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见习记者 胡特旗 通讯员 徐露薇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贵州省贵阳市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贵阳知识产权法庭联合清镇市法院、修文县法院、开阳县法院于4月22日在开阳县揭牌设立“开阳富硒枇杷”“开阳富硒茶”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实践基地。贵阳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阮劲松,开阳县委副书记周鹏共同为基地揭牌,开阳县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参加揭牌仪式。
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与地区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息息相关,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特定地方独有的名片,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开阳县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开阳富硒枇杷”被誉为“果中之皇”“贵州枇杷王”,在贵州农产品中早已享有盛誉;“开阳富硒茶”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收录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是贵州优质地理标志。生态环境对于富硒枇杷、富硒茶生长具有关键作用,优质的土壤、水源和空气是富硒枇杷、富硒茶品质优良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开阳富硒枇杷”“开阳富硒茶”环境资源及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对于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贵阳中院作为全省同时具有环境资源与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的法院,在全省率先探索“环、知”协同保护新机制。在此基础上,贵阳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贵阳知识产权法庭联合具有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权的清镇市法院、具有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权的修文县法院,以及“开阳富硒枇杷”“开阳富硒茶”所在地开阳县法院,与开阳县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协调联动,合力开展“开阳富硒枇杷”“开阳富硒茶”地理标志宣传和保护工作,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作用,助力开阳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贵阳两级法院将以基地揭牌为契机,全面落实《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与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试行)》,强化地理标志协同保护。一是凝聚协同保护合力,护航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探索“司法+行政+协会”协同保护模式,合力推动与地理标志相关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为地理标志的培育、运用、保护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做实多元解纷机制,强化跨区域协调联动。探索地理标志相关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路径,健全非诉与诉讼衔接工作机制。探索集中管辖法院与非集中管辖法院之间的协同解纷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力度。三是积极推进探索创新,努力打造地理标志协同保护实践样本。加强对司法服务乡村振兴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司法裁判规则,总结推广实践经验,以“绿色知识产权”助推高质量发展,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司法保护基地的建设,为我们实施富硒品牌强农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司法保障基础,对助力我县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开阳县硒产业中心品牌建设科科长苗岭说。
此次环境资源与知识产权审判部门对地理标志的协同保护,是跨领域司法资源整合的积极探索,是司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体现。这一开创性的司法保护模式将为地理标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有力助推地方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