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假冒'朱莉欧'素颜霜成本仅9元卖出500多万"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江苏扬州一位消费者网购3瓶"朱莉欧"素颜霜,到货后发现气味刺鼻、与正品差异极大,经鉴定确为假货后报警。警方调查发现,两名卖家以每瓶9元的价格进购假冒产品,再以38元/瓶、68元/两瓶的价格销售,自2021年起累计销售额超500万元。法院最终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3年,缓刑3-4年,并处罚金10-20万元。


一、法律视角:售假者的代价与电商平台责任

在这起案件中,两名售假者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为何此类案件仍屡禁不止?从法律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违法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
    本案中售假者虽被处罚,但仍有网友质疑"利润几百万,处罚几十万,判的还是缓刑"。这种"违法成本低于收益"的现象客观上助长了售假行为。

  2. 电商平台责任边界模糊
    现行法律对平台责任的规定较为原则性,平台往往以"技术中立"为由规避责任。但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在明知或应知售假行为时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3. 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虽然法律赋予消费者索赔权,但鉴定费用高、举证难度大等问题使多数消费者选择放弃维权。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保留购物凭证、商品详情页及聊天记录作为维权依据。

维权建议‌:

  • 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认证店铺

  • 收到商品后核对品牌标识、防伪码等信息

  • 发现异常立即拒收并保留证据

二、健康警示:劣质化妆品的"美丽陷阱"

劣质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本案中消费者反映假货"气味刺鼻",这往往意味着产品含有超标有害物质。常见危害包括:

  1. 皮肤损伤
    重金属超标会导致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等问题。有案例显示假化妆品引起严重过敏。

  2. 慢性中毒
    汞、铅等重金属长期使用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

  3. 眼部感染
    劣质眼妆产品可能引发结膜炎甚至角膜损伤。

辨别真伪技巧‌:

  • 价格异常低廉需警惕(正品市场价约60元)

  • 检查包装印刷质量、批号信息

  • 通过官方渠道验证防伪码

  • 注意产品质地、气味等感官指标


三、消费心理:为何"高仿"仍有市场?

本案中售假者通过"低价引流"和"假一赔十"的虚假承诺吸引消费者。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几种消费心理:

  1. 对大牌溢价的抵触
    部分消费者认为品牌溢价过高,转而寻求"平价替代"。

  2. 侥幸心理
    "高仿比正品更滋润"等话术迎合了部分消费者"低价买好货"的心理预期。

  3. 信息不对称
    普通消费者缺乏专业鉴别能力,容易被精心设计的假货蒙骗。

四、网友热议:你的维权故事

在相关新闻评论区,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去年买到假面膜,联系平台后商家直接跑路,最后平台赔了代金券了事"
"现在看到'工厂直销''清仓特价'就害怕,基本都是假货重灾区"
"维权太难了,鉴定费比商品还贵,只能自认倒霉"

这些声音反映出当前网络购物环境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困境。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脱离平台交易。


从9元成本到38元售价,再到500万元的销售额,这条灰色产业链暴露出化妆品市场监管的漏洞。在呼吁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每位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购物,让假货失去生存空间。毕竟,美丽不该以健康为代价,省钱也不应成为冒险的理由。

互动话题‌:你有过购买到化妆品的经历吗?是如何发现并维权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成本9元素颜霜标38元卖出500多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