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的2025年“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中国民协会员的使命与情怀”征文活动揭晓入选结果,原遂宁市文联主席周光宁作品《涪江纪事:民间文艺的光影摆渡人——中国民间文艺家杨水平的传灯之路》成功入围。
据悉,本次征文活动共收到投稿133篇,经三轮严格筛选,47篇作品脱颖而出,将获得入选证书。其中,四川4篇征文入围,包括遂宁1篇。
涪江纪事:民间文艺的光影摆渡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杨水平的传灯之路
作者 周光宁
序章•江河的隐喻
你是谁,面对涪江波光,目光为何那样深沉?
你是谁,聆听渡船鸣笛,竟然如此激动?
你是谁,伫立江岸,是要完成摆渡人的使命吗?
涪江的晨雾尚未散尽时,你已站在观音湖的露台上,看粼粼波光在姑娘们的纱裙间流转。“圣水莲花”组合的晨练如同水墨晕染,这是你为遂宁种下的第五批民间文艺幼苗。十八年前那个在《踏雪弄梅》后台颤抖着缝补梅花道具的冬夜,注定你——杨水平,要成为这条江的文化摆渡人。
从少女时代在后台看母亲表演而偷师学艺,到如今成为民间文艺传播者,半世纪的光阴在你掌心结成茧,却让涪江流域的民间艺术褪去尘垢,焕发新芒。
上篇:灵韵的觉醒
那年冬夜,你蜷在《踏雪弄梅》道具室的地板上缝补梅花。冰水浸透布鞋,针尖在指尖绽出血珠,却在绢布上绣出带霜的花蕊。那些质疑“村姑跳什么艺术”的嗤笑,被后来成都锦城艺术宫的掌声淹没。当水晶奖杯在“涪江之秋”的镁光灯下流转虹彩,没人看见奖杯底座沾着你修改舞台场记脚本时洒落的汗滴。
遂宁灵泉寺的石阶上,印满了你反反复复的足迹。你在寻找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灵感——是找到当年林则徐途经遂州,捧饮灵泉圣水后的顿然开悟?还是想探寻灵泉仙子飘然而至的美丽瞬间呢?《香林德水》登台首演时,那如诗如梦的舞台呈现,才让我们知道了,你15次实地踏勘寻找灵感的付出,就是为了今晚6分钟的全场震撼!
2018年的秋夜,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你倾尽103天心血为中国广电成都检测站创作导排的四川民歌舞蹈《东风浩荡贯长江》,正式亮相。天籁般的四川民歌,妙曼的民间舞步,在广电总局舞台上踏出一连串惊艳,评委席的教授们齐刷刷举起了9.7的亮分牌!此刻,人们都看到了你眼中那扑闪的泪光。
那年,清明茶祭大典前夜,暴雨将祭坛冲成泥潭。你带着姑娘们拆解三百把油纸伞,用伞骨作梁、伞面为幕,在江岸上搭起临时舞台。当晨曦穿透青灰色云层,伞骨投下的阴影恰与宋代《祭茶图》的线描重合。姑娘们捧着新采的遂州香叶尖甘露踏伞起舞时,涪江两岸的古老茶魂在伞骨间苏醒。
世界月季博览园开幕前72小时,你蜷在后台折叠椅上输液的场景,成为年轻编导口耳相传的现代寓言。高烧39度仍执拗地举着激光笔,只为校正0.3秒的灯光延迟。当焰火最终在夜空绽放成月季图腾,医护记录显示你的输液管里,葡萄糖与退烧药的比例经过十二次精密计算——这是艺术家与病魔达成的特殊契约。
2023年的夏天,在送文化途中,你不慎跌碎了右踝骨,也跌碎了同伴们的心。两块钢板加20颗钢钉,支撑你负重前行,竟然在手术台上等待麻醉师的那一刻,完成了古典舞蹈《回马枪》的构思!
那些嵌进你脚踝的二十枚钢钉,在每一次下乡辅导村民实景表演时,会与镰刀锄头发生奇妙的共振。海龙村的凉风裹挟着竹林婆娑的韵律,将《海龙炊烟》的舞步镌刻在晒场夯土上。传统农具的碰撞与质朴的薅秧歌同时低语:文化的血脉,原不需DNA鉴定书。
中篇:光焰的传递
还记得,那个有着艺术天赋的小姑娘李亚玲吗?才不到十五岁的人生,就被锁定在了广东工厂的流水线上。你说服了固执的父母,答应让李亚玲回家乡进入“圣水莲花”。当你把电话打到广东电子厂的瞬间,流水线的机械蜂鸣骤然失声。李亚玲的塑胶手套还粘着未冷却的硅胶。电话里你的语气坚决:“姑娘该在舞台上发光!”这句话击穿了流水线的传送带,让打工妹的人生轨迹从此改道——小姑娘回来了,住到了你的家里。你家客厅的旧木地板成了新舞台,李亚玲在你严苛的目光注视下,走台步,练身段,吊嗓子。你蜷在褪色的藤椅里,数着拍子的手指在膝盖敲出年轮般的节律。从十五岁到十七岁,小姑娘长大了。当她在央视“星光大道”登上周冠军领奖台时,后排的你,却在一旁悄悄啜泣。
吴启龙,因追求民间文艺,以致生计陷入困窘。有感于他的执着,你主动收为徒弟。拜师礼的鼓乐余韵里,吴启龙玄色深衣上的十二章纹微微颤动。这个曾因痴迷汉服礼仪而三餐不继的年轻人,此刻正行着最标准的稽首礼。而你的回赠,竟然是悄悄塞进红木托盘的伍仟元现金——你知道,为了这场拜师礼,徒弟已经囊中羞涩了。从此,在你的扶持下,吴启龙终于活出了模样,在演艺界崭露头角。2024 年底注册成立自己的民间文艺公司,担任遂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荣膺省民协代表,出席四川省民间文艺家第九次代表大会。每一次他执行的活动获奖时,你总是退到观众席最暗处,将总导演的头衔让渡给新一代。奖杯折射的灯光划过你鬓角的白发,像一场无声的加冕礼。
秋季“开笔启蒙大典”新生入学仪式,是你的创举。当“开笔礼”的朱砂毫尖落下时,你握住了三百年的文脉。孩子们额间的红点不是颜料,是萃取自涪江崖壁的辰砂,混着祠堂断碑的粉末。孩子们着汉服、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接受中华文明的洗礼。家长们在一旁激动得热泪盈眶,见证孩子开启学习生涯新篇章。那些曾因父母打工远行而低垂的小脑袋,在书写“人”字时挺直脊梁——宣纸上的墨痕,是他们重构身份的第一道年轮。
下篇:大地的呼吸
五十多场义演的地图,是你强忍着脚踝的钢板钢钉刺痛,用拐杖戳记绘制的等高线。在观音湖畔,舞台是波澜中颠簸的行船;至土门垭口,山间晒场便是天然共鸣箱。当《张灯结彩》的鼓点惊醒山野,你正蜷在道具箱拼成的“床”上按摩被钢板顶痛的伤腿,按摩的节奏与舞蹈节拍精确同步——这是你与山河签订的隐秘契约。
器官捐献证书的鎏金纹章,在涪江水面投下细密的涟漪。签字的钢笔,还是当年修改《香林德水》脚本的旧物,墨水里掺着水晶奖杯的碎屑。孩子们在“开笔礼”上诵读的《三字经》,混入了你伤腿上电极按摩仪的律动——这是最残酷也最浪漫的文化基因编辑。
当朱砂第108次点在幼童额间,你突然参透仪式的真谛:那抹红既是文化胎记,也是未来某日器官受赠者的识别码。所谓“春泥”,从不是隐喻——你签署捐献协议时,涪江正将上游的腐殖质送往新垦的秧田。
终章:摆渡的拓扑学
“拓扑学”这个名为“万变不离其宗”的数学概念,借用在历万难而不改初心的你身上,感觉竟是如此精妙。涪江大桥的桥墩雾中若隐若现,一排桥墩投影与当年油纸伞的竹肋在河面重叠。你站在桥中央,左侧是《踏雪弄梅》的雪绒仍粘在鬓角,右侧是短视频平台上《党旗颂》不断提升的的点击量。疼痛的钢钉与荣耀的奖杯在体内达成微妙平衡,如同桥体对抗风力的预应力结构。
世界月季博览园的焰火,曾让你的双眼白内障雪上加霜。而今山野间自发生长的月季苗,正将火光转化为光合作用的密码。那些质疑“民间文艺终将衰落”的学者未曾发现,你早将文化基因编码进少年儿童的眼波、村姑的掌纹、钢钉的晶格结构。
当第一缕数字孪生技术扫描涪江时,你的身影被解构成亿万像素。可那些穿过钢钉孔洞的光粒子,仍在虚拟空间复现《东风浩荡贯长江》的舞步——真正的摆渡人,早已将桨橹化为数据洪流中的锚点。
【后记】
涪江潮起潮落,带走砂石,留下金砾。五十年光阴里,杨水平,你把自己站成一座桥,让民间艺术从历史的彼岸泅渡而来,又在新时代的晨光中绽放新蕊。那些散落在童谣里的舞步、熔铸在钢钉里的坚持、流淌在朱砂里的文脉,终将在某个黎明,长成漫山遍野的文化月季。
作者简介
周光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巴蜀文艺奖”、“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原遂宁市文联主席。(来源:遂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