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就在美国准备对华妥协之际,国际局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此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出现游客遭枪击事件。
造成26人死亡,17人受伤,大多是印度公民。
地方反印武装“克什米尔抵抗组织”很快承认,这一切是自己干的。
这起恶性事件让印度举国上下极为震惊。
事发之际,印度总理莫迪正在出访沙特,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连夜乘坐专机返回印度。
落地之后迅速召集内阁开会,一起讨论应对的方案。
迅速将矛头对准了邻国巴基斯坦。
随后莫迪政府宣布,印巴外交关系降级处理,驱逐巴基斯坦驻印度军事顾问,印度驻巴基斯坦公署人数规模缩减,暂停两国水资源合作,关闭边境公路。
这一系列举措,明摆着是告诉国际社会。
印度认定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枪击案与巴基斯坦政府有关。
印度防长辛格直接放话,不仅要打击凶手,还要报复策划这类行为的“幕后黑手”。
对于印度的指控,巴基斯坦迅速发表声明。
强调枪击事件与巴基斯坦无关,同时谴责一切恐怖主义行为。
不得不说,眼下中美关税战这个节骨眼上,印巴之间的战火似乎一触即发。
对此,我国需要提防背后冷箭。
这一切在君明看来,很有可能就是美国人采取行动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对中国发起关税战之后,发现自己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按照美国人的行事风格,必定会选择从其他方面对付中国。
毕竟,特朗普政府发现自己低估了中国,发起关税战之后,中国没有丝毫妥协的意思,而是选择硬刚到底。
【特朗普认怂,低估了中国的反击】
这样一来,美国就会放弃关税战,从外围搞破坏。
这也是美国多年来的一贯套路。
除了在台海挑起冲突之外,就是在中国周边下功夫。
此前美国派出军舰过航台海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证明美国人不会甘于现状,不会就这样认输。
而我国周边的东海、南海、朝鲜半岛、南亚中印和印巴之间,通常是美国可以借助对付中国的支点。
但是如今的局势有所不同,在东海,美国如今蹦跶不起来。
在南海,我国可以完全掌控局势。
压根就不上美国人的当。
在台海,美国不敢过早启动,以免陷入战略被动。
至于在朝鲜半岛,碍于韩国目前内部矛盾重重,暂时无法成为美国的帮手。
环顾一圈之后,美国很有可能将目光锁定在了印巴之间。
因为历史上,克什米尔作为南亚有名的“火药桶”,印巴之间经常会出现摩擦,一旦外溢之后,就能威胁到我国西部地区的安全。
只不过现阶段印巴之间无意爆发冲突。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来看,目前最想做的就是尽快让中国的一带一路落地,把中国提出的项目尽快完成。
发展经济才是巴基斯坦眼下的主要任务。
从印度的角度来看,别看此前万斯访问印度之后,莫迪政府对华钢铁征收关税,但是吃过边境摩擦的亏之后,印度不会选择与中国正面硬碰硬。
既然如此,在印巴均无意让战火重燃之际。
谁会在南亚挑起战事?当然是美国。
对此,我们自然需要提防美国人在背后放冷箭。
此举对于美国有三大好处。
【克什米尔发生枪击案,巴方是凶手?】
第一,转移美国对华经济压力。
美国从关税战爆发后,经济遭到重创,美股多次暴跌。
美债收益率不断飙升。
需要通过制造中国周边矛盾,分散中国的战略资源。
如果印巴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再度爆发冲突,就会让我国陷入调解者的地步之中,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主动权。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印巴双方有一方误判局势,对中国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会影响我国的注意力。
第二,强化美国的印太战略布局。
近年来,美国不断推动美印军事协作,目的就是利用印度牵制中国。
只是莫迪政府保持足够的清醒,没有上了美国的当。
对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枪击事件,万斯的态度是支持印度反恐。
所谓支持印度反恐,言外之意就是说,支持印度挑起印巴冲突。
第三,借印度内部问题,操控区域矛盾链条。
莫迪政府如今面临农民抗议、反对党施压等多重内部危机。
美方激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矛盾,很有可能是想通过激化克什米尔地区的矛盾,诱导莫迪政府采取强硬外交政策。
让中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再加上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巴基斯坦国内有一定的亲美势力。
如果美国同时在印巴内部进行挑拨。
对于印巴双方的国家战略定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怎么办?
不难看出,鉴于中美关税战中,美国败局已定之后。
特朗普政府会更加疯狂,会想尽一切办法在中国周边制造矛盾和冲突。
如果美国真的歇斯底里挑起冲突,再加上印巴定力不足的话,不排除真的会出现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务必需要关注边境安全,避免地缘风险不断升级。
这绝对不仅仅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事,克什米尔的局势一旦恶化,就会让隐藏在阿富汗境内的武装势力蠢蠢欲动。
【印巴战火一触即发,莫迪连夜回国】
这样一来,就会威胁到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与稳定,我们需要加强中巴经济走廊的安防协作。
还需要和印巴双方保持沟通,让其保持高度理性,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还有一点值得关注,俄罗斯此前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的立场。
意味着美俄很有可能同时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反恐,将会大大提升印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这也就代表着,我国需要通过上合组织等平台强化区域反恐合作。
对冲美国的影响力,避免卷入印巴矛盾之中。
还需要格外重视俄罗斯的态度。
因为俄罗斯在印巴冲突一事上,究竟是劝和还是拱火,对于我国至关重要。
面对美国极力想通过冲突来消耗中国这个计划。
我国需要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在南亚项目的落地,深化和伊朗、阿富汗等国家的能源合作。
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才能避免美国通过区域动荡遏制中国能源通道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发挥大国影响力,必要时刻可以及时打压。
联合国际社会揭露美国的险恶用心,争取舆论主动权。
别看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和美国毫无关系,但是从后续发酵与美国的利益高度吻合的方面来看,这一切很有可能是美国在背后推动。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克什米尔危机,既要防范风险,也需要破解美国“冲突转嫁”的阴谋。
此外,美国人至今没有搞清楚,为何无法打败中国?
那是因为在过去的贸易战、科技战中,我们赢得了丰厚的红利。
首先就是人民币的地位得到提升。
要知道,只要涉及到国际贸易,必然需要使用货币。
可是各个国家使用的货币并不相同,用谁的货币充当交易货币?
美国利用二战获取的特殊地位,让美元和黄金挂钩。
成功把美元变为国际货币。
后来又和石油锚定,维持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让自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好处就是,除了可以把通胀撒向全世界,让全球买单,还能无限印钞,用纸就能换取别国商品。
也能发动美元潮汐,让美国在全球“割韭菜”。
因此,不想被美国收割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用美国货币,用自己的货币进行结算。
只不过自己的货币无法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如果你的货币突然贬值,那我岂不是哭都没地方哭?
所以,国际社会只能选择使用美元,即便是中国也不例外。
就算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十几年,也让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
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累计交易额只有4808亿元。
连全球贸易额的0.1%都不到。
这一切在去年发生了改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达到821.69万笔。
金额为175.49万亿元。
相当于2015年4808亿元的基础上翻了363倍。
占据全球跨境支付交易流量的12.85%。
这一切与美国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把俄罗斯提出SWIFT系统,还对俄罗斯央行采取制裁。
结果俄罗斯所有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支付渠道被切断。
全球各国看到这一幕之后,心中难免会有其他想法。
比如说俄罗斯这么大体量的国家,说踢出去就踢出去,要是面对那些体量较小的国家,估计美国人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美国将俄罗斯踢出系统,救活人民币】
既然如此,其他国家就不能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边。
让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俄罗斯的支付渠道虽然被切断,但是全球对俄罗斯商品的需求量并没有降低。
这就代表着其他国家依旧与俄罗斯进行贸易。
这样一来,那些和俄罗斯保持贸易的国家,就成为受益者。
别忘了,俄罗斯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气、玉米、小麦、化肥、镍、铝等大宗商品。
这些大宗商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供需基本平衡。
就是你突然断供了,短时间内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找到卖家。
就算找到了,也需要花费高昂的价格。
这样一来,俄罗斯被踢出美元结算系统,但是其他国家还需要和俄罗斯进行贸易,自然就需要使用除却美元之外的货币。
于是人民币就成为不二选择。
原本大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发现是真的香。
不仅可以向俄罗斯支付美元,俄罗斯还能接受人民币。
这样就不需要额外攒外汇,于是就纷纷使用人民币。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民币可以进行债务置换。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财政是非常困难的,全靠借债维持。
可是全球那么多国家,找谁借?
此前大部分国家都是借美元债务,因为美元的利润比较低。
可是后来,美联储不断暴力加息之后,让全球陷入了美元荒之中。
为此借贷就没有那么容易,借美元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部分贷款的还款压力越来越大。
这就是美元潮汐收割发展中国家常用的手段。
可是如今美国无法利用这一手段收割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崛起了。
我国不仅和多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给这些国家提供人民币,还容许这些国家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将人民币置换为美元。
然后拿着这些美元去归还美元债务。
相当于将这些国家美元债务置换成人民币债务。
等到他们将来还债的时候,为了攒够还债的人民币,就会绑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既然要绑定贸易往来,就必须使用人民币。
如今,我国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这样一来,大家就处于公平的交易之中。
协议总额超过4万亿元,是全球最多的存在。
这就代表着,我国将SWIFT中的4万亿元,转移到人民币结算系统之中。
如果说,没有美国不断利用美元收割其他国家。
我们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在和平时期,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居然能在短期之内,让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一大步。
其次就是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当初在2018年,美国商务部宣布激活禁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企业出售一切产品。
这一禁令意味着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开始。
美国此举确实给我国造成不小的困扰,甚至对中国科技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就连华为在当时都表示“我们没有芯片了”。
之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芯片依旧被卡脖子,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第一就是市场。
英特尔的CPU芯片和中国的龙芯,性能相差没有达到天差地别的地步,龙芯基本可以满足市面上大部分应用。
可是龙芯的销量一直不高,就是因为英特尔与微软有联盟,很多软件只能在英特尔CPU上才能运行。
所以用户至购买英特尔的芯片,这就是生态的威力。
哪怕我们成功制造出龙芯,除了航天和军工领域,国际市场上很少有人会购买。
第二就是资金。
芯片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收益周期也有很长的产业。
此前不是没有搞过芯片,但因为芯片技术迭代过快,等厂子建好之后,产品已经落伍了。
所以当初一直存在“造不如买”的说法。
第三就是惯性。
如今的芯片大多处于性能过剩的状态之中,谁能把芯片的性能用到极致?
没有人可以做到。
因此,市面上除了手机和平板等产品,大部分用普通制程芯片就可以了。
这个领域,恰好是国产芯片需要突破的领域。
可是就算拥有成熟制程,国产芯片还是卖的不好。
这就涉及到行业惯性。
比如说你设计了一款产品,使用了高通的芯片,所有测试和开发,都会围绕高通芯片展开。
那么你会选择更换芯片吗?
当然不会。
因为一旦更换芯片,不仅需要大量开发资源,而且还面临不可靠性不断提升的情况。
所以,在没有外力逼迫的情况下,根本不会主动更换芯片。
这种行业惯性是无法改变的。
可是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之后,给我们带来了机会。
2018年,我国宣布对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募资2000亿元。
2024年,我国又成立了大基金三期,募资3440亿元。
重点投资设备和材料。
这样一来,此前国产芯片问世之后,无人使用的局面就会彻底解决。
因为国外随时会断供,只能使用国产芯片。
虽然适配的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但是只要跑顺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所以在过去七年中,国产芯片的实力也在提升。
下一步随着中国芯片产业的全面突破之后,凭着“干啥都能干出白菜价”的本事,该焦虑的就是美国人了。
【中国芯片崛起,美国人该焦虑了】
此外,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突围。
在民主党执政期间,由于美欧价值观极为相似。
欧洲对中国,完全就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这也是为何在拜登执政期间,欧洲和中国的关系会跌入冰点的原因所在。
比如说原来华为5G在欧洲发展趋势一片大好。
可是欧洲人总以为我们要害他们,于是就提出撕毁协议。
导致中欧原本在签署完投资协议之后,没过多久变被欧洲议会投票冻结了。
就连中国的电动汽车都被加征高额关税。
结果这一切同样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发生了改变,特朗普一通“王八拳”,把欧洲砸蒙了。
原本俄乌冲突与欧洲利益深度绑定,特朗普选择绕开欧洲,直接和俄罗斯进行谈判。
甚至还提出让欧洲出钱出兵去乌克兰维和。
这次特朗普加征关税,同样没有放过欧洲。
不仅要对欧洲的进口汽车下手,还要对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的奢侈品加征关税。
这在外界看来,特朗普这是逼着欧洲“造反”。
于是中欧关系迅速回暖。
不仅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德国还删除禁止华为设备的相关条款。
意味着未来华为参与德国市场的5G建设,几乎再无障碍可言。
一旦《中欧投资协定》解冻,欧洲市场将会对中国彻底敞开大门。
与欧洲情况相同的还有日韩和东南亚。
日本首相石破茂此前可是亲自出席在东京举行的,中日韩外长会议。
我国高层还出访东南亚,签署一大堆合作协议。
不难看出,如今我国正在联合美国的小弟对付美国。
这要是放在此前,压根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此前我国一直都是单挑美国和美盟友,如今变为美国单挑中国和美盟友,真的是东风压倒了西风。
过去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可能要让渡给中国了。
这就是我国在贸易战中获得的红利。
对此,美国自然是感到无比后悔。
在美国人的印象中,中国总是以和为贵,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如今美国人看到一个不喜欢“讲道理”的中国,取而代之的是和美国死磕到底的中国。
而且还联合一众美盟友和美国死磕到底。
这样一来,美国当然会感到后悔。
但是后悔并不代表美国人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美国还是会选择对付中国。
尤其是印巴战火一触即发之后,我们就可以视为,美国人似乎准备行动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做好一切准备。
时刻提防敌人在背后放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