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资航母”到“智电新锐”,一汽-大众的转型底气何来?



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一汽-大众以一场高密度的媒体沟通会,向外界展示了这家合资巨头“全速启航”的决心。从燃油车市场的“隐形王者”到新能源赛道的“破局者”,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携核心团队直面行业变局,从技术革新到战略转型,从服务升级到本土化深耕,全程言无不尽……

这场沟通会,的确不简单。它不仅揭开了合资品牌转型的底牌,更让人看到了一汽-大众在惊涛骇浪中“引领潮流”的决心。

“悲观看过去,乐观看未来”:航母调头背后的战略定力

“如果以过去为参照系,当下可能是最难的一年,但或许也是未来最容易的一年。”面对媒体对合资品牌份额下滑的担忧,吴迎凯用一句话总结了一汽-大众的心态——“悲观看过去,乐观看未来”。



燃油车市场萎缩已成定局,但吴迎凯直言:“一千万辆的燃油车规模仍是中国市场的长期基本盘,而一汽-大众的护城河从未动摇。”数据显示,今年3月,一汽-大众燃油车销量逆势增长1.4%,市场份额提升1.1个百分点,稳居合资品牌前列。在吴迎凯看来,燃油车的优势必须“坚守”,但转型的巨轮早已调转方向:“从2026年起,我们将推出9款全新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插混、增程式混动,目标是‘油的优势不丢、电的机会不让’。”

这场转型不仅是产品的迭代,更是体系的重构。吴迎凯用“狼堡故事”印证本土化决心:过去,大众的车型造型由德方主导,而最近,大众决策了某一个车型的造型——狼堡的设计团队和中方的设计团队同时做提案,最后,是中方团队的造型提案被采纳。

大众的研发节奏从“全球协同”转向“中国主导”,甚至开发效率提升超30%。吴迎凯透露,德国大众高层也深切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居安思危,并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觉得大众品牌在全球其他地方销售还不错,就觉得干得很好。不是的。所以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双方股东非常认可这样一个方向,一定要基于本土市场需求进行研发。”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正在倒逼全球巨头改变游戏规则。未来的大众,必须是“更中国”的大众。

“技术尖兵”与“空间王炸”:车展亮剑背后的硬实力

本届车展,一汽-大众以“新技术领衔、新商品带队、新面貌亮相”为口号,祭出两大杀手锏——全球首秀的ID. AURA概念车与“空间动力双王炸”的全新揽境参数图片),直接向新能源与燃油车市场同时开火。



ID.AURA不仅是大众首款基于CMP平台打造的纯电紧凑型轿车,更搭载了CEA电子电气架构,可无缝地与人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多种技术融合,带来更智能的互联体验、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先进的座舱智能化体验。吴迎凯认为,这款车造型设计更加年轻、动感、有活力,能够满足中国年轻家庭的需求。

ID.AURA具备多项“黑科技”,例如行业首创的智能音乐玻璃,采用纳米陶瓷技术,将前后风挡与天幕转化为隐形声场单元,相较传统扬声器系统,能耗直降72%;在机械层面,CMP平台可以说是集大众品牌当前核心技术为一体的最新的未来平台,由于其长轴距短前后悬的特点,在紧凑型车型上,轴距会超过2800mm,会给予产品非常充足的内部空间。



CMP电动平台与CEA电子电气架构这一套组合,不仅将为一汽-大众未来车型注入更强大、更可持续的智能基因,引领智能电动的技术跃升,还可将一汽-大众的商品从研发到上市的速度提高超过30%,实现真正的“中国速度”;与此同时,由一汽-大众全自研的舒感智域座舱也将在车展上正式亮相。这款智慧座舱是在一汽-大众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与研发的背景下,面向中国用户的真实需求,由一汽-大众团队主导。



燃油车阵营,一汽-大众则凭借全新揽境“秀肌肉”。作为“大众在全球最大的SUV”,这款车长超5.2米、轴距近3米的旗舰SUV,以87.2%的“得房率”刷新同级空间纪录,搭载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更将功率提升23.5%,油耗却降低3.7%。既满足多孩家庭的出行需求,也能用“地表最强2.0T”征服性能党。正如吴迎凯所言,在燃油车领域,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毫无疑问仍是“头部领先者”。

吴迎凯说:“在智能化出行的新时代,我们不做遥不可及的炫技者,只做触手可及的实力派,让我们的用户真正体验到‘实用、好用、敢用’的科技成果。”

“双终身质保”与“匠·心服务”:卷品质才是阳谋



当行业陷入“价格战”与“智驾战”的混战,一汽-大众在当下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赛道——“卷品质,卷服务”。今年3月,一汽-大众率先推出全系燃油SUV“双终身质保”(整车+原装备件),覆盖十大核心系统,并承诺“全国联保、不限年限里程”。

双终身质保的初衷是让用户真正受益,而非单纯刺激销量。吴迎凯直言。在行业“内卷”价格战的当下,一汽-大众选择以服务增值替代降价,用“终身无忧”的承诺降低用户用车成本。敢做“阳谋”,是因为一汽-大众有底气——34年品质积淀,产品故障率极低,测算成本低于行业。吴迎凯坦言,部分车企或因数据不足、成本过高难以跟进,但他同时也呼吁行业跳出“价格内耗”,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内卷”。吴迎凯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让行业“在卷的维度多一点”,而不是纯粹卷价格,让行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服务网络的“毛细血管”同样成为一汽-大众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从拉萨高原到一线城市,一汽-大众拥有近900家经销商,且90%合作超20年。而面对未来的新能源车型营销,吴迎凯认为,从目前中国车市的经验来看,直营和代理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式,“适合的就是对的”,一汽-大众不会拘泥于某种模式。他还表示,一汽-大众内部正“研究另外一个方向”,根据区域灵活适配模式,“可能不同的省、不同的城市模式都不一样。”

“油电混共进”与“长期主义”:不做帆船,要做巨轮



面对“合资份额触底”的讨论,吴迎凯的回应充满辩证:他认为,外资品牌当下确实是在新能源的赛道上落后了,这是客观的现实。新能源的结构性冲击不可逆,但合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份额一直领先,占据绝对优势。合资品牌一旦补齐电动化短板,仍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重回中国车市的“主舞台”。

他甚至还呼吁,淡化合资与自主的界限。“在全球化的今天以及当下贸易战全球竞争的态势下,更要认识到,合资汽车也是中国汽车,是中国人造的,未来产品也是更多中国人设计的,而且养活的也是中国人。”吴迎凯笑言,在他看来,没有合资和自主之分,“适合中国的汽车就是好的汽车,造出适合中国消费者汽车的企业就是好的企业”。

随着未来更多新能源产品的布局,一汽-大众也会在油电混共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2026年起,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在“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的策略基础上,在多个细分市场推出10款全新车型:包括5款纯电、2款插电混动、2款增程式混动,以及1款全新燃油车型。吴迎凯表示,一汽-大众要做的,是一场真正的“全面作战”:“油的优势不丢、电的机会不让、混动的效率不缺、智能的体验不弱”。

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想要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吴迎凯认为还必须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在战略层面,一汽-大众的“长期主义”贯穿全价值链:从设立客户关爱基金、到快速响应车主需求,从研发端“用户场景化定义”,到生产端“零妥协品控”。吴迎凯以ID.车型为例:从电芯、模组到电池包,进行436项安全验证,电池寿命测试方面,上市前有高达1600次充放电测试。“一汽-大众,从不拿客户当‘小白鼠’。”



“长期主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坚持不懈,深入到造车每个环节的行动逻辑;利他主义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我们对客户毫无保留、最真诚的承诺。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呼吁行业兄弟品牌,大家一定也要去坚持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吴迎凯如此表态。他也同时联系到最近有关部门整治行业“内卷”和虚假宣传的不正之风——从“史上最严的动力电池安全令”出台,到工信部加强智驾监管踩下 “急刹车”,这与一汽-大众一直以来的造车理念和价值观也是完全一致的。他表示,一汽-大众“非常欢迎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这样的要求,这才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长期主义的行为。”

“在汽车产业的星辰大海中,一汽-大众不做追随潮流的帆船,而要成为迎风破浪、引领潮流的巨轮!”吴迎凯如是说。


结语

数据永远不会说谎。2025年3月份,一汽-大众整车销售了15.4万辆,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4%。其中大众品牌销量8.7万辆,燃油车份额同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正如吴迎凯在沟通会尾声所言,一汽-大众这艘“航母”已全速启航。前方或有惊涛骇浪,但34年的品质积淀、2000万用户信赖与中德股东的深度绑定,足以让它继续破浪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