SLG的核心玩法尚未公布,如何平衡真实性与趣味性仍是未知数。

不过,覃宇清似乎早有准备。她在公开信中写道:“我们资源有限,但目标明确——用工业审美和军事理解,做一款能和国际大作掰手腕的产品。” 这句话,像极了当年《黑神话:悟空》的宣言。



▌“裁员潮”撞上“创业热”

裁员潮释放了大量资深从业者,他们带着成熟经验涌入中小团队,反而可能催生创新。

华娱网络投资风澜,看似是押注个人,实则是为SLG赛道布局差异化产品。毕竟,全球SLG市场规模预计在2032年达到365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年轻用户仍在增长。

当三国题材SLG陷入换皮内卷,玩家对《代号Space》的期待,本质是对新鲜感的渴求——哪怕它可能不够完美。

▌理想主义者的破墙宣言

覃宇清在朋友圈发过一句话:“要翻一堵墙,最好的办法是先扔只鞋子过去。” 这或许是对《代号Space》最好的注解:它可能成不了爆款,但至少证明了;

在行业寒冬中,仍有一群人愿意为不一样的作品押上一切。

当大厂裁员成为日常,当降本增效成为口头禅,我们是否该问一句:游戏行业的未来,究竟是靠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还是靠这群“扔鞋子”的疯子?

*每天推送游戏资讯、新游推荐、游戏杂谈等,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游戏世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