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车展上,MG品牌以“YOUNG FOREVER”的永远年轻理念为全新主张,再次向市场宣告其对年轻化的执着。然而,当“年轻化”成为汽车行业的标准答案时,MG如何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答案或许藏在其百年基因与创新机制的融合中。
对此,《一品汽车》也就品牌发展话题,与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邵景峰、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MG品牌事业部销售运营总监陈天荣以及MG品牌事业部市场板块负责人闫杰等高管领导,进行专访,探讨这家百年车企要如何永远年轻。
01
品牌传承:年轻不应只是标签,
而是血液
Part One
事实上,自1924年诞生以来,MG始终与速度、激情、创新紧密相连。从MGB到Cyberster(参数丨图片),从“为爱冲动”到“浪漫上不封顶”,MG的年轻化并非简单的营销口号,而是通过产品与文化的双重渗透完成的。正如周钘提到的,和许多新品牌不同,MG的年轻是有传承的。这种传承体现在产品线上,小巧的MG3、动感的MG6、开创中国跑车先河的Cyberster,每一款车型都在用设计语言与性能参数诠释年轻的内涵。
回首全球汽车发展史,《一品汽车》认为,没有跑车的MG是不完整的,正如没有激情的青春只是时间的流逝。而本届车展,MG带来的新电动跑车也同时颇为吸睛,设计大师卡班艺术版Cyberster Black、MG Cyberster 2026款在设计、舒享、性能等方面迎来全面升级。新增鸢尾青、安第斯灰两种车身颜色,以及红黑和灰白两种内饰配色,并将原环绕驾驶舱的黑色饰板升级为车身同色喷涂工艺,带来更多元、更具整体性的视觉感受。此外,全新的底盘调校,带来更好的车身姿态控制,完美平衡极限赛道性能与日常通勤舒适性。
同时,周钘对《一品汽车》提到,作为中国第一款真正的跑车,Cyberster意义重大。我们经常用三个“之作”来总结Cyberster,那便是MGB的精神续作、MG品牌百年的献礼之作以及中国跑车的开山之作,甚至Cyberster名字本身也极具深意,Cyber时代的Roadster。
有了这样的产品,MG才可以说在中国人手中迎来复兴。人们说到跑车就会想到保时捷911,而在新能源时代,我们希望大家一提起跑车,就想起MG Cyberster。这既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如果GTS硬顶版能做到1.8吨级别的轻量化,再辅以高压架构、高转电机、小转向比、限滑差速器,是不是可以在圈速上和SU7 Ultra掰掰手腕。
02
机制革新:开门造车,
让用户定义产品
Part Two
事实上,MG的“YOUNG FOREVER”并非空中楼阁,其背后是“开门造车”战略支撑。传统车企的产品开发往往从工程团队主导,市场部门在后期介入,导致用户需求与产品脱节。而MG通过GTM(Go-To-Market)模式重构流程:市场团队从产品立项阶段便深度参与,将用户、媒体、经销商的建议直接融入产品定义。例如,2024年Q1沟通会上,MG提前向媒体展示两款2026年上市的重磅车型并采纳反馈,这种“未上市先迭代”的机制在业内堪称颠覆。
值得一提的是,据《一品汽车》了解,2023年用户调研显示,MG车主中30岁以下占比达6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52%。 为了与更多年轻用户同频共振,本届车展上,MG首款“方盒子”Cyber X的亮相引发热议。对此,邵景峰强调,Cyber X是“设计增量”而非颠覆,其目的是拓展用户边界,而“方盒子”车型如路虎卫士、坦克300的女性用户比例普遍超过40%。通过硬朗造型与智能化配置的结合,MG试图打破性别壁垒,同时以多元化设计满足全球市场差异化的审美需求。
在《一品汽车》看来,年轻化的终极目标不是讨好某一代人,而是构建一种跨越性别、地域、文化的精神共鸣。Cyber X的硬核设计与智能化内核,正是MG对年轻无界的实践。
03
产品规划:电动化、智能化
与跑车图腾的三重奏
Part Three
在“淘汰赛”白热化的中国车市,高举永远年轻大旗的MG选择以“电智化”为核心,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45%,中国为38%,MG海外销量中新能源占比超60%。
谈及品牌未来发展之际,俞经民明确表示:“未来在国内市场,MG不会再开发新的纯燃油车。”这一决策背后,是MG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2025年一季度,MG新能源车型占比仅为10%,但到2027年,其产品矩阵将全面转向电动化,覆盖A/B/C级轿车与SUV共6款车型,形成“2×3”产品矩阵。
而在智能化维度,与OPPO的合作被视为MG智能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其通过“全生态、全场景、全优化”三大技术优势,打造了行业首个兼容鸿蒙、安卓、iOS的智能座舱系统。首搭车型全新MG4以10万元级价格带实现“降维打击”,其语音识别率近100%、控制延时小于150ms的性能指标,直接对标30万元级竞品。对此,《一品汽车》认为,当友商还在争论手机系统谁更封闭时,MG已用开放生态将智能座舱装进了用户的口袋。
在终端布局上,MG选择以“轻资产+重体验”渗透下沉市场。陈天荣提出的“六大举措”中,“零成本建店”与“社区店模式”尤为关键。通过投入7亿元资金,MG计划在2025年新增150家经销商与150家车享家社区店,将服务半径缩小至“用户家门口”。
同时,MG的全球化战略已进入“体系化输出”阶段。截至2025年4月,其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台,覆盖全球100多个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MG海外销量中,欧洲占比52%,东南亚占比28%,南美占比15%。而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设置29万元最低价格门槛,MG4欧洲售价则为26万元,政策红利显著。此外,安吉物流34艘远洋运输船的交付,不仅支撑了MG的海外扩张,更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上汽大乘用车公司已经成立,这标志着MG进入“OEM化改革”深水区。通过整合研发总院、零束、海外出行等资源,MG得以实现“爆款产品”的规模化开发。例如,零束的智能化技术与研发总院的平台化架构,将新车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15%。对此,《一品汽车》认为,大乘用车体系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将技术孤岛变为创新群岛,很显然,上汽与MG均在此体系下收获颇丰。
从“出海探路者”到“体系输出者”,MG的百年历程恰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缩影。其年轻化战略不是对潮流的迎合,而是对品牌基因的重构;其全球化布局不是简单的销量扩张,而是技术、物流、品牌力的系统性输出。在新能源的赛道上,MG正用百年积淀的激情与新时代的智慧,书写中国汽车的第二篇章,只不过这一次,主角不仅是市场,更是规则的定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