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湖南郴州的00后小伙,本名朱云飞,因觉得原名普通且重名多,2024年5月,将名字改为游戏中的用户名“朱雀玄武”;2025年1月,又在后面加上“敕令”二字,更名为“朱雀玄武敕令”。
这还不算奇葩,更为离奇的是,2025年4月,他再次申请改名,这次是随母姓改为“周天紫薇大帝”。
目前,前两次改名均已完成,而申请改为“周天紫薇大帝”尚未通过,相关部门给出的审批意见为该名字存在敏感性,容易引发公众误解,依据民法典中自然人行使姓名权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规定,不予审批。
这场荒诞的改名风波,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姓名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碰撞与嬗变,更暴露出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语境下的认知断层。
姓名是神秘的密码
中国姓名文化自周代形成体系,便承载着超越符号的精神寄托。《左传》记载的“名有五”原则,将姓名塑造为沟通天人的媒介。
信、义、象、假、类的命名原则强调,命名需遵循真实准确(信)、合于道义(义)、依托象征(象)、假借他物(假)、归类事物(类)的原则,这样才能构建起人与自然、社会、历史对话的通道。
朱雀玄武作为四象之一,在传统文化中本为镇守四方的神兽,敕令二字更蕴含着道教法术的神秘色彩。
当这些符号被移植到现代公民姓名中,文化基因的突兀嫁接必然引发排异反应。
传统命名禁忌有“六不取”,即不以畜牲、器币、官职、山川命名)。比如,不以国名官职入名,暗含着对公权力的敬畏;不用山川隐疾为称,体现着对自然的谦卑。
反观“周天紫微大帝”这类名称,将紫微垣中的北极星君与帝王尊号叠加,不仅触犯了的古训,更在现代世俗层面造成认知混乱。
当姓名沦为个人臆想的载体,滥用文化符号,便容易失去其承载的集体记忆功能,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姓名不可承受之重
当今时代,姓名刻意同化呈现出一些不良动向,并在数字化时代被无限放大。
当有现代人“曹操”“刘备”“孙权”“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周瑜”等落马或落网,出现在贪腐、违纪、违法等名单中,姓名文化承载的英雄情结,被无差别地投射到现代负面事件,遭遇一些不必要的解构危机。
前几年,曾有某网红为博眼球将名字改为“王者荣耀”;某家长用数学符号“π”为孩子命名;某家长为孩子取名“贝赑屃”(赑屃为龙生九子之一),因包含生僻字导致医保系统无法识别,最终不得不申请更名。
还有江西“赵 C”姓名权案,字母与汉字的混搭最终在户籍系统升级时遭遇现实壁垒;以及山西有家长自创姓氏的名字“北雁云依”,未能成功户籍登记,诉诸法律败诉。
此前,尽管《民法典》保障公民姓名权,但此类名称已突破社会常理认知。这些脱离文化根系,单纯标新立异的命名行为,必然会制造新一代的“姓名断代”。
文化传承是破局之道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姓名,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图腾,有着神奇的密码信息。可以说,即使从现代科学来解析,姓名多少也与其命运有所相连。
因而,在姓名这件事上,要知敬畏,不可视为儿戏,更不可胡整。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姓名智慧,能够为我们现代姓名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撑。
当然,回归中华文化传统并非是因循守旧,而是要在遵循基本的传统文化规制之下与时偕行。
前些年,对如何起一个好名字,我讲过五点自己的体悟。在这里,我再多说几句。
第一,符合命理。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是确定的,也就是生辰八字是既定形成的。如果八字存在先天缺陷,则可以通过姓名的天格、人格、地格数理配置组合,进行后天补益,达到总体平衡。
这是起好名字首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要更深入全面一些,还要考察命主出生的地的空间变量。从命理方面规制姓名,流派众多,要根据自身的认知和喜好来选择,最好是选主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八字命理学说在当今已经比较弱化,缺少大范围的社会环境和群体文化心理推崇,它能起到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因而现代人起名,可以不用在此太过于劳神费力。一些所谓专业起名的,对此也不见得能把控其中的精要,多者是忽悠生财。
第二,意蕴美。要充分考虑名字所蕴含和传达的语意。这是很多人起名,非常关注的重要方面。这方面一定要结合命主的秉性特点,以及对命主的期望。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名字是给谁起的,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好的名字,应当所显现的意境是深厚、明丽、博大、凝练等,具有美感、质感和画面感,充满积极、肯定、正向的导引。
当然,也不能过于宏大和震撼,否则命主难以支撑,反受其害。
第三,音韵美。好名字必然是意韵俱佳、朗朗上口的。名字的声母、韵母不能完全相同,尤其是超过两个字的名字要特别注意,避免叫起来拗口。
姓名音节声调要讲究平仄相间、抑扬顿挫,令人听之舒心。名字最好不要选多音字,以防给受众在认知和念读中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在以普通话为标准确定名字音韵的同时,也要注意考虑命主所在地域方言的音韵,尽可能避免当地方言念读起来,产生异味和歧义。
第四,建筑美。好的名字,整体看起来,名字简繁得当,相互呼应,整体协调。视觉效果应该具有稳定、坚固、平衡之美。
通常姓名主要为2-4个汉字,要考虑在社会活动中,书写排列时,与其他姓名合群,符合社会认知、民族风俗等规则。不能乱造复姓,甚至名字为多个字。
第五,易于识别。一个好的名字,除了叫起来响亮之外,落到物质载体之上,更要易于识别。所以,起名时,一定要注重选常见字,避免乱用生僻词,特别是笔画过于繁多的字。
这五个方面的条件,如果能满足后四个,在今天来说,必然是一个好名字。
这里重点提示的是,好名字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命主用好。
这就需要起名者将好名字深入解读,梳理要义,让命主完全理解和晓得该名字的特定意蕴和命运密码,让名字这一精神图腾给其产生归属感,激发自信和力量,真正向着“名如其人”的境界持续前行。由此,好名字必然更易成就好未来。
回到前文,再看湖南小伙子朱云飞三改其名的故事,最终应成为一堂全民姓名文化课。
当我们写下新生命的名字,或者变更一个新的名字时,不妨三思而后行。毕竟,姓名不仅是简单的符号,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密码。
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愿更多人寻找到属于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让姓名真正成为个体生命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