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学君,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一项近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仙女座星系不对劲,它挑战了我们的宇宙学。好的,咱们不说废话,这就开讲。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距离我们大约254光年,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其直径约为22万光年,拥有的恒星数量可达上万亿颗,在观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我们仅凭肉眼就可以在地球的夜空中看到它。
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就发现仙女座星系拥有不少的卫星星系(satellite galaxies),但由于观测水平的限制,科学家对它们的了解其实并不多,直到进入21世纪后,相关的研究才逐渐得以展开。
实际上,此次研究的对象正是仙女座星系的这些卫星星系,根据介绍,此次研究还包含了多个此前没有被观测到的卫星星系。
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仙女座星系的卫星星系分布得很不对称——在它们之中,有超过80%的卫星星系都集中在天球上大约107度的范围内,而且这个密集区域恰好指向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如下图所示,箭头所指方向即银河系)。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卫星星系应该是仙女座星系在过去捕获到的矮星系,或者是被仙女座星系吞噬掉的一些小星系留下的“碎片”。
而根据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主流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Lambda-CDM model),这个“捕获”或“吞噬”的过程应该是相当混乱和随机的。
从理论上来讲,来自宇宙不同方向、经历了不同“捕获”或“吞噬”历史的卫星星系,最终围绕着仙女座星系稳定分布时,应该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大致均匀、接近球状的形态,所以仙女座星系的实际情况,就显得极不寻常。
为了量化这种不寻常程度,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ΛCDM模型的宇宙学模拟,结果发现,模拟中出现类似仙女座星系这种极端不对称分布的概率低于0.3%。
但这还没完,因为研究人员发现,仙女座星系的卫星星系还有另一个极不寻常的特征:差不多有一半的卫星星系都分布在一个“薄而旋转”的平面上,类似于行星绕恒星公转的轨道平面。
(↑图中的圆形表示位于平面上的卫星星系,三角形则没有在这个平面上)
需要知道的是,这样的分布在ΛCDM模型的模拟中同样极为罕见,而此次研究表明,像仙女座星系周围这种包含众多成员且如此扁平的结构,在模型预测中几乎不可能存在。
研究人员表示,仙女座星系的这些卫星星系,同时出现了两种极不寻常特征,而这样的“组合”,在主流宇宙学模型框架下,很难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例如我们可以猜测,这些卫星星系可能并非单独被捕获,而是在早期宇宙中,沿着“宇宙网”的纤维状结构,以一个紧密的星系群形式“组团”坠落到仙女座星系的引力势阱中,但这种结构如何在随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不被瓦解而保持稳定,仍是现有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
又比如说,我们可以猜测,这可能是银河系的引力造成的,但分析结果表明,银河系的引力不足以对仙女座星系的卫星星系造成如此显著的影响,除此之外,银河系的引力也无法长期维持它们的这种奇特的分布。
也正因为如此,仙女座星系才被认为不对劲,它挑战了我们的宇宙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家能够揭开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