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古称“朱提(shū shí)”“乌蒙”,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接壤,西北与四川省为邻,南与曲靖市会泽县接界。
截至2024年,昭通市下辖1区(昭阳区)、1市(水富市)、9个县(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市政府驻昭通市昭阳区崇义街30号。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朱提县,两晋、南北朝置朱提郡,宋为乌蒙部,元为乌蒙路,明设乌蒙府。
清雍正九年(1731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改土归流”,改乌蒙为昭通,取“昭明通达”之意,设恩安县附郭。
1924年(民国十三年)《昭通志稿·方舆志第一·沿革》
昭通在唐虞三代均属要荒之地,声教未及。自前汉始设郡县,嗣后叛服无常。元明虽内附,亦羁縻而已。自清雍正间改土设官,移蜀隶滇,统率五属,控制边疆,其间区划之周密,建置之精详,规模宏廓,较前代有加。惟溯古今之变,更治乱之始末,爰涤举时代,以作历史之考证焉。志沿革。
唐虞荒服地,夏商梁州域,周为竇(窦)地甸。
汉武帝遣唐蒙通西南夷,设朱提县,属益州犍为郡。后汉仍为益州,置犍为属国都尉。
《汉书·地理志》:永初元年置,别领朱提、汉阳。
蜀汉分犍为置朱提郡。
晋武帝分朱提郡置南广郡。南广即今镇雄。
宋仍为朱提郡,属宁州。
齐初为南朱提。永明五年,设北朱提。延兴元年,又置东朱提。
梁、陈俱没于蛮,郡废。
隋开皇中改置曲州,大业初废。
唐武德初复置曲州,治朱提,属于戎州都督府。自天宝后,南诏崛起,有乌蛮仲由牟之裔阿统居此,传十一世为乌蒙部。
宋封阿杓为乌蒙王。元初归附,置乌蒙路,寻改总管府,又改乌蒙宣抚司,后升为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土司阿普降顺,即其地改为乌蒙军民府,世其职,属四川省,列四土司之一。
清初归附,仍为土府。
至雍正五年,滇总督鄂尔泰欲改土归流,土司禄万钟懼(惧),逃四川,捕获贷死,以其地置郡,改隶云南。大关设通判,芒部改为镇雄州,以州同驻彝良,州判驻威信,设永善县驻米贴,俱属府辖。
(雍正)八年八月,鲁甸土酋禄鼎坤子万福叛,杀官据城,勾引凉山蛮过江,并东川、镇雄俱各蛮应,总督调川、黔兵及滇军进攻。十二月讨平逆党,遂废天梯土城,另建今城于二木那,易乌蒙为昭通,设恩安县治附郭,大关设同知,移通判于鲁甸。
蓋(盖)昭之为地,自汉洎(jì,到、及)唐,属郡属州,迭相更变者六百余年。自唐迄明,沦于蛮夷,为路为府,叛服糜常者亦六百余岁。自雍正五年,改设流官知府、知县,至清末无变置者,又一百九十余年矣。
1938年《民国昭通县志稿·卷一 图》
昭通县历代建置沿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