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36位军事家”仅有一位出自“67位首任军长”,他是谁?
下面我们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任67位军长是谁?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颁布命令,原来的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个野战军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共计70个军,其中三个军番号未使用(第56、57、59)。
第一野战军首任军长共9个,第二野战军首任军长共11个:
一军长
二军长
三军长
四军长
五军长
六军长
七军长
八军长
九军长
贺炳炎
王震
许光达
王世泰
列斯肯
罗元发
彭绍辉
姚喆
赵锡光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8
杜义德
曾绍山
王近山
周希汉
李成芳
秦继伟
尹先炳
王炳璋
张国华
刘金轩
孔庆德
第三野战军首任军长(共16个):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刘飞
滕海清
孙继先
陶勇
王必成
成钧
张仁初
聂凤智
朱绍清
胡炳云
谢振华
周志坚
谭希林
张克侠
何基沣
吴化文
第四野战军首任军长(共18个):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李天佑
刘震
韩先楚
吴克华
万毅
洪学智
邓华
黄永胜
詹才芳
梁兴初
贺晋年
钟伟
曾泽生
张轸
王劲修
彭杰如
丁盛
陈明仁
华北军区首任军长(共12个):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36军
37军
69军
王新亭
韦杰
刘忠
郑维山
曾思玉
邱蔚
肖新槐
韩伟
文年生
刘万春
张世珍
董其武
在这67位首任军长中,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的只有一位:许光达。
1994年中央军委审定了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1988年确定了33位,1994年中央军委审议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36位军事家名单,以元帅和大将为主,排列顺序是:
统帅级5人
元帅级10人
大将级10人
建国前先烈11人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
朱德等
粟裕等
叶挺、左权、刘志丹方志敏等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按照1955年标准有资格评为元帅。另外10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按照1955年的评衔条件也都基本够“大将资格”。
为什么在67位首任军长中许光达能脱颖而出被评为36位军事家之一?
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3岁时母亲病故,后妈带来了三个孩子,因为家贫,到9岁时仍未上学。他的伯父出资使得许光达才能去读书。192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长沙师范学校。
1925年17岁的许光达参加学生运动,加入共产党。1925年底,他的伯父按照惯例到长沙接他回家,可是伯父没有见到人,只见到一张字条。伯父不识字,找人看才知道字条上写的是“外出求学,请勿念!”。原来许光达的老师安排他去了黄埔军校。
许光达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1927年7月毕业到张发奎军中任见习排长。南昌起义时任第25师第75团的排长。
1932年3月许光达红军25团团长,此时部队正在搞“肃反”运动,保卫局的干部来抓许光达,他说:“着什么急,打完这一仗我就跟你们走,顶多个把钟头”。说着,许光达冲进了枪林弹雨中。战斗中许光达负重伤,尽管师长段德昌严令抢救,红军军队医院做了整整三个钟头手术,由于子弹进得太深,未能取出。贺龙想办法把许光达送到上海做手术未成功,辗转到了苏联治疗,子弹才成功取出。
1937年许光达从苏联回国见到贺龙,贺龙说:国民党打你一枪,救你一条命,否则你很可能与师长段德昌一样被“肃反”杀掉了。
1950年9月1日许光达按照毛主席要求组建解放军装甲兵部队,他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经过短短四个月,各地建立坦克师、坦克团、坦克营,被称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1955年授衔前许光达给毛主席写信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对许光达的高风亮节,毛主席给予高度评价。毛主席赞扬他: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己的明镜。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有1614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
元帅
大将
上将
中将
少将
10人
10人
57人
177人
1360人
在新华社刊发的悼词中被称之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有董其武、王震、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叶飞、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萧克、吕正操等13人。
1922年春,14岁的许光达和9岁的邹靖华订婚,1928年8月南昌起义后,红军排长许光达与邹靖华结婚。十天后为了逃避敌人抓捕离家继续革命。十年后邹靖华到延安与许光达团聚,在当时的延安被传为美谈。
1969年6月3日晚,许光达不明原因惨死在医院的马桶上,当时无一人在场。死因至今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