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百木谷下有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姓黄的老汉。黄老汉年近六旬,须发花白,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捕蛇人。他捕蛇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据说他祖父年轻时曾从一位云游道人那里学得一手驯蛇的绝技。
与寻常捕蛇人不同,黄老汉从不滥杀。他常说:"蛇有灵性,取之有道。"每次上山,他只取所需,多余的蛇都会放生。村里人都说黄老汉懂蛇语,能与蛇交谈,但他总是笑而不语。
这年盛夏,天气异常炎热。一连半月无雨,山中的溪流都干涸了。黄老汉惦记着山里的蛇群,怕它们缺水,便背着竹篓上山查看。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黄老汉沿着熟悉的山路前行,忽然听见一阵微弱的嘶嘶声从岩石缝隙中传来。他俯身查看,只见一条通体雪白的小蛇被困在石缝中,身上有几处伤痕,已经奄奄一息。
"咦?白蛇?"黄老汉惊讶地低呼。捕蛇数十载,他从未见过如此纯净的白蛇。更奇怪的是,那小蛇见到他,不但没有惊慌逃窜,反而抬起头,黑豆般的眼睛直直望着他,似在求救。
黄老汉心生怜悯,小心翼翼地掰开岩石,将白蛇捧在手心。白蛇只有筷子粗细,一尺来长,鳞片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小家伙,你怎么伤成这样?"黄老汉轻声问道,从腰间取下装水的竹筒,滴了几滴在白蛇嘴边。白蛇伸出细小的信子,舔了舔水珠,眼中似有感激之色。
黄老汉查看白蛇的伤势,发现它身上有几处擦伤,最严重的是尾部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像是被什么猛兽咬伤的。
"这伤得不轻啊,带你回家治治吧。"黄老汉将白蛇轻轻放入竹篓,又在篓底铺了一层柔软的干草。
回家的路上,黄老汉总觉得背后有双眼睛在盯着他。几次回头,却只看见风吹草动,不见人影。他摇摇头,暗笑自己多疑。
黄老汉将白蛇带回家中,用草药为它敷伤,每日更换。白蛇极通人性,换药时从不挣扎,只是安静地蜷缩在他手心。
第七日清晨,黄老汉发现白蛇的伤口已经结痂,精神也好多了。他打开竹篓,对白蛇说:"小家伙,你的伤好得差不多了,今日我送你回山吧。"
白蛇却盘在篓底不动,仰头望着他,眼中似有不舍。
黄老汉笑道:"怎么?舍不得走了?山中才是你的家啊。"
他带着白蛇回到当初发现它的地方。山间清风徐来,草木芬芳。黄老汉蹲下身,将白蛇放在一块平整的青石上。
"去吧,以后小心些,别再受伤了。"
白蛇在青石上盘桓片刻,忽然立起上半身,对着黄老汉点了三下头,然后才滑入草丛,消失不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黄老汉啧啧称奇,心想这白蛇果然非同寻常。他正要转身回家,忽然一阵狂风袭来,吹得他睁不开眼。风停后,面前赫然站着一位白衣男子。
男子约莫三十岁年纪,面容俊朗,眉间有一道银色竖纹,双目炯炯有神。他身穿雪白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银丝编织的腰带,整个人散发着不似凡尘的气质。
"老人家,多谢你救了我儿。"白衣男子拱手行礼,声音低沉悦耳。
黄老汉大惊:"这位公子,老汉何时救过令郎?"
白衣男子微微一笑:"七日前,你在石缝中救下的那条白蛇,正是犬子。我乃此山蛇王,统领方圆百里所有蛇类。"
黄老汉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祖上世代捕蛇,自然听过蛇王的传说。据说蛇王修行千年,能化人形,统领众蛇,凡人见之必遭不测。
蛇王看出他的恐惧,温声道:"不必害怕。你祖上捕蛇有度,从不滥杀,你更是心地善良,救了我儿性命。今日特来报恩。"
说着,蛇王从袖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鳞片,形如柳叶,泛着淡淡的银光。
"此乃我本命鳞片之一,赠予你。含在舌下,可听懂蛇语,与蛇交谈。有此能力,你捕蛇将事半功倍。但切记,不可滥杀,不可捕杀即将化蛟的灵蛇,否则必遭反噬。"
黄老汉颤抖着双手接过鳞片,刚要道谢,眼前一花,蛇王已不见踪影,只有一片白雾缓缓散去。
黄老汉将信将疑地把鳞片含在舌下,顿时感觉一股清凉之意流遍全身。他试着对路旁草丛说了句:"可有蛇在?"
草丛中立刻传来回应:"黄爷爷,我在这儿呢!"一条青蛇探出头来,眼中满是惊讶,"您能听懂我说话了?"
黄老汉又惊又喜,与青蛇交谈几句,发现果然能听懂蛇语。回家路上,他听到四面八方传来各种蛇类的"声音",有的在讨论觅食,有的在抱怨天气,甚至还有两条蛇在争吵。
从此,黄老汉捕蛇变得轻而易举。他能听懂蛇的警告,避开毒蛇;能劝说无害的蛇离开村民的房屋;还能找到最肥美的菜花蛇,既不滥杀,又能维持生计。
村里人发现黄老汉捕蛇的本事更厉害了,纷纷前来请教。黄老汉只说自己在山中得了仙人指点,对蛇王赠鳞一事绝口不提。
一年后,黄老汉的名声传到了县城。县太爷府上闹蛇患,派人来请。黄老汉舌下含着鳞片,很快找到了藏在梁上的蛇窝。原来是一对乌梢蛇在此安家,已经产下幼蛇。
"两位为何要在此处安家?"黄老汉用蛇语问道。
公蛇警惕地回答:"山下树林被砍光了,我们无处可去。"
黄老汉与两条蛇商量许久,最终说服它们搬到后山一处洞穴,并保证那片林子不会被砍伐。县太爷见蛇患解除,大喜过望,赏了黄老汉十两银子。
自此,黄老汉成了远近闻名的"蛇语者",不仅本村,连外乡人也常来请他驱蛇。他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盖了新房子,还收养了一个孤儿做徒弟,取名黄小果,将捕蛇的手艺传授给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老汉渐渐老了。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但随着名声越来越大,找他捕蛇的人越来越多,给的价钱也越来越高。起初,他只捕捉常见的无毒蛇,卖给酒楼做蛇羹;后来,有人出高价求购毒蛇入药;再后来,更有富商巨贾派人来寻珍稀蛇种,作为玩物收藏。
"师父,城南赵员外派人来说,愿意出五十两银子买一条金环蛇。"这天,黄小果兴冲冲地跑回来报信。
黄老汉正在整理蛇篓,闻言皱眉:"金环蛇剧毒无比,捕捉危险,且数量稀少..."
"可五十两银子啊!够咱师徒吃半年了!"黄小果眼睛发亮,"师父您不是能和蛇说话吗?让它们乖乖进篓不就行了?"
黄老汉摸着胡须沉思。自从得了蛇王鳞片,他确实从未失手过。舌下一片清凉仍在,蛇王似乎没有收回恩赐的意思。
"罢了,明日上山看看。"
第二天,黄老汉在山中找到一条金环蛇。那蛇见他能说蛇语,起初十分警惕,但经不住黄老汉巧舌如簧,最终答应"配合",条件是黄老汉必须保证它不会被杀死。
黄老汉将金环蛇卖给赵员外,得了五十两银子。赵员外大喜,又提出想要一条更稀有的银环蛇,愿出百两高价。
就这样,黄老汉捕捉的蛇越来越稀有,价钱也越来越高。他渐渐忘了蛇王的告诫,开始捕捉那些罕见的灵蛇。他的钱袋越来越鼓,心却越来越硬。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年秋天,村里来了一个游方道士,自称千济道人。他在村口摆摊算命,村民争相前往。黄老汉本不信这些,但听说道士能识珍宝,便带着几枚蛇牙前去试探。
千济道人一见蛇牙,眼中精光一闪:"老丈这蛇牙不寻常啊,从何处得来?"
黄老汉随口道:"山中捕蛇所得。"
道人神秘一笑:"贫道观老丈面相,似有奇遇。不知可曾见过通体雪白,额生银纹的灵蛇?"
黄老汉心头一跳,想起多年前救过的那条小白蛇和蛇王的样子,但表面不动声色:"老汉捕蛇数十载,从未见过这等奇蛇。"
千济道人压低声音:"实不相瞒,贫道正在寻找一条即将化蛟的灵蛇。此蛇修行近千年,每逢甲子年便会蜕皮一次,下次蜕皮就在三日后的月圆之夜。若能取得它蜕皮时的精血,可炼制长生不老丹!"
黄老汉听得心惊肉跳,勉强笑道:"道长说笑了,世上哪有这等奇事?"
千济道人从怀中掏出一锭黄金放在桌上:"老丈若能助我找到此蛇,这十两黄金便是定金,事成后再付百两!"
黄老汉盯着那锭金子,眼睛发直。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舌下的鳞片忽然变得灼热,似在警告,但他已经顾不得了。
"道长...可知那灵蛇常在何处出没?"
千济道人露出得逞的笑容:"据贫道推算,就在百木谷深处的寒潭附近。只是那蛇王法力高强,寻常人近不得身。老丈既能通蛇语,或可设法引它出来..."
三日后,月圆之夜。黄老汉带着特制的蛇篓和迷药,跟随千济道人潜入深山。寒潭位于一处隐蔽的山谷中,水面如镜,倒映着皎洁的月光。
千济道人躲在潭边大石后,对黄老汉耳语:"灵蛇子时必来蜕皮,届时你以蛇语引它分心,我自有办法取它精血。"
黄老汉舌下的鳞片灼热难当,几乎要烧穿他的舌头。他心中忐忑,但想到那百两黄金,还是咬牙点头。
子时将至,潭水忽然无风起浪。一条水桶粗的白蛇从潭中缓缓升起,月光下,它通体晶莹如雪,额间一道银纹熠熠生辉,正是当年的蛇王!
蛇王游到潭边一块平坦的巨石上,开始痛苦地扭动身体,旧皮渐渐松动。这正是它最脆弱的时候。
黄老汉按照计划,用蛇语喊道:"大王!小人有要事禀报!"
蛇王动作一顿,转头看向声音来处。当它认出黄老汉时,眼中闪过惊讶和失望:"是你?你竟带人来偷袭我?"
黄老汉羞愧难当,但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分散蛇王注意力:"大王恕罪!小人一时糊涂..."
就在此时,千济道人从石后跃出,手中一道符箓闪电般射向蛇王。符箓在空中化作一道金光,直取蛇王七寸!
蛇王怒吼一声,身形暴涨,化作一条十丈巨蟒,银纹迸发出刺目光芒。金光符箓在距离它三尺处轰然破碎。
"卑鄙凡人!竟敢暗算本王!"蛇王的声音如雷霆炸响。它巨尾一扫,千济道人如断线风筝般飞了出去,撞在山壁上,口吐鲜血。
黄老汉吓得跪倒在地,连连叩头:"大王饶命!小人知错了!"
蛇王俯视着他,眼中满是悲愤:"当年念你心地善良,救我儿性命,赐你蛇鳞,许你蛇语之能。你却贪得无厌,先是滥捕我族类,今日更带人来害我!"
黄老汉舌下的鳞片突然飞出,回到蛇王额间。他顿时失去了听懂蛇语的能力。
"收回赐予你的一切!你与你的子孙将永远被蛇类仇视!"蛇王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滚吧!别让我再见到你!"
黄老汉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身后传来千济道人凄厉的惨叫声。他不敢回头,一路狂奔回家,大病了一场。
黄老汉病愈后,发现一切都变了。他再也听不懂蛇语,捕蛇时屡屡失手,有几次差点被毒蛇咬伤。更可怕的是,村里开始闹蛇患。
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到处都有蛇出没。它们不攻击其他人,专找黄老汉和他徒弟黄小果的麻烦。黄小果一次上山捕蛇,被群蛇围攻,虽侥幸逃生,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
村民们不堪其扰,纷纷指责黄老汉得罪了蛇神。老村长拄着拐杖来找他:"老黄啊,你到底做了什么?为何蛇群只找你报仇?"
黄老汉泪流满面,终于将蛇王赠鳞又收回的经过和盘托出。老村长大惊:"你...你竟敢背叛蛇王?难怪蛇群发怒!"
"我知错了...我知错了..."黄老汉捶胸顿足,"可如今该如何是好?"
老村长沉思良久:"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得上山向蛇王请罪,求它宽恕,否则全村人都要遭殃。"
黄老汉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次日清晨,他沐浴更衣,不带任何武器,独自向深山走去。
寒潭依旧平静,但岸边的草木都枯萎了,仿佛被怒火灼烧过。黄老汉跪在潭边,重重叩了三个响头。
"蛇王大人!小人黄某前来请罪!"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潭水翻涌,蛇王巨大的头颅缓缓升起。它额间的银纹暗淡了许多,眼中充满疲惫和愤怒。
"你还有脸来见我?"
黄老汉泪如雨下:"小人利欲熏心,辜负了大王的恩情,罪该万死。但村里人无辜,求大王息怒,放过他们。小人愿以命相抵!"
蛇王凝视他许久,忽然叹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可知那道人是是什么人?他是专门捕杀灵兽炼丹的邪修,多年来杀害我无数族类。你为钱财引他来此,害得我元气大伤,不得不推迟化蛟之期。"
黄老汉闻言,悔恨交加,猛地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蛇王以为他要行凶,立即戒备,却见黄老汉将匕首对准自己的心口。
"小人罪孽深重,唯有一死以谢大王!只求大王放过村民和我那可怜的徒儿!"
说罢,他毫不犹豫地将匕首刺向心脏!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白光闪过,打落了黄老汉手中的匕首。蛇王不知何时已化为人形,站在他面前。
"罢了。"蛇王的声音缓和下来,"念在你当年救我儿性命,今日又肯以死赎罪,我便饶过你和村民。但你需答应我三件事。"
黄老汉连连叩头:"莫说三件,三百件也依!"
"第一,你与你的子孙永世不得捕蛇;第二,你要在村口立一块碑,告诫后人敬畏自然,不可贪得无厌;第三,每年我儿蜕皮之日,你要来此守候,以防邪修趁虚而入。"
黄老汉一一应下。蛇王点点头,取出一枚较小的鳞片给他:"此鳞不能让你听懂蛇语,但可保你不被蛇咬。好自为之吧。"
说完,蛇王化作一道白光没入潭中。黄老汉又在潭边叩了三个头,才起身回村。
黄老汉回村后,变卖所有家产,请人在村口立了一块青石碑,上刻"敬蛇碑"三个大字,碑文详细记载了他的教训,告诫后人不可滥捕蛇类,要敬畏自然。
他遵守诺言,终身不再捕蛇,改行做了采药人。每年白蛇蜕皮之日,他都会去寒潭守候,直到去世。
说来也怪,自从立了敬蛇碑,村里再未闹过蛇患。偶尔有蛇误入民宅,也会自行离开,从不伤人。百木谷的蛇与人达成了奇妙的和谐。
黄老汉临终前,将蛇王后来给的那枚鳞片交给了黄小果,嘱咐他继续守护这个秘密。据说,黄家的后人至今仍有人会在特定日子去寒潭边守候,但没人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而关于蛇王的传说,仍在百木谷一带流传。老人们常说,在山雾弥漫的清晨,偶尔能看见一位白衣男子站在寒潭边,眉间银纹闪烁,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