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拍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优质地块供应持续发力。4月25日,北京市规自委官网发布信息显示,海淀新增2宗住宅用地上架预申请。据悉,2宗住宅用地均位于海淀宝山村,交易起始价共60.45亿元。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25日,北京已成功出让海淀地块共计3宗,2024年北京共成功出让5宗位于海淀的住宅用地,若算上即将在4月30日出让的海淀半壁店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及此次上架预申请的2宗住宅用地,2025年海淀地块供应量已达6宗,超过2024年全年供应量。


2宗地块预上架

出让文件显示,海淀宝山村2宗住宅用地起拍价格60.45亿元,用地规模共计5.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5万平方米。

其中,HD00—1412—0016地块土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约5.04万平方米,容积率2.1,起拍价格27.3亿元。HD00—1412—0017地块土地面积约2.86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约6万平方米,容积率2.1,地块起拍价33.15亿元。

从位置来看,2宗地块位于四环至五环之间,临近阜石路及轨道交通6号线廖公庄站,周边拥有万达广场、锦绣大地批发广场、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等商业及医疗教育配套。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2宗地块与即将在4月30日出让的海淀半壁店地块直线距离仅约3.9公里,二者均位于西四环到西五环之间的四季青板块。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北京海淀已成功出让树村地块和朱房村地块3宗地块,以及此次预上架的2宗地块及即将出让的地块,海淀地块供应量已达6宗,超过2024年全年该区域总供应量的5宗。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海淀区近期集中式土地出让现象的涌现,深层原因可归结为“金三银四”传统楼市旺季所激发的市场活力,这一时段购房需求释放与交易升温有效提振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主动性,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基于市场回暖预期及优质地块稀缺性,拿地意愿显著增强,形成供需双向驱动格局。

供需两旺,区域市场企稳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成交的3宗地块中,朱房村HD00—0803—0029及0030地块溢价率分别为17.33%、25.04%,树村HD00—0705—0035—1地块溢价率则高达27.93%。3宗地块平均溢价率23.43%。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海淀宅地供应79.05万平方米,为近五年以来的最高供应;成交59.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2.1%;土地出让金共312.62亿元,同比上涨216.1%。

从成交量来看,自2025年以来,海淀区新房供应量已超3000套,成交量接近1500套,成为北京新房市场供应和成交量最高的区域,成交均价为9.8万元/平方米,也达到了近年来的高点。

谢逸枫表示,海淀在售新房库存已逐步消化至合理区间,存量房源去化周期显著缩短。从供需关系理论视角分析,在市场购买力持续释放的背景下,若后续有新项目陆续推出,基于当前改善型需求稳步释放、政策环境保持平稳以及区域价值支撑等有利因素,预计新推项目去化过程将保持相对顺畅,市场整体供需矛盾有望维持在可控范围内,项目销售压力总体可控。

谢逸枫指出,此轮土地出让热潮既是前期楼市利好政策持续发酵的结果,亦与市场对后续政策宽松化趋势的预期密切相关,反映出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目标下,政策面与市场面的良性互动正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出调整周期,供需结构优化与市场信心修复的协同效应,使得整体市场呈现筑底企稳、向常态化运行回归的积极态势。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