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度被看成是“成功+品位”并存的英国贵族品牌捷豹,据说也在自降身份寻求买家。早已成为“汽车帝国”的吉利,这一波的操作可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够呛。成不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捷豹选择“出嫁”,有资格去排队的可能都不多,但吉利的排面可谓是拉满。
四月上旬,汽车市场的坊间正在悄无声息地广泛流传着一个消息,吉利,又要大手笔进行收购了。只不过,这次对象大家可能根本想不到,它居然会是英国老牌的贵族品牌——捷豹。
最先这个传闻是从国外的小道消息开始的,说吉利和捷豹已经在进行“秘密接触”了。紧接着,又有人说,金融时报那边也确认了,吉利即将花费50亿英镑收购捷豹。
消息是铺天盖地,吉利方面的态度也是耐人寻味。莫非,这事,真要成了?
嗨归嗨,平静下来后,总会有人去向吉利去求证,果然,4月17日,吉利高级副总裁亲自出来辟谣了,“假的,别信”。
得,这下可以散了,这个瓜是没得吃了。
那咱就吃点陈年的瓜,保熟~
英国皇室的心头好
捷豹如今寻求收购
早些年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立起来的捷豹车标。当时用现在的话讲,能拥有一辆捷豹的车主,那看起来可是相当的拉风了。
每每看到这样的一辆车慢慢悠悠地从身边经过时,总忍不住会好奇车主的身份。也许也曾经畅想过,自己努力奋斗,说不准也可以拥有它。
我只能承认,你很有眼光。
说起捷豹的历史,那还得从100多年前开始说起,就算是传奇,也是从无到有,最后才得到了英王室的青睐的。
来自英伦的捷豹,诞生于1922年,英格兰北部的一个海边小镇,一个名叫威廉姆(William Lyons)的汽车发烧友在21岁生日那天遇到了机械师,另一个威廉姆William Walmsley。
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一直驻守英伦,浑身散发着浓浓的英格兰气息,百年前品牌定位就是致力于打造那个时代最为新奇和奢华的汽车。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也是主打英国贵族风范的高端小众品牌。
客户都是追求个性时尚有品位的成功人士们。即便如此独特高大上,捷豹的中国市场之路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顺畅,销量也就那么回事,倒是符合小众这两个字了。
看人家同出名门的路虎,就成功得多了。
捷豹的故事,先就到这吧。看看故事的另外一个主角吉利都在干些什么。
收购狂魔吉利,汽车帝国还在壮大
90年代的杭州真的有点热闹,1986年,吉利也出生在那里。
转眼,39年过去了。
现拥有员工总数超过14万人,连续13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24年排名185位,全球车企销量第十位。
一路走来,光环满满。
1998年8月8日,吉利的第一台车下线。
2003年,吉利实现了轿车出口零突破,并推出了自主品牌商务车。
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震惊了整个行业,一战成名。而另一个给人同样震撼的经典案例,还是商界教父柳传志的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
随后,吉利便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收购了宝腾汽车和路特斯,并与戴姆勒合作开发smart品牌。
细细数来,吉利这些年已将不少知名的国外汽车品牌收入囊中,如今,早已成为了众人眼中规模庞大的汽车帝国。
吉利“相中”捷豹!
是真有眼光还是只为镀金?
吉利这一波收购消息,在市场上引起的震动也是不小。之前更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说,CEO深夜在伦敦金融城把文件都签完了,这事板上钉钉了。
想想捷豹的战绩,去年全球销量仅10.2万辆,在中国市场,连一个冲进销量榜的车型都没有,不能不说有点惨。像是汽车界的“爱马仕”,有“价”无“市”,有品牌有价格,也有倾慕者,但就是没有太多市场。
据Brand Finance评估,目前的捷豹品牌价值仍高达32亿美元,吉利看重的可能还就是这张贵族通行证。
贵不贵族的不重要,但没卖出多少台的中国市场 “困境”倒是不假。含着金钥匙天然尊贵感的捷豹,如今,是不是也想着要走走捷径,找找金主爸爸的资本。
的确,这几年,经济的不景气确实带动了汽车业的下滑,现如今为销量为突围为出位大家也都是拼尽了全力。
吉利这波操作在有的人看来,也许就只是为了博销量噱头式的品牌联合,但真的如此?或许可能错了。
不得不承认,从1886年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首辆三轮汽车开始,国外的汽车业至今已经将近150年。
而且,1888年奔驰在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后,世界企业也开始走上了品牌道路。相比起来,我们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也不过才40多年。
落后了,就要“挨打”。
但是,真的落后了吗?前些天日子里,Deepseek成了当之无愧的话题之王,火爆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结果很多外国同行先不乐意了,究竟为什么不乐意可能三言两句也说不清楚。
有没有一种可能,AI相关的技术其实早就是世界领先的位置了,这一切不就有了再合理不过的解释了嘛。中国国内汽车业尤其是电动汽车业早就一直与AI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结合,如今的成果可能也真的到了足够秒杀国外同行们的程度了。
不可否认,确实是看中了捷豹的贵族血统,但也不得不说,吉利可能也想要用"英国设计+中国智造"的组合拳,对捷豹进行血统上的改造,把各自的天花板突破,“生”出一个结合“爸妈”优点的的“新生儿”来。
一场“价值过千亿”的交易,吉利在豪赌
虽然收购的消息暂时被澄清了,还是总有人不死心,不相信这仅仅是一场互联网上的狂欢。
其实吧,即便这次没有收购成功,吉利的野心也早已显现了出来。
早年的吉利靠着国产跑车“美人豹”,脱颖而出,无论当时是否被人接受,吉利也打出了自己的大众知名度和招牌。
曾经有个在京营商的澳门朋友她怀孕的时候,那时候刚好赶上美人豹推出,她给自己买了辆怀孕时期的专属座驾,当年她的评价是底板低,上下车方便,非常好开,也不贵。
跑车梦、造车梦都还在,早已成为汽车帝国的吉利,如今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如果说早年不断地进行扩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那么,现在的吉利的扩张,多半是为了向外输出自己的价值。
咱就是说,这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了。
从“吉利帝国”的版图中不难看出,布局中端低端市场,新兴电动汽车市场,这可能是一直稳扎稳打坚持下来的路线。吉星、力帆、钱江等等这些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车,支起了吉利的大半壁江山,分分钟都在向大家刷新着吉利的存在感。
豪赌捷豹,更像是想要借助这驾皇室马车向外界显示自身的实力,机会把握住了,可能就真的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换句话说,就算把握不住,这笔买卖对吉利来说,也不算亏。捷豹可就不一定了,把握不住机会,未来的中国前景,真不好说。
那么,究竟到底是谁在“豪赌”?
热热闹闹的“出嫁”事件暂时是先这样了。
老话说的好,上杆子不是买卖。老话又说了,买卖不成情意在。比起交易本身,大家那几天津津乐道感兴趣的更多的是那些小段子,什么“下嫁”了,什么“贵族”,什么“联姻”这些。
说的好像是捷豹会受多大委屈似的。
2010年在成功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某种意义上吉利让自己摆脱了国产品牌汽车“弱爆了”的概念,也开始无限复制自己的造车路。
牛还是牛的。其实,1922年至今捷豹也不过短短百年,现在却要面对着一个不足40年品牌的收购。
真成了好事,怎么想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吉利使大劲拉了捷豹一把。
吉利的选择权和话语权,早就不同于过去。
所以,那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传言,张王李赵钱总们也根本不会往心里去的。他们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又为什么做,每一步路走得踏实,问心无愧,这就行了,是吧。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