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

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5年4月26日

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01

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一种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导致人体感染疟原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虫媒传染病。有5种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

02

感染的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症状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民间俗称“打摆子”。恶性疟发热不规则,病情进展快,可出现严重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昏迷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因个人免疫差异和感染疟原虫虫株不同,疟原虫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出现腹泻等不典型症状。

03

疟疾是怎么传播的?

以按蚊叮咬传播为主:被感染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是疟疾传播的主要途径。

少数可经输血传播,偶有患病孕妇经胎盘感染胎儿。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可感染疟疾,如果供血者的血液中含有疟原虫,受血者便会传染。患疟疾或无症状带虫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04

哪些人容易感染疟疾?

所有人群均对疟疾易感,非流行区人群进入疟疾流行区感染风险较高。疟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高度流行,东地中海、美洲地区也有流行。

前往国外流行地区进行旅行、务工、商贸等人员均有感染风险。在我国云南等边境地区,接壤的境外地区为疟疾流行区,不仅有跨边境输入的疟疾病例,也有感染性按蚊飞越国境传播的风险,相对来讲,其输入再传播的风险较高。

05

预防疟疾胜于治疗

01

提高防范意识

需赴疟疾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务工的重点人群要及时掌握疟疾防护知识,提高疟疾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防护措施。

02

防止蚊虫叮咬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蚊虫活动的高峰期(黄昏、夜晚)到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袖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关注环境卫生,做好灭蚊工作。

03

早发现早诊治

疟疾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务工的重点人群,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时,应怀疑感染疟疾,并及时就医,就医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医生也应主动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秉着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的原则,及时实施医治。疟疾患者要遵医嘱完成规范治疗。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编辑:康小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