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姓中医院血管外科: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反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59.1%,通过针对性的干预可以降低其发生率。依据发生原因将静脉炎分为机械性、化学性、血栓性、感染性和输注后静脉炎。发生静脉炎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可能会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
静脉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血管壁损伤:这是引发静脉炎的常见原因。在医院,频繁的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如长期输液时反复扎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等,都可能直接损伤静脉血管壁。此外,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像化疗药物、高渗溶液等,也会刺激血管内膜,引发炎症 。
- 血流缓慢: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流速度减缓。例如长途司机、办公室白领、手术后患者,都是静脉炎的高危人群。血流缓慢使得血液中的成分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静脉炎 。
- 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肿瘤、妊娠、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服用特定药物(如避孕药),以及遗传因素,会使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时,血液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引发炎症 。
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静脉炎的症状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
- 浅静脉炎:发病部位的静脉会出现红肿、疼痛,可触摸到条索状硬结,皮肤表面温度升高。症状通常局限在局部,不会引起全身反应。比如输液后手臂出现的红肿疼痛,往往就是浅静脉炎的表现 。
- 深静脉炎:主要发生在下肢,症状较为严重。患者会感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发红或发紫,行走时疼痛加剧。如果不及时治疗,血栓可能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肺部,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
如何诊断静脉炎?
当怀疑患有静脉炎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发病部位的外观,触摸静脉是否有硬结、压痛,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炎。
- 影像学检查:下肢静脉超声是诊断深静脉炎的常用方法,它能清晰显示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血管壁的情况等。对于复杂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静脉造影、CT 血管成像等检查 。
如何预防静脉炎?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久坐或久站时,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如起身走动、伸展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 适度运动: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 保护血管: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尽量选择管径粗、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同时,告知医护人员药物性质,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
- 控制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
青岛百姓中医院血管外科提醒:静脉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其发生。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好我们的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