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日前,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召开“流量经济知识产权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流量经济知识产权案件近年来的审判情况、典型案例以及司法治理探索成果。

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至2025年2月,嘉定法院共受理涉流量经济知识产权案件355件,审结298件,调撤率达71.14%。该类案件在全部知识产权案件中占比约十分之一,且呈稳步上升趋势。案件涉及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多种类型,尤其以商标侵权案件数量最多,占比近六成。此外,涉流量经济知识产权案件中,搜索平台案件122件、购物平台案件173件、自媒体平台案件30件、软件下载平台案件30件。


“从涉诉主体来看,流量经济行业普遍依托于平台,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主体协同运作。”嘉定法院副院长陆文嘉在发布会上介绍,“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案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抄袭或假冒,而是通过技术手段精准‘嵌入’流量入口,绕开监管、抢占注意力。”

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迭代与AI模型的广泛应用,关键词竞价排名引发的纠纷持续增长。部分经营者借助搜索平台,将竞争对手商标设为关键词,借力“傍名牌”获取流量。这类行为虽“隐蔽高效”,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刷单炒信”“爆款模仿”“强制跳转”等流量操控行为手法更趋隐蔽、技术性更强,部分侵权者还通过技术手段干扰搜索算法、抓取他人数据实现商业变现,使案件的技术事实和裁判难度明显加大。

面对新兴业态下的司法挑战,嘉定法院持续完善“专业化审判团队+类型化指引”的裁判体系,推动“简案快审、难案精审”机制建设,围绕关键词侵权、数据抓取、流量作弊等争议焦点发布审理指引,提升类案裁判统一性。

在区域治理协同上,嘉定法院积极推动“平台自治+行政监管+司法保障”联动,探索涉流量经济知识产权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加强跨部门共治,提升知产治理效能。

依托嘉定作为上海数字经济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嘉定法院还积极打造“审判+教育+服务”一体化宣传体系,依托“数智思享嘉”平台开展理论研讨,通过巡回审判、“法官说法”普法视频等方式,增强企业和公众对新型知识产权问题的认知与合规意识。

在当天发布的《流量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嘉定法院选取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涵盖游戏“换皮”、关键词侵权、流量刷单等高频现象,既具裁判参考价值,又为行业提供合规借鉴。


陆文嘉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审判服务保障职能,持续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助力优化流量经济生态,保障数字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撰稿:秦建

编辑:李蓝玉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