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位资深的老师说,他最喜欢伟人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两句诗,因为这是伟人最豪迈的人生誓言。
每当他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每当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他就会想起这句诗。之后,他便能全身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那么,在你的人生中,你是否也有自己喜欢的诗句呢?如果有,那么又是哪一句诗词支撑你走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呢?
如果没有,那我们不妨读一读李白在最失意时写下的一首诗,或许读了之后,你便会豁然开朗!他的这首诗便是《行路难》,其诗如下: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及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公元701年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五岁时便随家人迁居到了四川省江油县。
李白自小便胸怀大志,常以管仲自比,更希望成为像张良、诸葛亮等那样的人,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这使得李白以为他终于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了。
于是,李白收拾好盘缠,出门时,得意的他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千古一叹!
然而,李白的长安之旅,并没有使他的梦想一飞冲天。相反,耿直的他反而受到朝中权贵的谗言加害与打击排挤。
所以,刚到长安没多久的李白不但没能获得唐玄宗的重用,还在两年后被“重金赐还”,黯然离开长安。
公元744年,在好友为李白送别的饯别宴上,李白以世道的艰难为引子,愤然写下这首诗,倾诉了他的离愁别绪,吐露了他梦想的心声。
深度赏析
开篇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四句是说:
手中端着的杯中美酒,就已价值不菲,玉盘中盛着的美食更是昂贵得不能形容。但就是这样的人间美味,我却无心享用。无聊地拔剑雄视四方,却茫然不知欲往何方。
在这四句诗中,李白用他那天才的笔触,描绘了朋友对他的深情厚谊,以至于在临别之际,不惜挥洒万金,为李白深情饯行。
可惜的是,面对这样的热情款待,素以“酒中仙”著称的李白却没有心情尝一尝这样的人间美味。
若是往常,豪情万丈的李白一定会饮尽杯中酒,吃尽盘中餐,正如他在《将进酒》中的那样,“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
然而,此次饯别宴上,李白手捧酒杯,却又轻轻放下;提起筷子,却又缓缓搁置。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强乐还无味”。
万般无奈,他只得抽身离席,拔出腰间宝剑,环顾四周,乱舞一番,步伐凌乱不堪,心中满是迷茫与无奈。
这四句诗,生动地描写李白怀才不遇而又无法排解的郁闷。其中的停杯、掷筷、拔剑、四顾,这四个动作,巧妙地形容了李白充满了无尽的矛盾、挣扎和痛楚的内心。
而我们读到了这里,也着实为天才一般的李白而感到可惜。想想他一身的才华,满腔的抱负,却被埋没在奸臣贼子的谗言下,真的是令人扼腕叹息。
接下来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描述了李白想要渡过黄河,黄河却被冰块堵塞;想要登上太行,太行却被大雪封住了高山。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行路难”的原因所在。此处的“冰塞川”与“雪满山”都并非实写,而是诗人对仕途中遇到的重重阻碍与困难的形象比喻。
李白一生胸怀壮志,一心想要施展平生抱负,没想到却因故屡遭冷落,被赐金放还,黯然离开长安,这不正如前行的路上遭遇冰封黄河、雪阻太行一般的艰难吗?
然而,李白并非易于屈服之人。自从“拔剑四顾”的那一刻起,便彰显了他不屈不挠、继续追求的精神。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李白便表达了他重新燃起的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想当初,八十岁的姜太公在渭水的磻溪上日日垂钓,最终得到周文王的重用,实现了助周灭商的大志。
而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的旁边经过,之后便被商汤这个伯乐发现,最终帮助他打败了腐败的夏朝。
想起了这两位先贤的经历,李白又再一次重新点燃了心中的希望之火,让他再次坚定了前行的信念。
然而,当又看到眼前的宴席时,他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他又再一次深切体会到人生的曲折与坎坷,所以他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叹息:
看漫漫人生路,只觉得前方的道路崎岖难行,歧路众多,纷繁复杂,真正的光明大道又在何方?
在此处,姜尚与伊尹成功的故事刚刚为李白点燃了一抹希望的曙光,却又被眼前残酷的现实浇灭了希望。所以李白只觉前路坎坷,歧路茫茫,不知该往何方。
此时,各种复杂的情感与矛盾再一次在李白的胸中跌宕起伏。然而,天生桀骜不驯的李白又怎么会在离别的宴席上显露出丝毫的懦弱颓丧呢?
他那始终都要建功立业的一颗心,又怎能轻易地屈服?所以李白内心深处渴望成功的情绪终究驱散了徘徊的阴霾,使他发出了振奋时代的最强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我相信,只要信念还在,向前的脚步不停,那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定然会来临。到那时,我将扬帆起航,横渡苍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显示了李白在快要绝望时,突然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并发誓要突破万难、实现人生的伟大抱负。真的是豪情万丈,乐观豁达。
他坚信,尽管前路荆棘密布,但只要能够坚守信念,昂首向前,终将能够像刘宋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扬帆远航,横渡茫茫大海,抵达梦想的彼岸。
从整体上来说,李白此诗以层层递进的情感波澜,深刻地揭示了黑暗政治对诗人崇高理想的压抑,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深切痛苦、愤慨与不甘。
同时,它也彰显了诗人的坚韧不拔、自信满满及对理想的矢志不渝,展现了诗人竭力挣脱困境的强大精神动能,以及对人生前路满怀希望的壮志豪情。
这样的豪情壮语,势必会给那些面临挫折、陷入困境、备受打击而前路迷茫的人们以信念、勇气和力量,使得他们重燃人生的希望。
使得他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又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终逆风翻盘,成为一个乘风破浪,横渡沧海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