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被送养,少年得病,青年远嫁,中年离异。

一个女人的前半生比很多人都坎坷,可她从不抱怨。

生活越是把她狠狠踩在泥土里,她就越要从泥土里开出绚烂的花。

所以,她靠在菜场摆摊养活自己和儿子。

摆摊之余,又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2018年,处女作《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出版了;

2021年,《世间小儿女》出版;

2023年,第三本书《在菜场,在人间》问世。

这个女人,就是被央视称为“菜场作家”的陈慧

菜场是她安身立命之地,也是她创作的源泉。

《在菜场,在人间》一书中,她以菜场为背景,刻画了一群看似普通却又充满故事的人物。

他们中,有人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有人在困境中挣扎求存,还有人面对着人生的无常……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色,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坚韧与光亮。

他们在生活这条大河中奋力泅渡,身上却没有内耗的影子。

读罢此书,我从中悟出3个治愈精神内耗的方法。


书中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位73岁的绍兴老太太。

她租了一个只有几平方米、形状不规则的楼梯间卖祭祀用品,且一租就是一整年。

要知道,这个楼梯间换了一个又一个租客。

卖面条的、卖杂粮煎饼的、卖芝麻大饼的、卖低价服装,没有一个干够三个月的。

年轻人的生意都做不长久,何况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

菜场的很多人,都不看好她。

果然,第一个月,她连房租都没赚回来。

但是,她没有退缩,而是增加了卖应季蔬菜水果的项目。

她把没卖掉的苋菜梗,制作成苋菜咕。

苋菜咕有一股臭味,这激发了她新的灵感,她用苋菜咕制作臭豆腐出售。

她又把楼梯间的几个小时的使用权转租给临时摊贩,从而减轻房租压力。

她成了菜市场最忙碌的人,忙着进货,忙着招揽顾客,忙着处理即将过时的产品。

最终,她成功在菜场待了下来,不但赚回了房租,还有结余。


老太太的几次转型,每次都是重生,让她在市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也让一部分等着看她笑话的人对她刮目相看。

因为忙着转变去适应环境,她没有时间怨天尤人,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内耗。

人生如同一条蜿蜒的山路,有时看似笔直的前路,却会在某个转角处戛然而止。

这时,与其执着地撞向南墙,不如优雅地转个弯。

每一次改变都暗藏转机,每一次转弯都可能是新的生机。

转弯不是认输,而是以退为进,最终抵达更广阔的天地。


容恩是个苦命的孩子。

在他三岁时,他妈妈难忍病痛的折磨,一头扎进了井里死了。

他爸爸给他找了个继母,继母生了个弟弟。

容恩很争气,考上了重点高中。

可是继母却以经济拮据为由,不同意他上高中,让他去当学徒,好早早赚钱养家。

容恩姥姥气不过,找到他继母理论。

可容恩却说了一句“妈说得对。”

他就这么平静地接受了继母的安排,开始学习怎么包包子。

后来,他爸爸生病了,继母去外地打工。

上初中的弟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饥一顿饱一顿,营养根本跟不上。

此时,容恩已经开了自己的包子铺。

他每天都会特意包两个特别大的汤包,自己不吃不卖,也不让别人吃。

只准同父异母的弟弟吃。

看着弟弟狼吞虎咽吃下汤包,他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心底乐开了花。

继母没有善待他,他却善待了继母的儿子。

并且没有人逼他这么做,他也不是做样子,而是发自内心地爱着这个弟弟。


不被命运厚待的容恩,选择宽厚地对待这个世界。

初读容恩的故事,我并不理解他,觉得他太懦弱、太无能,他应该和继母据理力争,为自己争取改变命运的机会。

再读,才发现看似懦弱的容恩却有大智慧。

他不沉溺于过去的遗憾,也不幻想“另一种人生”,而是将苦难转化为经营生活的动力。

有时候,人是争不过命的,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顺势而为。

与命运和解才能让自己不陷入“我的命怎么这么苦?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内耗中。

不折磨自己,日子才能好过。


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命运像一位严苛的老师,常常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出最难的考题。

与命运和解不是认命,不是向生活低头,而是学着在生活的褶皱里开出花来。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命运,而是在命运的框架里,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外界的评论就像无形的网,常常困住我们前行的脚步。

真正的强者,会屏蔽噪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就像菜场中的有福嬷嬷。

天天把货品装在一个大口袋里,在菜市场里走走停停,寻找合适的买主。

气派和善的老板、并肩走的情侣或夫妻、领着小孩的年轻父母这三种顾客是她最喜欢的。

兜售货品时,她从不费口舌,只是用眼睛紧盯着买主,完全没有可怜相,而是理直气壮,仿佛不买她的货是不对的。

那些好面子的、心地善良的人根本招架不住,都乖乖买了她的东西。

一次,一个女顾客被她缠得不耐烦了,与她起了争执,说她这是强买强卖。

可有福嬷嬷的气势丝毫不减,最后另外一个顾客看不下去了,出钱买走了她的菜。

有些摊主嘲笑她的推销方式,可她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自己的节奏。

她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那就是把货品卖光。

所以,她咬定目标不放松,任外界质疑的声音有多大,她都能屏蔽掉。

尽管有福嬷嬷的推销方式不讨喜,但她身上的这种特质,是很多人的稀缺品。


叔本华说: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太多人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让自己思绪万千,裹足不前。

真正的成功,不是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是坚持自己的方向。

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质疑中坚守初心的人,更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跟自己打架,已成为现代社会很多人的通病。

明明什么都没干却感觉特别累,因为能量全消耗在脑子里了:

做错点小事就反复骂自己;

必须做到100分才允许自己开心;

总想想出一个完美方案,结果焦虑到不行。

容易内耗的人,最适合去菜市场走一走。

正如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一句话:

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菜市场是平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时而飘来的果蔬饭菜香,最能抚慰一颗疲惫的心,也最能将一个褶皱的灵魂熨平。

生活千疮百孔,但菜市场永远热气腾腾。

如果你也经常性陷入内耗,那就读读《在菜场,在人间》吧。

书里那些小人物,都有不屈的灵魂,也都有各自的处世哲学。

愿你也能在书中找到治愈内耗的方法,过上轻盈自在的生活。

作者 | 除尘子,爱读书、爱写作,文字道场中的修行者。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