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的腹心,有一块区域名为万州区,也就是以前的万县,万州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巴渝文化和三峡文化,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很多著名人物,比如说第一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林铁等等,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同样来自万州,他叫何敬之,是开国少将。

何敬之有哪些特殊的人生经历呢?

何敬之是四川万县太龙人,生于1904年。



何敬之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早年时期,何敬之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后来辍学回家务农,也曾到杂货店当过学徒工,上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活动,何敬之也因缘际会进入国民革命军,成为一名国军士兵。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江西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对此,蒋介石非常忌惮,不断调遣军队对根据地进行“围剿”,1929年,何敬之随国军前往江西宁都“围剿”红军,被红军击败,成为俘虏。



在那些日子里,何敬之认识到红军是真正为穷人谋取幸福的正义之师,自己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于是选择加入到红军的队伍,被分到江西红军独立二团当通讯员,何敬之进步的速度非常快,不久就当上了排长,并在1930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在随后的反“围剿”斗争中,何敬之表现非常英勇,多次负伤,他还一度进入红一方面军总部参谋训练队学习,毕业后担任红一军团侦察队队长,1934年,何敬之被调到第二师四团担任通讯主任,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我党将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何敬之被编入一一五师,在三四三旅担任管理科科长,也就是负责后勤工作的,随后,何敬之又担任了师供给部副部长的职务,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后,何敬之改任山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敬之奉命前往东北,加入民主联军,后改编为东北野战军,任东北野战司令部四处处长,1949年改称第四野战军四处处长,在此期间,何敬之随军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平津战役之后,何敬之随四野大军一路南下,进入南方地区作战,湖北解放后,何敬之被任命为中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运输部部长,1955年5月,武汉军区成立,何敬之改任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并在这一年的九月份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

1957年,何敬之改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长期的战斗生活以及建国后辛劳的工作,让何敬之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这让他不得不在1965年选择离休,或许这对于何敬之来讲,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在接下来的十年运动中,军队系统的很多干部同样受到冲击,尤其是何敬之这种具有“国军”履历的高级干部。

1973年12月1日,何敬之在武汉逝世,终年70岁。

虽然何敬之在开国将帅中并不耀眼,但他同样为共和国的创建和中国军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希望我们可以铭记他们,在这里,向伟大的何敬之将军致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