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樱桃正红。在沂蒙山北麓的潍坊市临朐县,一颗颗圆润饱满、红艳欲滴的大樱桃挂满枝头,不仅承载着果农的丰收喜悦,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轨迹。

40年,一枚小红果,摇身一变发展成为种植总面积15万亩、产业总产值超35亿元的富民产业。

40年间,从几个村的零星种植,聚集到几个镇集体乘势,逐渐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全国最大的设施樱桃栽培基地,“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国优质大樱桃之都”“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一项项“含金量”十足的美誉,便是对临朐的强有力认可。

万亩樱桃是如何红透“这片天”的?

“天然优势+精细管理” 养成优势富民产业

“遥看枝头玛瑙红,近却樱桃压枝弓。”

近日,随着气温回升,临朐县5万亩大棚樱桃迎来丰收季。走进临朐山旺镇和庄村的樱桃大棚,“今年是一个丰产年,樱桃个头大、产量高。”樱桃种植户王福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满树的樱桃宛如一颗颗红彤彤的宝石,挂在枝头,煞是好看。

“现在熟的是正常提温第一批暖棚,市场早上4点能满场了。”王福端介绍,“沙土地种出的樱桃口感独特,上午就能售罄。”

“家家种樱桃,村村建大棚”是坐拥3万亩大樱桃的山旺镇深耕40年结出的“累累硕果”。

“临朐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日照、降雨量、土壤类型和酸碱度等自然条件,成就出天然绿色农产品的理想产地。”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淑娟介绍,“得益于此,临朐大樱桃在感官品相和内在品质上均属俱佳,具有上市早、个大、色艳、味鲜等特点。”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果实成熟,樱桃树的管理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走进城关街道衡里炉村大樱桃示范基地,基地里的大棚宛如一个个“绿色宝藏”,藏着“四季如春”的秘密。掀开厚重的保温帘,湿润空气中立刻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棚内大樱桃树有序排列,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营造的“小气候”里舒展着枝条。据悉,大棚内采用矮化密植、智能补光等先进技术,亩均效益超10万元。

“临朐县40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的高架塑料大棚甜樱桃优质栽培十项关键技术,提高了大樱桃抵御霜冻害、遇雨裂果等自然灾害能力,有力提升了樱桃品质和产量。”衡里炉村村党支部书记曾庆全介绍道,言语间自豪感满满。

近年来,为有力提升樱桃品质和产量,临朐县积极推广“棚体高大化、管控智能化”模式,配备物联网温湿度调控系统和数字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大棚精准化管理。2024年,临朐牵头制定省级设施樱桃技术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

在临朐,现已有6个镇、118个村发展为全域樱桃产业特色镇、村。其中,山旺镇和城关街道衡里炉村被评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村。

“展销+直播” 吸引流量“光临”

突破“种植关”,红果变“金”果便是“头号问题”。

2025年“山东农技杯”樱桃大赛暨潍坊临朐大樱桃基地直采行活动,于4月25日—27日在潍坊市临朐县举办。临朐5万亩大棚樱桃“粒粒玉珠满树梢”,迎接各地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以赛提质,本届大赛立足品质高度,构建“科技检测+人文品鉴”双维评价体系,选出最佳优品,为樱桃产业发展树立品质坐标轴。同时,组织获奖优品在临朐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巡展,打造沉浸式品鉴空间,既增强消费认知度,又为种植户搭建“可触摸”的品质提升样板,形成“标杆引领—技术共享”的产业升级闭环。

——以展促销,在临朐国际会展中心搭建“我为企业组主场、我为企业找订单”农品促消费平台,首次系统整合大樱桃设施设备、苗木、农资等品类供应商,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全景图。

近年来,临朐以节彰文、以节促游、以节兴业、以节聚商,积极做好“节会+”文章,采取市场化、社会化办展模式,打响首“朐”一指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品牌……

做好线下端的同时,临朐也将“樱”特色端上“网络餐桌”。

一部装在黑色支架上的手机,一盏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圆形补光灯……当它们同时出现在田间地头、果蔬大棚时,便把农民变成“新农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

走进山旺镇大樱桃交易市场,穿梭在樱桃摊位间,镜头前的山旺镇和庄村的王瑞香格外引人注目。

“家人们,欢迎进直播间,我是山东潍坊临朐县山旺镇樱桃种植户,现在的品种是美早,美早又脆又甜,是樱桃里最好吃的。”只见她时而笑脸盈盈的对着镜头滔滔不绝地讲着樱桃的品种和口感,时而将手机镜头对准篮筐展示红彤彤的大樱桃。

“刚开始直播,对着手机不知道说什么,脑子里一片混乱。”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直播的引流效果“相当不错”。“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也扩大了消费者的群体,销售额直线上升。”

越来越多的村民主播踏上了“流量入口”,尽享“春日的甜美”。一个个带着乡土气息的直播间散作满天星,将临朐的乡村风光和特色产品展示给全国网友。

现如今,临朐建成樱桃交易市场6处,每年销售高峰日交易量800吨左右;建成县级物流仓储中心1处、电商服务站点270个,与京东、盒马鲜生等平台建立紧密供销关系。

“科技范儿”加身 赋能产业创“新”路

一颗颗红樱桃挂满枝头,点亮果农的希望。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是一种季节性水果,集中在春末夏初,为做足特色樱桃产业文章,临朐的创新实践踏出一条别开生面的路。

“我们每年9月底通过盖棉被避光和运用现代制冷降温技术,提前让棚里的樱桃树体休眠。通过覆盖三层薄膜和现代升温技术,进一步让树体破眠,让樱桃的生长周期提前,快速进入生长期、采摘期,赶上春节及正月的市场。”王福瑞介绍,“我们在这的一个大棚里,能产2000多斤左右,一斤能卖160多块钱。”

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传统优势在科技加持下完成“基因重组”,在产业链上创造更高附加值,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让原本季节性极强的樱桃跨越时空界限,从头一年的腊月到来年的四、五月份,保证“樱”有尽有,既填补了市场空档期,更让土地产出效率倍增,让樱桃成为乡村振兴的“常青树”。(张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