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汽车装上螺旋桨和机翼,便立刻变成一架电动飞行器穿梭在半空中;遭遇30km/h托底冲击,新能源电池也没有损伤;车轮精准横向移动控制,超小转弯半径使得在狭窄道路转弯、掉头再也不是难事……

中国汽车创新引领全球,方能无惧关税壁垒。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以下简称2025年上海车展),国产车企不仅展示了飞行汽车等前瞻式的未来出行方式,还展示了更多可感知的、可购买的前端科技。此外,此前火热的无人出租也有了最新消息。

国产车企已经“卷上天了”

当一辆汽车单独拿出座舱,再装上螺旋桨和机翼,便立刻变成一架电动飞行器,在半空中自由穿梭。着陆之后,重新装上行驶模块,又变回一辆汽车汽车,行驶在道路之中。

eVTOL航空器又被称为是“飞行汽车”或“空中出租车”,突破传统航空器起降限制,且具备静音环保、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等优势。广泛使用后从上海浦东机场到陆家嘴,有望将1小时的车程降至15分钟,将传统地面交通效率提升数倍。

去年下半年,多家国产车企完成飞行汽车布局,名副其实地“卷上了天”。2025年上海车展上,多家车企展示了自己的“答卷”。其中,奇瑞的eVTOL因其独特的乐高一样的分体设计引起众多观众驻足。

区别于多数eVTOL,这款“三体复合翼飞行汽车”首次采用了模块化分体式设计理念,并开创性地引入了三体对接机构。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飞行模块、座舱模块以及行驶模块。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设计使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切换形态,不仅更加贴合使用场景,还解决了飞行器“起飞难、降落慢”的问题。

此外,长安、红旗、广汽等多家国产车企也带来了自家最新的eVTOL,外观与设计却不尽相同。比如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推出的飞行汽车看上去更像传统的eVTOL。此外,长安汽车还带来了人形机器人、机器狗、轮式机器人、智能外骨骼等未来出行领域的前瞻科技。


作为中国最早投入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赛道的科技企业之一,来自上海的峰飞航空的2吨级eVTOL参展上海车展。这款eVTOL巡航速度可达200公里每小时,货运版最大商载400公斤,载人版可搭载5人。

eVTOL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大量交叉,中国eVTOL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新能源技术的支持。

本次参展的峰飞航空参展的eVTOL的航空级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就是由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企业——宁德时代量身定制。今年央视蛇年春晚,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峰飞航空eVTOL在重庆分会场“两江四岸”夜空中,完成了全球首次吨级以上eVTOL夜航。


值得一提的是,出门打个“飞的”或许在近两年内就能实现。

峰飞航空透露,2吨级eVTOL航空器已经完成数万公里飞行。今年货运版机型将陆续进行商业交付,应用于低空物流、紧急救援和应急消防等领域。而载人版机型正在进行适航认证工作,争取在2026年完成取证后投入试点运营。


创新科技引领全球

除了飞行汽车这样“秀肌肉式”的前瞻技术,更多消费者可感知的、可购买的、引领全球的创新科技在上海车展集中展示。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其安全性尤其是电池的安全始终是消费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吉利全球首发全新科技硬核SUV原型车——银河战舰,是全球首款可实现“全场景、全地形、全能量”主动切换的AI智能体,不仅可实现纯电、混动、增程等多种能量的主动切换,还能做到城市、露营、越野全场景的AI主动切换,以及平原、山地、涉水路面等全地形的AI主动适配。通过AI智能四驱功能,银河战舰还可在智能识别地形后,自动切换为前驱、后驱、四驱模式。

同时,吉利还整合旗下电池业务,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吉利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在行业内第一个做到30km/h托底冲击、20km/h整车负坎冲击都无损伤,解决电动车最怕的因底部碰撞带来的电池损伤和安全事故。

吉利宣布,将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为消费者与行业带来从整车电池安全设计与技术验证的系统性方案。全球最大的单体安全试验室——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今年也即将落成使用,落成后即向全行业开放。


利用新技术为驾驶者带来便利同样是车企努力的方向。对于新手司机来说,在老城厢的狭窄通道掉头、在车位紧张的商场、写字楼停车场里停车都是棘手的挑战。

2025上海车展,腾势汽车带来了全球首个整车智能控制技术平台——易三方,该平台通过三电机独立控制,能实现精准横向移动控制,避免剐蹭。同时还实现了更小的转弯半径,让窄路调头一把方向轻松完成。

除此以外,在上海老城厢停车也颇有挑战。在此前“腾势易三方科技体验日”的模拟中,易三方平台系统自动扫描识别仅比车宽多15厘米的极窄车位,通过三电机独立控制精准控车,快速入库,全程无需干预,新手再也不用害怕侧方位停车。

另外,腾势汽车介绍,搭载易三方的车辆还可以实现360°转向的“圆规掉头”,在桥梁多、弯道多,老城区巷深路窄的地方非常实用。


Robotaxi将在今年量产

近几年,部份一二线城市已经能够见到无人出租的身影,但目前投入使用的无人出租数量较少,打车打到无人出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在中国推出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小马智行宣布,按照计划,2025年下半年,搭载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的Robotaxi,将完成车规级正向研发、生产、下线,开始量产,并投入运营,把Robotaxi这种出行方式带到更多地区,让更多人体验到。

真正实现Robotaxi量产,前提是技术、产品、运营能力三方面已全面达标。即技术已经具备真正的无人驾驶能力,产品上有确定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运营上前端能验证有真实用户和出行使用场景,后端已具备无人驾驶车队运营能力。小马智行表示,该公司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过4500万公里,安全性比人类驾驶提升了10倍,已经能够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据介绍,第七代Robotaxi拥有更轻薄耐用的前后模组,更关注人与车、车与环境间的交互。车顶采用Robotaxi专属的灯语设计,并在前挡玻璃下新增面向车外的LED交互屏,显示“运营中”、“调头中”、“靠边停车”等字样,与周围车辆和行人互动,提升Robotaxi运营的友好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