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时,你最害怕什么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疼痛
打针疼、手术疼、
处理伤口疼、胃肠镜检查疼……
痛感向来是舒适医疗的“天敌”,而帮助大家对抗疼痛的麻醉医生,相比于其他临床医生而言却并不被群众了解。今天,“特搜”带你到手术室大揭秘,展示你不了解的另一面↓
关注麻醉医生:
无影灯下的生命卫士
为啥电视剧里看麻醉医生
总是“无所事事”?
(如果麻醉医开始忙碌了
你就要开始害怕了。)
其实,他们是↓↓↓
在中山六院手术麻醉中心的无影灯下,一位准备做肺癌手术的患者正安静沉睡。
中山六院疼痛科主任、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阮祥才主任医师和团队精准调控着麻醉药物浓度。在保障手术期间,麻醉医生往往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阮祥才主任医师:
麻醉有一个说法是一定不能出现脱岗,我们的岗在哪里,就是麻醉病人头部左右的位置,各种监测仪器提供的生理指标只是我们监测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把握)病人整体的体验,包括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的颜色、湿润度,比如心跳、脉搏,(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出了问题,或者他明显不舒服了,心率(就会)变得特别慢,血压变得特别高,这种情况下,麻醉医生必须要全力把这个任务承担下来,有效解决它。
还有朋友想问:
“打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会不会影响智力?”
麻醉医生会坚定地告诉你:
“没有的事儿
事实上,麻醉医生的守护远不止于手术台上的几个小时,不仅要让患者安全地“入睡”,更要确保他们舒适地“醒来”。此外安抚病人的情绪,同样是麻醉医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阮祥才主任医师:
其实难受不难受有时和患者的心情有特别的关系,麻醉科就要负责提供最好的手术条件给外科医生,同时要保证病人处在很好的状态里,能够比较舒适,不那么焦虑。
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既忙碌又充满挑战,即使是在中山六院的日间手术室,每天也有接近30台手术,大手术中心则超过160台。因此,麻醉医生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是常态。
“保命”背后永远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对话中,阮祥才反复强调“安全”。
麻醉不是“睡一觉”
这些“幕后英雄”走到“台前”
在医院手术麻醉中心的术后苏醒室内,麻醉医生阮祥才照例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镇痛效果。他表示,麻醉医生在围术期疼痛管理和慢性术后疼痛预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术后疼痛管理相当重要,能够帮助病人迅速恢复,尽早回归正常生活。而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如今,麻醉更加注重精准化与可视化,力求以最小的干预达到最佳效果。
阮祥才指出,慢性术后疼痛(CPSP)的发生与急性疼痛控制不足密切相关。麻醉医生通过精准的疼痛评估(如NRS量表)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CPSP风险。研究表明,术中应用长效局麻药或联合抗炎药物,术后持续监测并优化镇痛方案,能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重塑。
阮祥才主任医师:
创新体验在麻醉方法上,在像这类肛门部的手术,我们打一针就能完成,以前做这种(手术),有种叫“腰麻”,“腰麻”做完之后,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办法行动的,他的腿没有力。我们用这个方法,手术疼痛也减轻了很多,能让患者真正地快速康复,恢复得更好。
患者告诉“特搜”,“在新疆(治疗)的时候,是弓着身体被扎针的,扎在后背,扎得腿直跳,现在感觉麻醉比点滴扎得还轻,我都没感觉到他们在什么扎针。”
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麻醉医生的服务范围逐渐拓宽,如今疼痛诊疗已进入门诊及病房,为患有多种急慢性疼痛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阮祥才告诉“特搜”,现如今,麻醉科医生的专业领域延伸到了疼痛管理,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让患者少一点痛苦、多一点舒适,得到更多人文关怀,这也将成为医疗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阮祥才主任医师:
各种各样手术操作相关的疼痛,包括手术后的疼痛、顽固性的癌痛和神经痛,都应该进行疼痛综合管理。希望病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没有坏的体验,包括他们做完医院的相关治疗,那些治疗所带来的病痛都能得到有效善后,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分享你的麻醉经历
医生是如何帮助你的?
本文指导专家
疼痛科阮祥才主任医师
手术麻醉中心疼痛科主任、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兼)、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兼)
专业介绍:广东省医学青年杰出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和德国罗腾堡地区医院研修,从事疼痛医学临床相关的研究,主持三项、参与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医疗专长:擅长慢性疼痛疾病的诊断,以及吗啡泵、三叉神经球囊压迫和射频等微创介入手术。
学术任职:广州市疼痛医学分会主委,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疼痛医学分会、疼痛医师分会和医院协会疼痛科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感谢李奕萱、何诗朗、罗炜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已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
观看更多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中山六院已关注
分享视频
,时长03:17
0/0
00:00/03:17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03:17
03:17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继续观看
麻醉不止是“睡一觉”!麻醉医生告诉你术后康复快慢,关键看这一步
观看更多
转载
麻醉不止是“睡一觉”!麻醉医生告诉你术后康复快慢,关键看这一步
中山六院已关注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在中山六院手术麻醉中心的无影灯下,一位准备做肺癌手术的患者正安静沉睡。
中山六院疼痛科主任、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阮祥才主任医师和团队精准调控着麻醉药物浓度。在保障手术期间,麻醉医生往往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阮祥才主任医师:
麻醉有一个说法是一定不能出现脱岗,我们的岗在哪里,就是麻醉病人头部左右的位置,各种监测仪器提供的生理指标只是我们监测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把握)病人整体的体验,包括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的颜色、湿润度,比如心跳、脉搏,(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出了问题,或者他明显不舒服了,心率(就会)变得特别慢,血压变得特别高,这种情况下,麻醉医生必须要全力把这个任务承担下来,有效解决它。
还有朋友想问:
“打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会不会影响智力?”
麻醉医生会坚定地告诉你:
“没有的事儿”
事实上,麻醉医生的守护远不止于手术台上的几个小时,不仅要让患者安全地“入睡”,更要确保他们舒适地“醒来”。此外安抚病人的情绪,同样是麻醉医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阮祥才主任医师:
其实难受不难受有时和患者的心情有特别的关系,麻醉科就要负责提供最好的手术条件给外科医生,同时要保证病人处在很好的状态里,能够比较舒适,不那么焦虑。
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既忙碌又充满挑战,即使是在中山六院的日间手术室,每天也有接近30台手术,大手术中心则超过160台。因此,麻醉医生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是常态。
“保命”背后永远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对话中,阮祥才反复强调“安全”。
麻醉不是“睡一觉”
这些“幕后英雄”走到“台前”
在医院手术麻醉中心的术后苏醒室内,麻醉医生阮祥才照例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镇痛效果。他表示,麻醉医生在围术期疼痛管理和慢性术后疼痛预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术后疼痛管理相当重要,能够帮助病人迅速恢复,尽早回归正常生活。而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如今,麻醉更加注重精准化与可视化,力求以最小的干预达到最佳效果。
阮祥才指出,慢性术后疼痛(CPSP)的发生与急性疼痛控制不足密切相关。麻醉医生通过精准的疼痛评估(如NRS量表)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CPSP风险。研究表明,术中应用长效局麻药或联合抗炎药物,术后持续监测并优化镇痛方案,能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重塑。
阮祥才主任医师:
创新体验在麻醉方法上,在像这类肛门部的手术,我们打一针就能完成,以前做这种(手术),有种叫“腰麻”,“腰麻”做完之后,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办法行动的,他的腿没有力。我们用这个方法,手术疼痛也减轻了很多,能让患者真正地快速康复,恢复得更好。
患者告诉“特搜”,“在新疆(治疗)的时候,是弓着身体被扎针的,扎在后背,扎得腿直跳,现在感觉麻醉比点滴扎得还轻,我都没感觉到他们在什么扎针。”
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麻醉医生的服务范围逐渐拓宽,如今疼痛诊疗已进入门诊及病房,为患有多种急慢性疼痛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阮祥才告诉“特搜”,现如今,麻醉科医生的专业领域延伸到了疼痛管理,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让患者少一点痛苦、多一点舒适,得到更多人文关怀,这也将成为医疗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阮祥才主任医师:
各种各样手术操作相关的疼痛,包括手术后的疼痛、顽固性的癌痛和神经痛,都应该进行疼痛综合管理。希望病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没有坏的体验,包括他们做完医院的相关治疗,那些治疗所带来的病痛都能得到有效善后,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分享你的麻醉经历
医生是如何帮助你的?
本文指导专家
疼痛科阮祥才主任医师
手术麻醉中心疼痛科主任、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兼)、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兼)
专业介绍:广东省医学青年杰出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和德国罗腾堡地区医院研修,从事疼痛医学临床相关的研究,主持三项、参与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医疗专长:擅长慢性疼痛疾病的诊断,以及吗啡泵、三叉神经球囊压迫和射频等微创介入手术。
学术任职:广州市疼痛医学分会主委,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疼痛医学分会、疼痛医师分会和医院协会疼痛科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感谢李奕萱、何诗朗、罗炜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