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展映作品《出鹭》《像我这样的一只小鸡》《从莲花山游向月亮》《气球》《游泳课》《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家庭旅行》将于第七届山海艺术节息壤影像主题周放映单元亮相深圳,欢迎深圳的朋友前去观影。
作为扎根在蛇口的文化艺术活动,山海艺术节在2025年5月开始了第七次的探索和生长,本次活动以“息壤计划”为主题,通过蛇口在地主体的互动式参与,以文本问答或影像创作及分享,以日常化、更具叙事性的方式展示青年人对美术馆、社区、街头巷尾等公共空间的介入和塑造。「息壤」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能够自我生长、自我更新的土壤,天然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自我修复力,在这充满想象色彩的词语构造中,我们鼓励青年群体以不拘一格的鲜活视角,创新创造,启发性的观念和讨论再次与日新月异的社区碰撞,捕捉思想的湍流和浪花,词汇的片段与情绪,在南方的风景与叙事中再次与自我相遇,用创造的态度重构与生活的关系。
01
「何处不起浪」
息壤影像主题周放映单元
时间
2025年5月1日-5月5日
19:00-22:00
地点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海边草地
现场参与,直接空降
在华语电影的历史中,“南方”的影像长期处于某种边缘地带。中国电影史的书写在相当长时期内可以被简化为以北方为中心的导演代际史,或是聚焦北方乡土及”北方经验”的历史奇观图像志。而“南方”作为一种意象处于一种缺席状态。但缺席并非一种“不在场”,是一种长期无意识遮蔽的结果。
随着上世纪后半叶“全球艺术”概念的提出以及“全球南方”议题的兴起,尤其2016年以来,这一趋势进一步深化,它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艺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与政治觉醒。中国电影叙事在此时也产生了另类的突变,出现了如毕赣的贵州叙事、顾晓刚的杭州影像。代际史的中心性正在被稀释,这种多元的地域经验书写逐渐被强化。
珠三角作为中国最具市场活力与文化杂交性的场域,在过去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产生了非常多根本性的变化。深圳、珠海从渔村蜕变为超级城市,东莞化身世界工厂,粤西、粤北的人口潮涌向广深,与香港构成流动的跨境网络。涌现出如《过春天》(2019)《小伟》(2019)、《人海同游》(2023)这些试图勾勒岭南面貌的电影。
“何处不起浪”展映活动试图突破单一阐释维度,通过五个章节「远处」、「制造」、「洄游」、「离散」、「流动」,邀请具有异质创作背景且尚处直觉阶段的影像实践者阐释湾区这样一个文化场域。但需要强调的是影像创作从来都不是在真空环境中发生的,他们有意或无意识地在虚构着现实、记录着现实、预言着现实。
影片介绍
《游泳课》 邓宏亮
水性不佳的男孩安康,每天在水塘偷偷练习游泳。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却有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他……数年前,安康的妈妈在一次出海后再未归来,安康的爸爸变得惧水,也不许儿子靠近大海。在一场争吵后,安康决定提前实施“逃离计划”——他奔向巨大的海浪,尝试游往未知的对岸。
小女孩金玲在母亲赴香港务工后,与婆婆和弟弟生活在广东的农村。母亲出现的画面极少,但却似乎“占满”了金玲的生活。影片以孩童的视角展开,勾勒出关于思念、孤独与成长的故事,片中琐碎平淡的细节里藏着女孩暗涌的思念。
《像我这样的一只小鸡》
张颖岚
《出鹭》 张一洵
康鹭——离广州塔不到2km的、在全国鼎鼎有名的制衣村,即将面临拆迁转移与产业转型的双重改变。巨变关头,往日一同踩着缝纫机的脚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分叉路口...巨变背后,有人间百味,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制衣村的居民们在改造途中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希望给观众带来多方面的思考,也为这一产业改革留下影像资料。
气球能够覆盖或隔离所有,制造出新的空间,模糊的边缘,任意的大小,可以消解或者容纳所面对的,通过阿强在里面溜冰、折包装盒、等公交车等一些系列动作展现了一名普通东莞工人的常态,但最后在抽真空的这个动作中消失殆尽。
《气球》黄海彬
《流火记》陈嘉祥
2000年,潮汕海边小镇,七月流火。20年前成功偷渡香港的小叔归来,搅动了小镇的平静。少年小夏被迫面对父亲在偷渡中溺亡的过去,也同时面临着和父亲当年一样的困惑:是否前往香港。小夏(儿子)和伟祥(父亲)在另一个时间重逢,游走和被留下的人,香港渐渐变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一只迁徙离队的“鸟儿”在台风天意外闯入小男孩的家,男孩请求妈妈和外公一同送走“鸟儿”,因为他预感到,这或许是他们几人在香港的最后一次家庭旅行。
《家庭旅行》苏泽朗
《归省》 蔡杰
时逢中秋,远嫁东京的婷婚后初次回国,丈夫并未跟随.数年未见,父亲仍对婷不告而婚心存芥蒂,母亲细碎叮咛中怀着浓浓心事,好友相聚也显分生,婷在微妙的疏离感中难免惆怅起来.但短短数日,怀着腹中孩子游走故乡,发现万千情感,每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诠释.婷细细品味归省的意义,为了能在异国他乡走下去……
工作的茶厂将要成为旅游景点,逝去的爱人也逐渐在梦中消散,越南归侨采茶工阿建在这平静又寂寞的日子里,寻找着一声又一声的回响……
《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
黄文礼
《从莲花山游向月亮》
李可心
从小在海上长大的疍家女孩体内长有鱼鳃可在水下呼吸深潜许久。在中国当下“上岸”的大时代浪潮裹挟下,长大后她离开大海在莲花山当地一家服装工厂打工,她能否适应陆地生活?
19岁的金敏独居在广州老城区的一栋住宅楼里,过着日夜颠倒,日复一日的便利店夜班生活。临近春节的一日,邻居高瑞邀她一起吃顿 “特殊的“晚饭”, 金敏赴约前往,却没想到这顿晚饭,给她难以言说的过往打开了道道的缝隙…
《风筝》 李映彤
5月1日 19:00-22:00
《像我这样的一只小鸡》 张颖岚
《出鹭》 张一洵
《家庭旅行》 苏泽朗
《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 黄文礼
《从莲花山游向月亮》 李可心
《游泳课》 邓宏亮
5月2日 19:00-22:00
《气球》 黄海彬
《风筝》 李映彤
《家庭旅行》 苏泽朗
《流火记》 陈嘉祥
《归省》 蔡杰
《出鹭》 张一洵
5月3日 19:00-22:00
《气球》 黄海彬
《从莲花山游向月亮》李可心
《风筝》 李映彤
《游泳课》 邓宏亮
《出鹭》 张一洵
《像我这样的一只小鸡》 张颖岚
5月4日 19:00-22:00
《从莲花山游向月亮》 李可心
《气球》 黄海彬
《归省》 蔡杰
《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 黄文礼
《流火记》 陈嘉祥
《像我这样的一只小鸡》 张颖岚
5月5日 19:00-22:00
《出鹭》 张一洵
《家庭旅行》 苏泽朗
《游泳课》 邓宏亮
《风筝》 李映彤
《流火记》 陈嘉祥
《归省》 蔡杰
* 鸣谢陈志霖先生、沈韩成先生和“山海计划”对本项目的支持
策划人
张艺川
导演、策展人、高校教师,曾旅居意大利近10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24年,其项目《炉底糍就是华夫饼》入选“山海计划”十强;2021年提名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 其研究方向为意大利60年代青年电影,教授“影像批评”、“短片创作”等课程。
2023年参与策划中法当代艺术奖展“蛇纹绿岩”;2022年,为中间美术馆访问策展人,策划北京画廊周主单元特展“交叉的宣叙调”,与孤独图书馆策划艺术项目“我们持有某种丧失”,与成都A4美术馆发起“关于艺术家书的一系列问题”;2021年起将阅读室作为一种策展方式,先后与多个美术馆等连续策划了十余场阅读室展。
导演介绍
陈嘉祥
师从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李香秀。执导短片《上不了岸的鱼》《流火记》,纪录短片《凋零》《吃苹果不吃梨》。
黄文礼
青年导演、编剧。导演代表作《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入围第46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第8届86358贾家庄短片周、第19届札幌国际短片电影节。
李可心
本硕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电影系和伦敦大学Goldsmiths视觉人类学专业,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电影研究博士在读。WildNothing Film Studio野无电影工作室创始人。
张颖岚
23岁,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系应届毕业学生,热爱电影,致力于美术及服装指导的工作。希望能探索世界、周遭的人与事,创作出感染人心的作品。
「在创作之初」
息壤影像主题周青年导演TALK
时间
2025年5月4日 14:00-15:30
地点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L2 中庭
主持人
张艺川
对谈嘉宾
陈嘉祥、黄文礼、李可心、张颖岚
免费参与,扫码预约报名
02
「山海·大观」东方融合音乐会
音乐演出&夜谈
时间
2025年5月17日
19:00-20:30(音乐演出)
21:00-22:00(夜谈)
演出&夜谈嘉宾
朱芳琼、王集云、曾小刚
地点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L4 屋顶草坪
现场参与
「大观」东方融合系列音乐的呈现方式,是在东方哲学体系之下却突破传统演出形式的框架的即兴实践。“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宋·赵佶《大观茶论》序。在一个空间里,用音乐构建的氛围、情绪、色彩,甚至味道,往往能在无形中生长出一个空间的灵魂,使之有别于你抵达过的其他任意同类的空间。
苏尔、秦琴、班苏里、古琴、提琴、电钢琴、口弦、人声、效果器等丰富多样的乐器组合,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盛宴。这场音乐会集齐了中国器乐的活化石、颇具西北特色的梅花琴、傈僳族的笛哩吐、单一竹节的印度管乐器,以及在合奏中带来惊艳效果的效果器。诸如此类的惊喜不断,将东方融合的声音艺术演绎到了极致。从宋代雅韵到当代风尚,传统东方元素与现代及多元音乐文化在这里完美相融。在音乐会中,随着音乐的流淌,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循声而入,直抵古人审美之境,领略古今交融的文化魅力。
音乐人介绍
王集云
声音探索者
自幼学习西方古典乐器大提琴,西方古典音乐。多年来致力於世界自然根源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习研及远古传统乐器的发掘,制作,再现。在探索不同民族音乐风格与融合的多元文化中,进行走访、学习、田园收集,手工製作并演奏世界各地古老的传统乐器及自制乐器进行音乐创作及演出。多次参与国内与国际的音乐、文化交流演出活动。长期与世界各地不同音乐家进行交流、创作。与不同艺术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曾小刚
琴人
祖籍雲南,喜愛世界民族音樂,擅長古琴。2012年畢業於哥德堡音樂學院,主修世界音樂,現居中國/瑞典。將古琴置於一個純粹的界定當中,同時又平和地走在將琴意,琴韻與本心自然的融合,不斷推敲琴的美學之路上。以琴為鏡,喜樂哀傷,美滿殘缺皆在其中。面對它即是面對自己。彈琴亦是取捨。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雖人人念於此道,卻非人皆能有所悟。曾小剛音樂人生,每一階段閱歷成就如今他獨有的音樂型態。
朱芳琼
跨界音乐人/多乐器演奏者/即兴创作者
汉中朱姓男,芳字辈,名琼。 1971年出生于陕西省宁陕县。
一九九零年代中开始演出并独立制作音乐作品。2003年发表专辑《上西天》后与陶⼟结缘,开始研作陶瓷乐器及陶瓷音响,并以音乐为基点跨界各种艺术的合作,逐渐延展出多种感知的可能性。其音乐作品不受风格和形式的限制,演出现场喜于⽤当下的材料及利⽤其身所处的声场去把控音声构建听觉空间。多年来的音乐探索致力于⽆界⽆碍的多种可能性,取消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隔阂,建立自由自律的对话。在创作中重新界定音乐类型、身体与乐器、乐器之间、观众与演奏者、不同审美类型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其在地自由即兴具有严谨的工作方法。艺术家以自身为探测和感知的载体,衡量出具体演出所在地点的文化、历史、物理、情感能量。
03
「精神岛屿」漫游计划
时间
2025年5月6日-6月2日
地点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海上世界
汇港二期、南海意库
本次山海艺术节联动并推出由知乎城市广东和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共创的全新的主题活动IP「精神岛屿」漫游计划,一起走进周围的商业和生活街区——海上世界、汇港二期、南海意库等,旨在通过艺术与知识的跨界融合,激活青年群体的创新潜力,探索艺术文化与生活内容整合的新提案。
「精神岛屿」是一片由好奇与想象共同托起的认知群岛,青年群体具备强烈的知识分享、文化探索和创造力表达需求,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高质量内容平台,具有良好的内容生态沉淀,在知识传播、社会价值体系的成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意义,同时,以媒体化的介入方式在商业化探索和社区营造参与中形成平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文化生态。「精神岛屿」——给所有不愿搁浅的思想航海者,它不是避难所而是通往新大陆的灯塔。「精神岛屿」是灵感的聚集地,它由想象构造却不在想象之中,那生生不息的创新和创造力正是因链接和交流而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答案,做自己工作生活的解题人,在「精神岛屿」交流与感受,给精神充电,然后乘风破浪,发现更大的世界。
问答海岸
「山海艺术节ד精神岛屿”漫游计划
×深圳海上世界」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真正的交流正在成为一种稀缺品。5月6日起,山海艺术节联合知乎和深圳海上世界打造「问答海岸」特别互动区——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无数个等待被点亮的思想火花。知识走廊和发光的问号装置在海滨渐次亮起,它们提醒着我们,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这是一场持续一个月的开放式对话实验,每个路过的人都可以是提问者,也可以是解题人;可以留下只言片语,也可以展开长篇大论。当这些问题从汇港漫游到城市各处,那是我们正在证明:思考不是孤独的航行,而是无数精神岛屿组成的认知群岛。
蛇口酒馆
「山海艺术节ד精神岛屿”漫游计划
×深圳海上世界」
5月15日至6月2日,山海艺术节特别企划「蛇口酒馆」为媒介,在深圳海上世界构建一个充满年轻力的文化实验场。「北京胡同」的豆汁精酿冰咖裹挟着皇城根的烟火气,「上海弄堂」的蟹粉奶盖啤酒复刻着石库门的摩登韵味,「深圳南山」用电子咸柠七跳动着科技园区的数字脉搏,而「潮汕青年」的蚝汁冰草苏打则奔涌着南海边的生猛活力。每一杯都是可饮用的文化切片,每一款配方都在追问:当我们谈论地域认同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我们把严肃的社会议题泡在气泡里,把沉重的身份焦虑冻成冰块。在这里,每一口啜饮都是参与创作的仪式,杯中的气泡恰似年轻一代打破常规的创意宣言。
在意市集
「山海艺术节ד精神岛屿”漫游计划
×南海意库」
在南海意库这个工业空间改造的现代艺文聚落里,Coolmart在意市集正演绎着深圳特有的创意生态。这里既保留了工业建筑的骨架记忆,又注入了当代青年的鲜活创意。这里汇集了先锋插画师的笔触实验、手作艺人的温度造物、独立设计师的时尚宣言,每一件作品都如同息壤中萌发的新芽,诉说着城市文化的生生不息。
这里没有刻意的规划,只有创意自然的野蛮生长。我们正在这个改造空间里,用最直接的交易实践和人际互动,诠释城市文化自我更新的当代样本。
“青年有话说”创意对话系列
「山海艺术节ד精神岛屿”漫游计划
×南海意库」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城市的未来、艺术的使命、科技的挑战以及青年的创造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次“青年有话说”创意对话系列将聚焦青年关注的核心议题:山海是未来,还是滤镜?年轻人用艺术激活老社区,是浪漫还是折腾?AI时代,艺术创作会被取代吗?青年如何用创造力对抗精神内耗?这些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既烧脑又有趣?
此次活动特别设计以“路边辩论会”和“快闪式圆桌讨论”的形式,让思想的火花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无论你是艺术爱好者、社区工作者、科技达人还是普通市民,只要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我们都欢迎你的参与。在辩论和讨论中,寻找答案,探索未知。
更多活动正在路上,敬请期待!
未知莫识(unintended)独立音乐厂牌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创造与开拓与音乐有关的一切不设限的表达形式。关注超乎文字及语言之外的音乐表达,不论是即兴、融合、世界、根源自由爵士、先锋、电子、实验或是其他的。
英文名取自Unintended,意为“不可预见的”,也是即兴音乐从当下获取灵感的概念。所谓一切未知,所以安于当下。
未知莫识(unintended)涉足以专属特色音乐活动的定制与策划、音乐与多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音乐与教育拓展、音乐类视频与音频等内容的制作与传播、影视及游戏等原声音乐的制作、高品质风格化唱片的制作与独立发行等多方面内容切入音乐,推动音乐的多样化表达和落地。
山海计划是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2023年发起主办的对海内外优秀华人青年导演进行挖掘、孵化、选拔和培养的大型人才扶持活动。过去两年,山海计划已成功发掘并培养22位青年导演,完成19部剧情短片的拍摄制作,并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展的入围和奖项。
3月17日,第三届山海计划正式开启全球报名。今年,山海计划首次不设主题,鼓励青年电影人锐意创新,奔赴粤港澳大湾区取景取材,挖掘和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活动接受中外青年创作者联合报名,期待引入更多跨文化视角,用世界语态讲述本土故事。
dpbq design 是一家位于东京的设计工作室,以平面设计与品牌设计为核心工作内容。
我们从多视角探索设计的边界,延展其可能性。
关于山海艺术节
ABOUT AMID MOUNTAINS AND SEA
山海艺术节,是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国际文化机构,基于5年来对艺术设计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市场运营的经验总结,洞察未来艺术设计复苏生态而全新打造的复合型艺术社区活动IP。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拥有艺术、设计领域高质量的资源和丰富的运营经验,积极响应新的使命,更勇于追寻蛇口的美好生活和具有创造性活力的社区未来。
关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ABOUT SWCAC
SWCAC位于深圳蛇口,是招商蛇口首个创新型文化综合体,以展览、演出、社区营造、艺术商业等复合型业态,致力于为公众持续创造独特的美好生活文化体验。SWCAC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大师槇文彦在国内的唯一作品,运用城市造景的手法,呈现出山、海、城交融的三重视野。开放联通的空间设计可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引发文化的对话和人与人的交流,同时,将蛇口多样的地貌及交通便捷的地理位置呈现在观者眼前。自2017年12月开馆至今,SWCAC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获评《孤独星球》深圳首选文化目的地,《时代周刊》全球百佳目的地等称号。七年来,SWCAC共举办展览238场、演出606场、活动1638场,社区活动参与人数突破百万,累计到访观众超105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