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绝非普通小财主,而是称霸一方的村霸。在他所处县城,声名赫赫,与宋江相比毫不逊色,财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晁盖有着颇为奇怪的人生追求,他不娶妻室,终日沉溺于打熬筋骨,仿佛健身房就是他的全部世界,疯狂撸铁、猛灌蛋白粉。除此之外,吃喝玩乐也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他的生活轨迹里,似乎对女人毫无兴趣,书中从未见与他关系密切的女性身影。
他 “托塔天王” 的外号背后,有一段彰显其村霸做派的故事。对面村子立了座铁塔,传言孤魂野鬼都被赶到了晁盖的村子。身为村霸,晁盖哪能忍下这口气,只见他马步扎稳,收紧核心,肱二头肌猛地发力,以标准的罗马尼亚硬拉动作,竟将铁塔拽起,像扛杠铃般搬到自己村里,从此便有了 “托塔天王” 的名号,恰似健身房里那些自吹自擂的 “硬拉之王”“深蹲之王”。有钱有势又有面子,身边簇拥着一群狐朋狗友,晁盖在当地就如同油管上开着大 G,带着一群跟班在健身房肆意显摆的网红恶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如此,他还谋得保正一职,这保正之位有点类似《狂飙》里高启强的商会会长。表面上是个有头有脸的民间职务,无正式编制,实则借此身份编织人脉、扩充势力。晁盖凭借保正身份,勾结各方势力,在当地横行乡里,犹如一手遮天的土皇帝,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在老版《水浒传》中,晁盖首次出场正在探店,看到宋江打赏,便忍不住叫好,这一情节与他俩人设极为契合。宋江素有 “及时雨” 之称,是个豪爽的 “打赏机器”,江湖处处流传着他的传说。
然而,这晁盖就是个只长肌肉不长脑子的憨货。一日,刘唐这个典型的 “黄毛”、鬼火少年找上门来,要与他分享一桩堪称泼天的富贵。单从刘唐外号 “赤发鬼”,便能猜出其混混本质。此人妥妥的不良少年做派,估计初中就肄业,顶着一头红毛,骑着电驴整日在网吧、台球室鬼混,看守所更是常客,不务正业,成天琢磨着捞偏门。这不,刚一出场,就在破庙里睡觉被县公安局巡逻队逮个正着。在办案人员眼中,刘唐一看就是有案底的主儿,稍微用点刑,说不定就能破获几桩案子,好拿去冲业绩。
刘唐此次带来的消息,是大名府 “省长” 为其老丈人 —— 宰相蔡京准备的生日礼物,运送队伍即将路过此地,被他盯上了。按常理,晁盖这村霸应立刻将刘唐轰出去,毕竟自己靠着村霸行径日子过得滋润,没必要冒险。可这憨货,一时脑袋没转过弯,竟因刘唐同样身体健硕心生好感,又被吴用这个考编考研双双失利的县城灵活就业者一顿忽悠,听刘唐怂恿他打劫生辰纲,想都没想就决定干一票。 抢完之后,他更是完全没想过后果,根本就没想到抢了生辰纲之后朝廷不会放弃追查,自己早晚不会被当时的正常社会秩序所容,完全没考虑过后路,依旧像没事人一样回村继续过村霸日子,撸铁混日子。
说起吴用,与传统小说中文韬武略的军师截然不同,他代表着底层人物为求生存的极端一面。在资源极度匮乏、生存空间逼仄的底层环境中,为了争抢有限的资源和生存空间,他们的博弈往往毫无底线,吴用便是典型。他使出的全是些绝户计,做事从不纠结,对后果毫无担忧,道德在他眼中如同无物,什么缺德事儿都干得出来。出谋划策尽是些下三滥手段,虽号称 “智多星”,但谋略大多不堪入目,在反人类方面却技能点满。他最为人所知的 “光辉事迹”,便是指使心智不全的李逵用斧头劈死一个未成年儿童,后来又害得河北土豪网红卢俊义家破人亡,还让秦明一家惨遭灭门。由此可见,吴用最擅长给人带来家破人亡的灾难,其他方面着实平庸。起初,吴用追随晁盖,宋江上山后,他毫不犹豫转投宋江麾下。一方面,他觉得宋江更具管理才能,更有领袖风范;另一方面,吴用与宋江本就是一类人,二人都读过几年书,表面维持着基本风度,内心却无比阴暗,属于典型反社会型人格,彼此惺惺相惜。吴用一把年纪,既无学历又无编制,在正常社会环境中,他那底线极低的 “优势” 无处施展,于是撺掇晁盖干一票大的。给出的理由荒诞至极,称自己昨晚梦到北斗七星落在自家屋顶。换做正常人,听到这话第一反应肯定是:做个梦跟我说有啥用?难道就因为一个梦,咱们就去抢银行?可晁盖这脑子不灵光的村霸,一听竟觉得是好兆头,干脆利落地答应去打劫。这晁天王的脑回路,实在清奇,十足的 “非主流”。
于是,晁盖拉上几个人组成打劫团伙。阮家兄弟本是无业游民,平日里以钓鱼为生,还兼职干些走私勾当;公孙胜是县城常见的打着 “出马” 旗号的算命先生,常在朋友圈搞算命业务,和吴用业务有交集,被吴用一个临时消息喊来;加上吴用自己、红毛混混刘唐,最后又叫上白胜,打劫小团伙宣告成立。别信公孙胜吹嘘会法术,真有这本事早单干打劫了,何苦跟刘唐这样的混子搭伙?那些吹嘘之词,就像有人说在大摩工作,实际只是送水,纯粹自我吹嘘。一般人不敢抢银行金店,不是怕安保,而是忌惮强大的国家机器,一旦干了就别想再过安生日子。团伙里其他人大多光棍一条,唯有晁盖家大业大,可这村霸做事从不考虑后果,就知道 “干就完了”。正巧,负责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也是个奇葩,之前丢过 “花石纲”,这次在黄泥岗又稀里糊涂丢了生辰纲。
晁盖抢了 “省长” 给蔡京的生辰纲后,像没事人一样回村继续过村霸日子,撸铁混日子。但对于大宋朝廷而言,抓不到主犯,案子没法结案。于是,朝廷迅速调来刑侦专家,很快锁定白胜。一番满清十大酷刑,白胜招架不住,全交代了。负责会议记录的县委办公室主任宋江,敏锐察觉到这是个卖人情机会。以他对大宋官场的了解,自己不做,别人也会做,倒不如通知晁盖卖个人情。宋江这工作在古代无编制,类似辅警。前文提到,晁盖整天与狐朋狗友撸铁吃喝,无牵无挂,行动倒也灵活。得知消息后,他当场烧了自家房屋,带上财宝准备跑路。可出门才发现,自己完全不知该逃往何处。这时候就能看出晁盖这村霸脑子真是不灵光,大哥,你难道不清楚自己究竟干了何等大事?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清晰认知,对未来也全无规划,仿佛抢生辰纲就跟平常欺负村民一样简单随意。好在吴用早有打算,告知晁盖离他们不远便是梁山泊,让他赶紧上山。
随后发生的事愈发荒诞离奇。晁盖等人到梁山后,吴用撺掇林冲火并王伦,还留下那句让人哭笑不得的 “千万不要火并啊”。当时林冲正对着王伦进行人身攻击与言语辱骂,听了这话,仿佛瞬间 “格局打开”,当场将王伦捅死。王伦死后,晁盖稀里糊涂成了梁山之主。晁盖满心感激宋江,非要送些礼物聊表心意。于是,他派外貌特征最明显、一看就像有案底的混子刘唐去给宋江送金条,还写了封信。这信详细描述山寨多么厉害,对大宋造成多大压力,言语间希望宋江尽快上山一起干大事。只要稍有阅读能力的人,都能看出这信一旦被官府拿到,宋江勾结土匪罪名就坐实了。从信的内容丰富程度看,晁盖似乎生怕官府证据不足,不能依法处置宋江。倘若刘唐再被抓,宋江可就吃不了兜着走。幸运的是,这次刘唐没被抓。不幸的是,宋江准备烧信,却因各种事耽搁,后来竟忘在二奶家被看到,引发 “怒杀阎婆惜”。
阎婆惜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单纯通过颜值等外在表象来判断男人。在她眼中,宋江整日笑眯眯,丝毫没有江湖大哥那种威风凛凛的模样,根本理解不了宋江江湖大哥的本色,只把宋江当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凯子,一心想多从他身上榨取钱财。在她的认知里,这个整天笑眯眯的男人就是个窝囊废,这种判断就和绝大多数仅从表面评判老公的老婆一样。她给宋江戴绿帽,以为宋江不敢怎样,发现宋江与晁盖的信件后,更是仗着这种认知去敲诈宋江,全然不知自己已将自己置于险地。可惜这婆娘严重低估宋江,她要是知道宋江后来杀黄文炳全家,甚至将黄文炳活生生切片烤着吃的事迹,借她十个胆子也不敢敲诈勒索宋江。可以说,晁盖这封信几乎毁了宋江一生,弄不好就是满门抄斩大祸。说到 “杀全家” 这种狠辣手段,又让人联想到吴用,结合后来吴用针对卢俊义的套路,很难不怀疑背后有吴用手笔,说不定他就是想用这封信逼宋江上山。
接着说晁盖。宋江杀阎婆惜后被发配江州,凭借网红身份日子不错。可有一天,他喝多了,在浔阳楼乱写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内容,还表示要效仿 “唐朝本拉登” 黄巢,针对浔阳口岸发起大规模恐怖袭击。这事儿说起来,不上称就是酒后吹牛,较真就是宣扬恐怖主义大罪。正巧被路过的黄文炳检举揭发。黄文炳与宋江类似,都是基层小吏,无编制合同工,野心勃勃且不安分,具备吴用那种极强的坑人天赋。这次逮到机会,他极力构陷宋江,将案子坐实,宋江被判死刑。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文炳或许是整部《水浒传》中对宋江理解最深的人,只可惜两人以这种方式 “结识”。
紧接着,著名的江州劫法场上演。这剧情初看刺激,细想疑点重重。关键是,直到宋江马上要被砍头,晁盖他们都没动手,关键时刻李逵突然跳出。再晚一会儿,宋江性命不保。当时场面辣眼睛,一个裸体黑人,手持两把板斧,大喊大叫从楼上跳下。原本要砍宋江的刀斧手,鬼头刀都举起来了,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吸引,忘了本职工作,被李逵冲到近处砍了。这刀斧手也挺冤,上班期间莫名其妙丢了性命,都能算工伤。这时梁山众人才动手,可动手后发现,整个行动根本没方案、没计划,更别提撤退路线,这很符合晁盖一贯行事风格。晁盖没主意,大家只好跟着李逵乱冲乱撞。李逵在前面砍人,众人在后面跟着,一路溜达到浔阳江口。要不是张顺这帮本地黑社会及时助阵,这群人都得交代在这里。劫法场这么重大行动,梁山团伙居然没考虑任何预案,比如谁对付刀斧手、谁负责掩护、往哪个方向撤退等等。这里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晁盖脑子真被门夹了,根本没想过这些;前文对晁盖的描述,让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二是他们本就是来演戏的,心照不宣等宋江被砍,然后一起感慨 “哎,来晚了,没救成”。没想到李逵突然动手,他们以为事情败露,只好跟着动手,这才暴露之前根本没做任何计划,只能瞎溜达,好在运气不错,没出大事。
宋江被救后,发生惊人一幕。宋江当场利用梁山好汉 “重情义”,恳请大家攻打官军。众好汉愣住,这时候谁要是说 “我家里煤气忘关了,先走了”,以后别想在这一带混,搞不好还会被李逵当场砍了。没办法,大家只好攻打官军,顺便杀了黄文炳全家,还把黄文炳活生生切片烤着吃了。这下众人都纳了投名状,只能跟着宋江上梁山。从这事能看出,晁盖在权术方面,与宋江相比,实在相差甚远。
晁盖最后一次折腾,是著名的史文恭事件。宋江上山后,晁盖基本被架空。这也正常,二人能力与格局不在同一层次。宋江深谙权术,江州劫法场就是证明。而且宋江做事条理清晰,章法明确,攻打祝家庄时,谁侦查、谁主攻、谁管后勤,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宋江与晁盖最大不同在于,宋江对梁山未来有清晰规划,而晁盖唯一规划似乎就是吃喝玩乐、撸铁度日,尽显村霸本色。
宋江提出 “替天行道” 与 “等待招安”,虽读者可能不喜欢,但梁山上大量体制内出身人员,尤其是排名靠前的 “天罡 36 统领”,绝大多数从体制内出来。与底层出身的其他统领相比,这些体制内出身的 “天罡 36 统领” 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认知和共识。单纯做土匪并非他们的追求,寻求重新回到体制内才是他们认为有前途的未来。他们在体制内生活已久,习惯了体制赋予的身份、地位与保障,所以对于招安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也是宋江招安理论能得到广泛支持的根本原因。
其实晁盖的命运跟历史上的翟让颇为相似。翟让凭借一股血勇建立了瓦岗寨一番基业,然而当事业做大之后,因其格局、能力的局限性,逐渐被外来的 “李密” 所替代架空。晁盖亦是如此,在梁山发展到一定体量后,由于自身能力与格局的不足,难以带领梁山走向更广阔的未来,被更具领导才能与规划的宋江所取代,这可以说是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选择。
后来,晁盖受不了被边缘化,找借口执意带兵攻打曾头市。攻打过程中,又犯老毛病,只想着趁夜劫营,不考虑万一遭遇变故如何撤退。果不其然,中了埋伏,晁盖与一众士兵四处逃窜。这时,曾头市首席武术总教练史文恭一箭射中晁盖,还是毒箭。大家认为是史文恭射的,因为箭杆刻着 “史文恭”。但箭到底是不是史文恭射的,很难有定论,怎么分析都有合理性。为啥箭上刻字?如同现代狙击手射杀得有人看到才算数,古代按人头算军功,弓箭手一般不冲前线砍人,箭上刻名证明战功很常见。为啥用毒箭?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箭头在大粪池搅一搅,射中之人易感染而死。会不会是小李广花荣干的?有可能,花荣是宋江小弟,射雁高手,射中晁盖这样成天撸铁的大块头似乎不难。但一般来讲,宋江心思缜密,他清楚晁盖死了大家会怀疑他,得不偿失。毕竟晁盖此时已没什么权力,对他构不成威胁。但从另一方面看,宋江下手也并非不可能,历史上朱元璋杀韩林儿、李自成杀罗汝才,江湖势力中黑吃黑情况屡见不鲜,大哥一旦失势,很难全身而退。反正晁盖自己觉得是宋江干的,所以留下政治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大家心里明白他心思,毕竟宋江杀阎婆惜时折腾老半天,战斗力几乎为零,肯定抓不到史文恭。这件事可看作晁盖糊涂一辈子唯一一次灵光乍现,只不过此时已然回光返照。不知临死之际,晁盖是否会想起与刘唐相遇的傍晚。最终,晁盖还是死了,这个从出场就给人肌肉发达、头脑简单印象的村霸,就这么稀里糊涂死去,到底谁杀的都难以确定。众人假意悲痛一番,很快将他抛诸脑后。宋江玩了招移花接木,请来河北大佬卢俊义抓住史文恭,而后卢俊义顺势将梁山之主位子让给宋江。
总结:
在众多文学作品热衷于描绘朝堂权斗,构建宏大叙事与权谋幻想之时,《水浒传》却独树一帜,将目光聚焦于真正的底层人生。那些对朝堂权斗的 YY,往往充满了理想化与戏剧化的元素,虽能满足人们对权力博弈的猎奇心理,但与真实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而《水浒传》所展现的,是底层人物在困境中的挣扎、在无奈中的抉择,以及在江湖恩怨情仇中的沉浮。
书中人物,无论是村霸晁盖,还是心思阴狠的吴用,亦或是被逼上梁山的众人,他们的故事生动且真实。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力游戏,只有为了生存、为了所谓的 “义”,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这种对底层人生的刻画,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水浒传》这部鸿篇巨制,想必不少人与我有雷同感悟。初读时,心中难免嘀咕:这般内容凭何位列四大名著?然而,随着时光流转,个人社会阅历逐渐积淀,方能领略其深藏奥义。
水泊梁山上诸位好汉,乍看是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再品却能察觉出流氓痞气,历经岁月沉淀后,才领悟这便是真实江湖写照。江湖并非简单善恶二分,其中鱼龙混杂,形形色色人物应有尽有,高尚与龌龊并存,自私与孤独共生,绝非寥寥数语可道尽。作者施耐庵无意褒贬任何人,而是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众生相,任由读者自行感悟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