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站给松江带来了哪些变化?启迪漕河泾科技园孵化了哪些企业?

4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媒体看新城”系列采访活动——松江新城专场获悉,松江新城以《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为蓝图,锚定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对标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的功能要求,奋力推动新城建设高水平再出发。当日,记者走进松江新城松江枢纽、昊浦影视基地、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等点位,了解松江新城在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完善等领域的实践路径,近距离感受现代化新松江的发展蓝图。

松江枢纽成为“城市会客厅”

松江枢纽作为“五个新城”中唯一的复式交通枢纽,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松江新城的“城市会客厅”。

2024年5月22日,铁路松江南站更名为上海松江站。2024年12月26日,上海松江站伴随沪苏湖高铁的开通正式建成投用。作为上海第三大枢纽车站,上海松江站总建筑面积达52.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9台23线,覆盖高铁、普铁等多条线路,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枢纽”所在。


松江枢纽。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澎湃新闻记者在候车大厅看到,整个大厅呈圆环状,候车大厅内设有自助充电区、大件行李存放区,也有儿童娱乐区和军人候车区,可供乘客充电休息。综合服务中心为残障旅客设置了咨询升降台,咨询台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操作并表示:“这是为了方便残障旅客购票,升降台可以根据旅客的舒适度进行高矮调整。”在重点旅客候车区,则设有心尚服务工作室,提供母婴休息室和哺乳室,为有需要的旅客增加便利。


残障人士升降台


母婴室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建设服务中心(枢纽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徐炜告诉记者,2025年春运期间,松江枢纽日均发送客量近5万人次,日最高到达客量近7万人次。松江枢纽的联通,正让长三角交通与要素流动更加便利。“从上海松江到浙江湖州只需要45分钟,未来到松江工作、创业会更加方便。”徐炜补充道,未来枢纽也有望打造一些大型商超,旅客可坐高铁来购物,带动长三角区域周边旅客来沪消费。

产业聚人才带来发展“源动力”

松江昊浦影视基地虚拟制片棚内,一部部大片曾在这里完成拍摄。

“依托影视基地的AI创制生态中心,可实现实时动作捕捉与特效渲染,这里也是《繁花》等热门剧集的重要拍摄地。”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园区,昊浦影视基地配备5000平方米标准化影棚、8K调色棚及长三角首个动捕棚,其水下摄影与虚拟拍摄技术填补上海影视后期空白,充分展示科技赋能影视产业的新生态。


大型杜比全景声终混棚

在启迪漕河泾科技园,记者了解到,该科技园是清华大学与上海“市校合作”的标杆项目,园区聚焦智能制造核心方向,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科学仪器四大产业,建成37万平方米的科创空间,联动36家成员单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孵化出英众科技等明星企业,构建出“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等特色载体,正加速“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升级。

良性的产业布局不仅能为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也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促产业的良性循环,成为松江新城发展“源动力”。目前,启迪漕河泾科技园已集聚20余家外资总部、10家上市企业总部,5000余名人才在此筑梦。

根据《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松江区正围绕“2+7”产业体系编制产业规划,数字“2”代表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智能终端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以新能源设施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数字“7”则代表松江区7个重点产业,分别是先进材料、卫星互联网、仪器仪表、生命健康、智算服务、时尚消费品和文旅影视。其中,新能源设施和仪器仪表还纳入了市区协同推进的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将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