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边
来源:九边 (ID:ertoumu893)
很多人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能量槽比较短,很容易疲劳该怎么做。
我在几年前就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些套路,几个月前正好听了一个公司组织的一个讲座,非常有心得,跟大家分享下。这些东西最近在小红书上零星分享过,今天总结成一篇完整的。
首先要说,什么样才算高能量?
那自然是精力充沛,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却整天活力满满。
但是这类人在现实里确实有,但不多,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咱们普通人,今天讲的就是普通人该如何改善自己的状态。
主讲人是个医学博士,现在在北京三甲医院上班,看上去不到点三十,其实跟我年龄差不多,都是“85后”,马上四十了,学历非常高,在医院升的也很快。她从小精力就极差,每天只能集中注意力三四个小时,单次超过四十分钟注意力就涣散,而且患有一个什么奇怪的综合征,总之就是易疲劳,如果上体育课跑步半小时,一天都废了。她能做的最高强度运动就是快走。
我还以为她要说自己怎么从那么虚,通过不断努力,进化到现在精力旺盛。
开讲才发现并不是,她在整个读书期间一直研究怎么提升体力,后来发现这玩意可能是天生的,至少一很大一个群体是没法提升的。幸亏她爸也是医生,所以一直在跟她做改进,形成了一套方法论,后来顺利考上名校,读完博,现在在北京的三甲医院上班,医院是个很费神的地方,她也能扛下来。
她的操作,更类似一种“存量资源管理”,也就是说,她首先接受了自己能量条短这个事实,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改进,确保每天这三四个小时效益最大化。
她认为自己能量差确实是劣势,但是绝大部分人也把自己的能量给浪费了,或者说分散了,每天集中注意力时间可能还不如她,所以她做好精力管理,把有限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依旧比绝大部分人更有优势一些。
具体怎么做的呢?
01
保持睡眠
如果说有啥事对精力影响最大,那无疑就是睡眠。
情绪,记忆力,身体损伤修复,精力恢复,这些操作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身体几乎所有部件都会出问题。小孩还有个发育的事,也跟睡眠强相关。这个意义上讲,那些让小孩使劲降低睡眠时间去学习的家长,多少有点可悲,把自己的孩子坑了他们还挺自我感动。
她说她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一天睡十几觉。
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觉得挺扯,那啥,我要是随时随地能睡着,我还用担心精力问题,不就是没法快速入睡嘛,或者没时间嘛。
她最主要的做法是晚上好好睡,其他时间主要是“数呼吸”来替代睡眠。
众所周知,闭上眼睛,啥也不想,深呼吸,然后数自己的呼吸,这是最常见的冥想套路。
比如哪怕五分钟的间隙,也赶紧冥想一会儿,晚上别人去吃饭,她随便吃点,赶紧来个长时间冥想。有时候就冥想睡着了,也能补半个多小时的觉,睡不着也没事,三十分钟冥想跟睡一觉也差不多。或者没啥事的时候戴上耳机数呼吸,让别人有事拍她。
她的手表有个记录冥想的供能,一天下来,加起来有两三个小时,相当于多了两三个小时的睡眠。冥想可以把睡眠这种高度不可控的东西变成高度可控的东西。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冥想和睡觉其实差不多,甚至你练习得久了,这玩意比睡眠效果更好。为啥我向大家推荐她的做法呢,因为她说的和我这些年的感受是一样的,效果确实很好。
具体怎么做呢?
定好12分钟闹钟(视情况而定,我自己一般都是五分钟),戴上耳机,最好降噪的,事先找好冥想音乐,其实绝大部分轻缓的纯音乐都可以,闭上眼睛,躺着靠着都行,开始深呼吸,然后不要瞎想,专心数呼吸。
不要小看这个操作,初学者很难数到一百,我一般数到四五十就迷糊了,陷入了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等五分钟一到,会有种睡了一觉醒来的感觉,头脑非常清醒。状态不好,我从来不死扛,总要想办法找个地方数一百次呼吸,一般状态都能迅速恢复。
那位主讲的博士也是这样,两件事的间隙,也要赶紧来个五分钟闭眼呼吸练习。
我自己的体验是,我一般晚上睡眠少,白天每天也得五分钟冥想五六次,尤其中午和晚上,都要来两次15分钟的。此外B站还有那种很长的冥想引导视频,你听主播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也能争分夺秒地睡觉,有20分钟和40分钟的。
一般来讲,状态不好,就尽快找个地方来个五分钟冥想调整状态,而不是死扛,大家可以试起来,说不定非常适合你。如果现在不想试也可以,对冥想这事留个意,过一段时间说不定会用得着。
她也认为冥想就是另一种睡眠,但又对环境没睡眠要求那么高。你可以在地铁上、出租车里、政务大厅闭眼冥想一会儿,却没法在那里睡一觉。如果加上冥想,她每天跟树懒似的,得睡十二个小时,确保剩下的时间状态在线。
02
严格控制社交媒体
她认为其实有些APP看着是娱乐放松的,其实也是大幅消耗精力的。
所以短视频是基本不刷的,各种社交媒体每天控制在四十分钟之内。很多时候宁愿发呆也不看社交媒体,并且她认为发呆也是一种休息。
此外她还提到了一种策略,这我之前也在小红书分享过,大概就是避开那些让你心烦意乱的东西,不要去碰低能量负能量的东西,如果碰到了,千万别回应别理会别接茬,那东西就会从你身边溜过去。你接茬,或者反驳,那玩意就跟你一段时间。
比如你看到一个很不好的评论,让你恶心了一下,你没忍住回怼了一句,接下来一堆人怼你,让你恶心一整天。
对待其他脏东西也是这个逻辑,不回应不接茬,它就会从你身边溜过去,一回应,坏运气坏状态纠缠好多天。而且有叠加效应,心情不好看啥都烦,更容易接茬负能量,更烦了。粉圈饭圈人精神正常的不多,因为他们的日常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成天怼人或被怼。
所以大家可以尝试下,碰上烦人的负能量玩意,就一个“闪字诀”,不要理会更不要接茬,一个礼拜左右,整个人都感觉年轻有活力了,毕竟平白无故损耗的能量少了很多。
03
散步
每天都要维持一万步,多的时候两万步。初高中的时候学校她离家来回八公里,每天步行八公里,睡眠好很多,而且一直没长胖。而且她发现如果停了散步,一两个月之后明显记忆力就开始下降了,而且情绪也开始低落。
如今她住医院附近,每天步行上下班,加上上班时间的步行,基本上维持一万步左右。
我也有个感触,如果每天走千把来步,身体就是退步的,最明显的,腰围会变大,情绪也缓慢走低;
如果走五六千步,那长期能维持原状;
走到八千一万,身体就是进步的,腰围也变小了。
她还提到一件事,说是其实咱们跑步和锻炼之后,身体都是“负氮平衡”状态,也就是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分解肌肉,也在合成肌肉,锻炼之后,身体分解程度要大于合成。这跟很多人的感受是相悖的,因为大部分人觉得锻炼肯定是促进肌肉的,怎么就分解的更多了。
这就需要引入另一件事,锻炼完应该立刻补充蛋白质和少量碳水,这样就能让身体迅速转变成“正氮循环”,身体进入合成状态。这也是为啥健身房那群人,训练完要吃香蕉和蛋白粉,道理是一样的。比较有意思的是,她说医院那边大家都喝奶粉,每次长散步回来就喝一大杯奶粉,现在的奶粉里都加了维生素,一起补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奶粉里的脂肪含量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讲,奶香越丰富,脂肪含量越高,脱脂奶非常难喝,也是因为把脂肪给去了。
也就是说健身并不会提升体能,健身之后身体会开启修复和超量恢复,补充蛋白质,这才能提升体能,如果蛋白质不足,那健身会让身体越健越虚。那为啥还要碳水呢?主要是人体的合成代谢是需要胰岛素的,加点碳水可以促进合成代谢。
这个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从去年开始重新跑步,但是进步非常缓慢,那天听完讲座,反应过来我每次都是别人晚饭时候跑,跑完啥都不吃,身体可不是处于“负氮平衡”了嘛,所以跑步提升不明显。今年也开始每次跑完赶紧补一勺蛋白粉,再来一个香蕉,这几个月进步确实明显多了。大家也注意下这个问题。
尾声:
她还讲了一些,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这三条,尤其对睡眠的理解,她讲了不少,我没咋记住。
我觉得那位主讲人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视角,我们平时对于自己身体状态不好,总是想着怎么改变一下。
她的思路其实更加可操作一些,也就是去优化流程,提高对存量的管理,把已有的资源管理好,依旧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
就写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用吧,喜欢请三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