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武装分子在旅游胜地帕哈尔加姆镇对游客进行无差别射击,导致至少26人丧生、多人受伤,这是该地区25年来针对平民的最严重袭击事件,也是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后印度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南亚火药桶瞬间升温,山雨欲来风满楼,很多人都在猜测,2025年的第一场冲突,就这么要来了?



在事件发生后,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认定其为幕后黑手,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反制措施: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关闭印巴之间印度一侧的阿塔里综合检查站;禁止巴基斯坦公民持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免签计划签证前往印度,并要求巴基斯坦驻印的全部武官限期离境,同时缩减巴驻印高级专员署的总人数。

面对印度的指责,巴基斯坦予以坚决否认,并迅速进行了两波回应:政治层面,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对印度实行关闭领空、暂停贸易、驱逐外交官等对等反制措施。总理谢里夫主持会议,会后声明称印度在缺乏可靠调查和可核实证据的情况下,试图将袭击与巴基斯坦联系起来,目的是转移民众注意力,逃避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管理失控的责任。

巴防长阿西夫的态度更为强硬,他在接受采访时撂下一句:“任何印度攻击都将遭到对等还击”,随后还警告印度,若局势失控,“全面战争并非不可能”。

巴军显然也开始高度戒备,在军事层面进行了反制,防范印度可能的跨境军事行动。据报道,巴基斯坦海军将在卡拉奇和瓜达尔港举行为期两天实弹演习,届时歼-10CE、“枭龙”战机、054AP护卫舰等先进武器装备,都有可能亮相。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经济中心、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巴基斯坦向这两个地方增兵,毫无疑问是给印度看的。



印度方面也不甘示弱,印度海军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据称也离开了港口,前往阿拉伯海部署,并且出动“苏拉特”号驱逐舰,进行了新型防空导弹试射,印度方面宣称,这是对巴基斯坦出动歼-10CE的回应。更危险的是,双方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出现了交火事件,虽目前只是小规模冲突,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谁也无法保证下次枪响不会进一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野党国大党日前也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是“真凶”。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莫迪政府如果选择对巴基斯坦使用强硬手段,国内自然无人拦阻;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国大党此举就是为了拱火:枪击事件后,莫迪本人发表了强硬言论,称“印度将查明、追踪和惩罚每一个恐怖分子,以及他们的操纵者和支持者,追捕他们直到地球的尽头”,并表示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打击恐怖主义。现在国大党也表态了,莫迪是不是应该更加强硬?要不要对巴基斯坦进行更为严厉的惩戒?如果莫迪做不到,那就是“软弱”,就要付出政治代价。

现在印度国内的民粹情绪被煽动起来了,莫迪就很难继续冷静处理,“做点什么”也就成了势在必行的选择。这样的背景下,来自中国的提醒,可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是我们的一贯态度,同时也是对莫迪政府的善意提醒:反恐就是反恐,不要有借着反恐搞地缘博弈的野心,避免将反恐问题政治化,以免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当前的印巴局势,恰似两个举着打火机站在火药桶旁边的人,高度紧张且危险。印度试图借枪击案对巴基斯坦极限施压,甚至可能试探军事选项;而巴基斯坦则毫不退让,摆出“要打就打”的姿态,双方都在赌对方会先怂。

然而,战争不是儿戏,尤其是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间的冲突,一旦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印巴冲突若全面爆发,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还可能引发地区性的动荡,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合作项目也将受到严重冲击。



莫迪政府当务之急并非忙着甩锅,而是应冷静下来,与巴基斯坦共同努力查清枪击案的真相,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解决争端。

国际社会也应继续积极发挥斡旋作用,推动印巴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共同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避免这一地区陷入更大的混乱与危机之中。和平与合作才是发展的主流,战争与冲突只会带来毁灭与痛苦,印巴双方都应深知此理,切勿因一时之怒而铸成大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