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个人存在高血压或血压偏高的情况,对于很多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朋友来说,一般都需要在做好生活调理干预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降压药来加强血压控制。
经常会有读者朋友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开始吃降压药以后,就不能停药也不能换药了,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我们不考虑专业知识,但从理性逻辑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说法就是不靠谱的。我们的降血压用药,从来都是基于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在确保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尽量控制血压平稳达标的一种动态平衡。今天的这篇科普,就来为大家介绍降压药需要(或可以)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的4种情况。
情况一:生活调理可控压
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朋友,一发现有高血压,就赶紧用药了,但其实我们控制血压的手段,并不仅仅是吃药这一个方面。
生活上的调理干预,对血压的控制作用不亚于吃药。如果能够从生活上做到饮食控盐,低脂低糖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增强钾,叶酸等有助于降压的营养摄入;如果能够坚持每周进行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锻炼,将等张运动和有氧训练相结合;如果能够积极控制体重,把肥胖问题控制下来;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做到戒烟限酒;如果能够在改善急躁,爱焦虑等不良心态,这些方面都有助于我们的血压控制,而且能够带来的降压效果,不亚于服用降压药。
很多新发高血压的中青年人,通过生活调理就能够把升高的血压降到130/80mmHg以内的健康水平,而无需用药。
对于这种情况的高血压朋友,如果一开始就服药了,如果再加强生活调理,就可能会出现服药后血压降低过度的情况,如果在高血压初期阶段,在做好生活调理的前提下,服用低剂量降压药,血压仍然降到了110/70mmHg以下,则可以考虑停用降压药。
还要强调的两点是,一是停药后应做好血压的监测,确认血压在不用药的情况下,血压能够平稳低于130/80mmHg,二是如果血压在一段时间后,即使做好生活干预也继续升高,则需要考虑重新开始使用降压药。
情况二:副作用不耐受
除了第一种情况高血压患者可以停药以外,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停用药物,那就是所用的降压药出现不良反应不耐受的情况。
以氨氯地平这个降压药为例来说,虽然这个药物适用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但有些患者服用这个药物后,会出现脚踝水肿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得不到改善,则可以考虑停用氨氯地平,当然还要结合情况考虑其他的降压药用药方案,来继续加强高血压的控制。
再比如噻嗪类的利尿剂药物,这类药物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但有些高尿酸问题的朋友,服用此类药物后,却容易引起尿酸升高痛风发作的情况,如果服用此类降压药物后经常引发痛风,如果确认不是确需使用此类降压药的情况,则应考虑更换其他不影响尿酸的降压药,同时也要注意尿酸的积极控制。
总之,对于降压药来说,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了不耐受的副作用,则应该结合情况停药后,合理调整用药方案,确保降压药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情况三:血压升高控不好
还有的朋友发现,虽然也天天吃着降压药,但是血压却逐渐失去了控制,本来控制良好的血压,又慢慢升高了,这是降压药逐渐产生耐药了吗?其实降压药并不存在耐药的问题,我们在长时间服用降压药后,血压又逐渐升高,主要考虑的应该是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硬化程度加剧带来的血压进一步升高问题,血压升高幅度大了,原来服用的降压药也就无法控制血压达标了。
这种情况就需要调整降压药对于用药方案,一般如果原来的降压药仍然有效,不建议替换,而是可以考虑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地平类+沙坦或普利,利尿剂+沙坦或普利,地平类药物+利尿剂,地平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都是可以考虑的联合用药方案,有些情况下,还可以考虑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情况四:低血压风险高
如果单药治疗血压再度升高,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但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朋友在长期用药期间,出现了低血压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应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低血压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一种常见情况是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血管硬化程度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在天气逐渐转热的夏天,会发现使用原来的降压药用药方案,会出现乏力,眩晕等情况,这种时候就要及时的量一下血压,了解是否出现了低血压的问题,如果确认已经降压过度,则应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通过减量用药或减少用药品种等方式,来使过低的血压升上去,保持在稳定达标范围。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一些高龄老年人,特别是存在身体虚弱情况的前提下,也可能会在使用降压药后出现降压过度的情况,血压过低对于高龄老人会带来眩晕,跌倒风险,还可能会诱发心血管问题,因此,也要考虑合理调整用药或停用药物,以减少低血压风险。
在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需要在做好生活调理的基础上再用药,同时在用药期间,要做好血压监测和不良反应风险的监测,如果出现的血压失去控制或副作用不耐受的情况,则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不管是停药,加药,还是减药,最好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评估后进行。
希望本文能够对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大家对于降压药使用期间还有哪些困惑和问题,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也可以一起探讨,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