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亲朋好友,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

我身边就有一个,她是我的高中同学,如今认识已经快十年了。

最近有次去她家做客时,一进门,就被房间的满满当当给震惊了。倒不是说房子很乱,相反,看得出来主人收拾得很整齐。



然而,东西一多,无论如何收纳整理,难免会显得有些凌乱。在桌子地下,是各种收纳箱。桌子上面,则放着小学到大学的一些课本。

甚至有个大号笔筒,专门用来放用空的笔芯。见此“症状”,我忍不住问她:“你喜欢收集这些东西吗?”

她回答道,“无论是什么样的小东西,我都会把它好好保存下来。从小学开始,现在已经成习惯了”。



看着满屋子的东西,我说道,“你这样的毅力,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有些人什么也舍不得扔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松鼠症:喜欢囤积各种东西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松鼠症”,指的是那些像松鼠一样,总是喜欢囤积东西的人。

自然界中,为了抵御严冬,松鼠总会囤积各种各样的食物,“松鼠症”也就因此而来。

患有“松鼠症”的人,从来不舍得扔掉包装袋和纸箱,哪怕家里已经攒了很多。

他们也从来不舍得扔掉旧衣服,哪怕这些衣服已经起球,或者拉链坏掉。

同时,他们也对那些打折的商品毫无抵抗力。

尽管知道这些东西超出了自己的消费需求,但他们还是忍不住买买买。

有人可能觉得,这些都是一些正常的消费行为,哪能和松鼠症扯上关系呢?



其实,任何行为都可以看作是好的,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坏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如果具备无节制囤积且不囤积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那就可以判定是“松鼠症”了。



怕失去:缺乏安全感

“松鼠症”的人,往往被一种来自于未来的恐惧所支配着。

包装袋先不要扔,万一以后用的时候没有呢。旧衣服也不要扔,万一以后有用呢。

在“松鼠症”的人眼中,永远有个“万一”。

为了这个“万一”,他们宁愿用现在的生活和过多的精力去阻止这个“万一”的到来。

就像松鼠一样,害怕在严冬的时候饿死,所以才会不停地囤积。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松鼠症”的人们往往内心缺乏安全感。

从创伤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于执着于囤积外物,是一种心理解构的未完成。

因为内心并不充盈,或许也存在一定的缺爱,才会对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

这从侧面反映出,个体可能长时间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下。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从未得到足够的满足。

因此,才想要通过不断地囤积,以此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只有当生活中有足够的囤积时,他们才会获得安全感。



无主见:没有坚定的内核

“松鼠症”会导致人们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难以果断。

如果你身边也有“松鼠症”好友,不妨回忆一下,他们是不是在购物时难以做出决定。

既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最后咬咬牙全都买了。



“松鼠症”,常常与“选择困难症”联系在一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选择困难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

选择困难症通常表现为,当面对生活或人生中的选择时,会感受到非常的苦恼,不知道怎样选才好。

一个有着选择困难症的人,往往也是一个经常因为犹豫不决导致拖延的人。

选择困难症的形成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是不够自信,没有坚定的内核,不知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适合自己的,同时也害怕逃避选错的责任。

二是完美主义,总是要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决定。然而,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选项是完美的。

一旦想要做出一个完美的选择,那便意味着会永远止步不前。



总而言之,收集某种特定的东西,是一种爱好。无论任何东西都要保存下来,则存在某种未曾察觉上的心理问题。

适当的断舍离,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清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