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瀚海,风起鹤乡,又是一年杏花烂漫时!



四月中下旬,吉林通榆包拉温都的紫色山岗之上,平畴沃野之间,千顷杏林争相绽放,百万株杏蕊吐露芳菲。凌寒轻舞,只为赴一场花期。



杏花之美,美在其形。玉瓣轻盈,薄如蝉翼;金蕊点点,状似繁星;绿萼托举,宛若香卮。含苞时点点簇簇,缀于枝丫;怒放时顾盼生情,白衣胜雪。春雨中妩媚娇柔,不染凡尘;风起处玉屑飞花,仙葩起舞。无牡丹之富贵,无玫瑰之艳丽,却以其“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的娇羞,“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洒脱,“白衣如雪同枝树,顾影看身叹寂寥”的奇崛,成为独树一帜的红尘清醒,惊艳四野的春之乐章。



杏花之美,美在其韵。或扎根于幽静的山野之间,或零落于纵横的阡陌之外,迎料峭之春寒,传人间之春信,绽绝世之芳菲,布瑰丽之花雨。淡妆素裹,超凡脱俗,东风夜放,于无声处。其香淡雅,沁人心脾,仿入仙境,涤荡尘俗。杏林之中,花雨之下,不乏游人往来,儿童嬉戏。乘骏马挥鞭驰骋天地豪情,着民族服饰载歌吟唱人间情话,马头琴声悠扬,蒙古族琴书入耳,琐事清零,心已空杯,流连其中,超然物外,竟忘却了来时路。



杏花之美,美在其魂。微风拂面,细雨沾衣,诗意缱绻,杏韵流芳。寒意未尽不误花期,狂风摇曳不乱花语,草木相伴不改花心,向阳而生,春暖花开,为世人青睐,亦被融入华夏的文脉。杏花之魂,是罗隐笔下“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的淡雅与清逸,是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不屈与自由,是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惆怅与落寞,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欣喜与惬意,更是王安石“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惋惜与绝唱。纵使花期短暂,却明媚生长,凌寒怒放,于岁月的素笺之上,以温柔之笔触,晕染出一幅无与伦比的水墨丹青。

(文字供稿:通榆县发展研究中心 白春明,摄影:邱馨锐,视频素材由通榆县融媒体中心提供,剪辑:张磊 尹雪)

来源:彩练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