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推进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来
群众健康服务“暖”起来
(点击观看视频)
清晨的东胜区罕台中心卫生院,65岁的杨文清像往常一样在诊室门口排队。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为他看病的不是镇上的医生,而是来自东胜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以前总觉得小医院看不好病,得往城里跑,现在专家每天都来坐诊,家门口就能挂上区医院的号。”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来,东胜区通过资源下沉、智慧互联、服务创新,将优质医疗资源编织成一张触手可及的“健康网”,让百姓看病从“奔波求医”迈向“安心就医”。
资源下沉:专家“扎根”基层,家门口看名医成常态
每周二、周四,东胜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赵玉波都会准时出现在罕台镇卫生院的诊室里,开展为期半年的驻点服务。
“我们会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同时,还会带来一些先进的仪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精准的诊断治疗。”
——东胜区人民医院 赵玉波
像赵玉波这样的下沉专家,东胜区共派出24名,覆盖16家基层医疗机构。截至2025年4月,已有超过2000名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二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智慧互联:一根网线连城乡,远程诊疗破解“看病难”
东胜区全面推行实施“区域诊断一张网”,实现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检查操作,区人民医院出具诊断结果的城与镇之间医疗资源的互通、互用和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区域诊断中心共完成远程网络心电图诊断23828份,完成化验1610份,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出具诊断报告1430份,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整合,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家住天骄街道83岁的高文俊就是受益者之一——患有冠心病的他轻车熟路地躺在天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查床上,社区医生为他佩戴心电监测设备。当检查结束时,诊疗数据已同步传输至几公里外的东胜区人民医院。
“我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心电图,数据‘秒传’到区医院,稍微等几分钟,诊断结果就出来了,省下我们跑腿了。”
——天骄街道居民 高文俊
“通过区域诊断一张网的建设,基层医生依托上级医院的诊断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疗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分级诊疗格局更加有序,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初衷。”
——东胜区人民医院 王伟
创新服务:“互联网+护理”让贴心照护触手可及
东胜区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区域医疗引领作用,联合19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了一支由203名专业护理人员组成的“上门护理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与此同时,消毒供应中心在高效保障本院灭菌包需求的同时,积极履行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职责,目前已累计为东胜区妇幼保健院及辖区基层医疗机构配送消毒器械包1000余包,有效提升了区域医疗资源的协同利用效率。
全链协同:从“治病”到“健康”,织密健康管理网
在东胜区紧密型医疗集团的智慧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区医疗机构的转诊数据、检验结果和质控指标。2024年,集团成员单位间完成双向转诊458人次,其中基层转诊率高达99%。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闭环管理:患者在基层首诊后,通过审方中心的智能审核获得精准用药指导;需要转诊时,协同门诊系统自动匹配专家号源。
东胜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明亮告诉记者:“东胜区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高效、更实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医改,逐步完善城市医疗集团的运行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患者追着专家跑”
到“专家围着患者转”
从“重复检查耗时长”
到“数据跑路提效率”
东胜区紧密型医疗集团
正以实实在在的便利
书写着“健康东胜”的温暖答卷
(记者:曹慧 郝咏梅)
编辑:任施瑶 审核: 田志强 朱少立 刘冬
校对:任施瑶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