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大江网等多家媒体4月25日报道,当地时间24日晚,印巴两军在克什米尔控制线沿线发生小规模交火。目前暂未看到巴基斯坦官方对此表态作出回应。
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克什米尔控制线沿线部分地区24日晚发生小规模交火事件。该消息人士指责巴方挑起“轻武器”交火事件,“印军已予以有效回击”。
消息人士还称,目前还没有伤亡报告。印媒称,后续情况正在监测中。目前暂未看到巴基斯坦官方对上述事件和有关说法作出回应。
最近南亚这局势比电视剧还刺激——两个核武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直接杠到了战争边缘。
印度断了巴基斯坦的“水龙头”,巴基斯坦关闭了领空,双方边境部队荷枪实弹。
这事儿到底怎么闹起来的?
导火索是4月22日的克什米尔事件。
当时莫迪还在沙特访问呢,突然接到急报,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一群武装分子对着游客开枪,28人死亡(其中25个印度人、1个尼泊尔人),几十人受伤。
现场那叫一个惨,枪手专门挑游客聚集的地方扫射,女性和孩子都没放过。
枪击事件后,救护车运送遇难者遗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23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印度内阁会议认定巴方与这次袭击有关联,并宣布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暂停两国间一项重要水资源分配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
24日,巴基斯坦作出回应,对印度采取包括“暂停贸易”“驱逐外交人员”等多项反制措施。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双方的核武器运载工具都进入了战备状态。
要知道,印巴各有100多枚核弹头,一旦擦枪走火,整个南亚都得跟着陪葬。
联合国秘书长急得直呼吁“保持克制”,但两国现在谁都下不来台——印度要维护大国面子,巴基斯坦要守住生存底线。
安全人员加强警戒。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何一场恐怖袭击竟让两国如此“大动干戈”?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背后深层原因,不外乎钱、资源。
第一,克什米尔的“发展差距”。2019年后,莫迪砸了126亿美元搞克什米尔基建:修隧道、建工业园、开发旅游,这几年当地GDP增速年年超过10%,肉眼可见变富了。
但巴基斯坦控制的那边,因为政局不稳、投资少,经济基本原地踏步。
两边一对比,克什米尔的年轻人心里能平衡吗?有人趁机煽风点火,说印度在“搞殖民”,冲突自然越来越多。
再加上两国经济发展都不太顺心。
莫迪现在正搞“印度制造”,想当全球制造业老二,结果国内失业率高、农民抗议不断,急需转移矛盾。
巴基斯坦那边经济也不好,外汇储备只剩30亿美元,国内政党斗得昏天黑地,政府只能靠强硬态度稳住民心。
两边都把对方当“出气筒”,自然越吵越凶。
第二,印度河的“水源霸权”。1960年签的《印度河河水条约》,看似公平,印度拿了上游的3条河,巴基斯坦拿下游的3条河。
但印度在上游修了无数水坝、水电站,等于捏住了巴基斯坦的“水喉”。
这些年巴基斯坦干旱越来越严重,2023年还闹了大洪水,现在印度一断水,巴铁的农业部长直接放话:“这是生态战争!”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接受采访
这事到底怎么收场?
现在全球都盯着呢,美国表面呼吁“冷静”,实际悄悄给印度递刀子,说“支持印度反恐”,还卖了一堆先进武器。
乐观点想,最后只会是局部小打闹,雷声大雨点小,毕竟有大国会给摁下!
悲观点想,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这可是两个核国家间的恩仇!
从俄乌冲突就可以看出,战争开始容易结束难,真杀红了眼,那只能是一场家国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