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海淀率先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未来产业先导区如何建?
具体面向哪些重点方向?
4月23日,北京市经信局对外发布,海淀、昌平率先启动创建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全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正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在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源头创新最大势能。创新资源雄厚,区域内布局国家实验室2个,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92家(占全市63.5%、全国18%),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37所;产业基础扎实,信软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人工智能形成全栈产业链布局,智能网联、卫星网络等产业处于百亿级向千亿级跃升阶段,具身智能、量子科技、6G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平台,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海淀区未来产业先导区
主要聚焦未来信息一个主赛道
未来制造和未来空间两个副赛道
精准发展
未来信息方向以AGI为核心,以AI for Science、AI+量子科技、AI+医药健康等“AI+”融合业态为衍生。未来制造方向以具身智能为主,未来空间方向以卫星互联网为主。三个赛道相互支撑,通过技术创新、数据融通、场景共建可实现共同演进、联动发展。
海淀未来产业先导区主要布局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园,范围包括中关村软件园一期和二期、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北领地)、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中关村壹号、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创客小镇等,共174平方公里。通过三年时间,到2027年初步建成引领全国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到2030年左右,力争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的引领者,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产业高地。
为持续推动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海淀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01
注重源头创新,加强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范式的比拼,谁掌握了“创新源”,谁就能够掌握“话语权”。海淀区将持续加大关键技术领域研发投入,支持智源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量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新建一批概念验证中心、科技成果小试中试服务平台等。积极申建全国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打造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集成平台。
02
抢占产业高地,加强产品创造与主体育新
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一批未来产业专项措施和行动计划。支持首创软件产品首版次应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商业航天首发星、人工智能大模型首上线等前沿创新成果。培育具有“硬核科技”的独角兽企业,催化一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以东升大厦、软件园孵化器、集智未来孵化器等3家育新基地为核心引擎,全面提升未来产业孵化服务的吸引力。
03
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科技金融和人才集聚
探索构建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坚持“投资+产业+服务”协同,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科技投入倍增计划,设立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新设立100亿科技成长三期基金,围绕未来产业打造母子基金联动的投资矩阵。实施“海英计划”升级版,对入选人才提供最高100万资金支持。以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契机,完善对青年人才的培育识别和支撑机制。
04
注重开放合作,加强场景应用与全球合作
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性超级场景。依托“一带一路”、RCEP等机制,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建立科研设施和平台国际开放合作机制,支持设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创新团队在海淀开展深入合作交流。
未来,海淀区将持续发挥
服务国家战略重要支点作用
立足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
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标杆
为推动全国未来产业发展和
参与全球竞争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王萌
编辑:李祎乔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