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人活到五十岁,按理说该把世事看得通透些,可这世道,偏偏有些“暗礁”防不胜防。
《增广贤文》里早就告诫过我们:“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年轻的时候摔过跤、吃过亏,还能爬起来重新来过;可到了五十岁,精力和时间都有限,要是再被心眼坏的人算计,那可真是“伤筋动骨”。
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碰上下面这三种心术不正的人,可得多留个心眼,别让自己吃了哑巴亏!
一、“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表面和善的伪君子,才是最危险的“温柔陷阱”
老祖宗传下来一句俗语:“咬人狗儿不露齿,害人之心不可知。”这话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和善、背地里使坏的人,再贴切不过了。
这类人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初见时“丹凤眼,柳叶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一张嘴甜得像抹了蜜,可真要是得罪了她,转眼就能想出“借刀杀人”的毒计。
现实里也有这样的人,平时见面跟你称兄道弟,拉着你的手嘘寒问暖,可一转身就在背后嚼舌根、使绊子。我隔壁小区的老李就吃过这种亏。有个邻居平日里对他热情得不行经常帮忙代收快递、嘘寒问暖。老李感动得不行,什么心里话都跟人家说。
结果有次小区里竞选业委会成员,老李刚报名,就有人四处散播他的“黑料”,说他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都是那位“热心邻居”干的好事。
这不正应了那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越是满脸堆笑的人,越得留个心眼指不定哪天就被他背后捅一刀。
二、“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成性的“无底洞”早晚把你拖进深渊
文学作品里,贪婪的形象比比皆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明明家财万贯,却连女儿的蜡烛都要克扣,临死前还盯着神父的镀金十字架;《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点两根灯草都嫌浪费,活生生被贪欲扭曲了人性。
现实生活里,也不乏这样贪婪成性的人,他们就像填不满的黑洞,永远觊觎着别人的财物。老家村里有个远房亲戚,见不得别人日子过得好。谁家买了新车、盖了新房,他就变着法儿地蹭好处。有次堂哥家办喜事,他不仅空手来吃席,还趁着大家不注意,顺走了好几条烟。
后来堂哥做生意赚了钱,他又三天两头上门借钱,说是“救急”,借了却压根不提还的事儿老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跟这种人来往,早晚被拖进泥潭。就像寓言里的渔夫,因为贪心要了金鱼的一切,最后落得一无所有。
三、“唯恐天下不乱”:爱挑事的“搅屎棍”,能把平静日子搅成一锅粥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那些喜欢制造矛盾、挑拨离间的人,心里就住着这样的“妖魔”。
他们见不得别人和睦,总想着在中间搬弄是非,把好好的关系搅得支离破碎。就像《水浒传》里的王婆,为了一己私利,撺掇潘金莲和西门庆,最终害得几条人命没了,还搅得整个清河县不得安宁。
现实中这样的人也不少。单位里有人在同事之间传闲话,今天说“谁谁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明天说“谁谁想抢你的功劳”;生活里有人在亲戚间煽风点火,“你看他过得比你好,肯定背地里算计你”。
这些话就像火苗,一旦点着,再好的关系也能烧成灰烬。林肯曾说:“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可碰上爱挑事的人,你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卷入无端的纷争里。
人过五十,图的是个安稳日子,犯不着跟心术不正的人纠缠。碰上表面和善却暗藏恶意的,别被笑脸迷惑;遇上贪婪无度的,守住自己的底线;遇到爱挑事的,趁早敬而远之
老祖宗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远离这些人才能守好自己的清净日子,安安心心享受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