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约1760字,阅读需要5分钟
4月25日,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与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专题新闻通气会,共同发布《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并与天府新区文创会展局、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两家单位共同签署《四川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关于加强文创产业著作权协同保护的备忘录》。
在此共识基础上,四家单位随后召开“文创产业生态圈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共话文创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热点及难题。
此次系列协作活动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同保护机制实现从单一案件协作到系统治理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国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区域协作新范本。
发布白皮书
总结审判经验 直面行业痛点
白皮书系统梳理了近三年两地法院审理的涉文创产业知识产权案件,涵盖文学、影视、音乐、美术、设计、游戏、动漫、短视频等领域。数据显示,两地法院受理的文创产业知识产权案件在全部知识产权案件中的占比均超过60%,新型案件占比显著提升,如短视频侵权、技术驱动侵权等。白皮书从案件特点、司法保障举措、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治理成果、风险建议五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当前文创行业面临确权难、侵权隐蔽性强、跨区域维权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并提出构建“预防+保护+转化”全链条司法服务体系的建议。会上同步发布的十起典型案例,为文创企业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供了明确指引。
签署备忘录
打破地域壁垒 共建“四大机制”
发布会上,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联合两地版权主管部门——天府新区文创会展局、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共同签署《四川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关于加强文创产业著作权协同保护的备忘录》。
备忘录明确以建立“严格保护、统筹协调”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为目标,建立跨域协作、工作会商、专家共享、联动宣传四大机制,通过综合运用行政、司法等多元化手段,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治理职能,有效化解文创产业著作权纠纷,保护文创领域创作者著作权,促进文创产业繁荣发展。
共话文创保护
凝聚业内集体智慧 擘画协同治理蓝图
在当日下午召开的成渝文创产业生态圈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上,四家单位分别对两地新区文创产业知识产权的司法和行政保护情况进行通报,30余位创作者代表、企业代表、学术专家展开热议。
版画艺术创作者代表金恒阳认为,“当前版权交易链条不透明,建议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作品版权交易进行溯源”;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刘伟表示,“当前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在对侵权主体进行经济惩罚的同时予以信用惩戒”;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郭亮指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次创作的授权和确权需要亟须制定具体法律规范”;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助理讲师马语果则建议探索设立文创产业专门调解机构和文创产业联盟,来应对当前“维权成本高、取证难”的问题。双流区政协委员史维杰对加强多元解纷提出具体建议。腾讯、抖音、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代表针对当前面临的“平台披露义务范围不明确”“拉管辖”等问题提出建议,参会企业代表则围绕当前维权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提出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破解确权难、取证难、赔偿低等痛点,需司法、行政、行业组织形成合力。
↑图片由AI生成。
下一步,两地司法行政机关将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以此次协作为新起点,持续深化跨域司法协同机制,探索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司法裁判+行政服务+行业自治”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推动建立成渝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速区块链存证、AI侵权监测等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打造全国文创知产保护创新高地。同时,聚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巴蜀文化IP集群,以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护航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文化产业走廊,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西部样本。
据悉,日前,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联合天府新区文创会展局在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四川天府新区)举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揭牌仪式,旨在应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版权产业面临的新型法律挑战,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通讯员:卢家风 记者:杨燕礼
摄影:杨燕礼
编辑: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