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吴琼 毛林飞
春风拂过台州大地,法治的暖流在基层治理的脉络中悄然流淌。带着“如何开展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如何精准矫治、临界预防‘迷途少年’”等问题,4月24日下午,“和合善治、平安台州”主题宣传报道采风团来到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检察院,沉浸式体验“和合”理念破解难题、融入现代司法的生动实践。
“如果把帮教矫治工作再往前推一推,在小力(化名)第一次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就加以干预,在源头进行修复,那么我们办理案件还会遇到这么多像小力的孩子吗?”路桥区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检察官问的很深刻。
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涉案未成年人在苹果树上许下心愿
检察官所说的小力,是他在办理一起聚众斗殴案件时见到的小孩,未满16周岁却已有14条劣迹,检察官内心满是遗憾。再次见到小力是次年1月的看守所里,顶着千篇一律的寸头,眼神里满是桀骜,骨子里竖着尖刺。作为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奶奶一看到孙子便闷头痛哭,而小力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哭什么。”祖孙俩再也没有对话。批准逮捕阶段,小力不是很配合,承办检察官讯问时,小力对犯罪事实避重就轻,以“忘记了,在公安做过了”敷衍了事。最终,有着14次前科劣迹的小力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你是不是还恨你爸?你爸也不容易。”小力爷爷的话语充斥着无力感。据悉,小力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重组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渔,小力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小在一个父母缺失的家庭中长大。爷爷这番话,似乎打开了小力心中的闸门,他沉默地看着爷爷,流下了一滴眼泪,但很快收敛所有的情绪。
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就一起涉未成年人盗窃案举行不公开听证
“像小力这样的未成年人,他们其实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当出现第一次不良行为时,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从而一错再错。”路桥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马灵剑说。
路桥检察作为全省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的试点单位,一直积极联合各部门探索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在路桥落地,共同为辖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去年以来,路桥区委政法委将司法救助从刑事拓展至民事、行政,实现司法办案机制一体贯通;路桥区公安分局成立全省首个未成年人警务队,实现人员、职能独立;路桥区人民法院成立未成年人办案组,实现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路桥区司法局将一案到底的刑事法律援助拓展至民事、行政案件;由区委政法委统筹牵头检察院、公安、妇联等15个部门,出台罪错未成年人一体化分级干预机制。
此外,路桥检察在全区15所初级中学参与共建“翼·同护”联勤工作站,预防校园非正常事件36起;推动出台《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帮扶办法》,开展临界预防356人,刑事转行政18人。实行以来,本地籍行政违法再犯率同比下降22.5%。
甚至早在2018年,路桥检察已联合12个部门建立全省首个少年司法一体化社会关护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司法社工,对犯罪行为未成年人开展全流程帮扶,获评全国未检创新实践基地。6年来,共帮教矫治809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2013年的300余人降至2023年的60余人,再犯率从73%降至4.7%,170余人考取大学。
路桥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检察官和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团康互动
“下阶段,我们将持续推进区未保中心实质化运行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不良行为’三级共防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共治体系。”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金耀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