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4A08号展台前人头攒动。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与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共同揭幕捷途纵横G700的瞬间,聚光灯下的不仅是一台车,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向全球豪华越野市场发起冲锋的号角。
捷途纵横以“心所向,自纵横”为主题,携全系产品——纵横G700、G90(参数丨图片)0、F700、G600,以及奇瑞自研的两栖航行推进器、云台越野底盘等“黑科技”高调亮相。
这场发布会,既是对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亦是对品牌高端化路径的深度诠释:捷途纵横正以“豪华电混越野”为矛,试图刺穿长期被德系、美系品牌垄断的高端市场铁幕。
从“旅行家”到“越野家”的战略升维
捷途的崛起,堪称中国汽车品牌“草根逆袭”的范本。
自2018年以“旅行+”战略切入10万级SUV市场,仅用7年时间便实现累计销量152万辆、2024年单年56万辆的业绩,其成功秘诀在于精准捕捉了中国家庭自驾游需求的红利。
然而,当电动化浪潮重塑产业格局,单纯依赖性价比已难支撑品牌持续向上。捷途纵横的诞生,标志着捷途从“大众化旅行车专家”向“高端越野生活方式引领者”的战略转型。
这一转型直击两大行业痛点:
其一,填补了品类空白。传统豪华越野车(如奔驰G级、路虎卫士)在新能源转型中步履迟缓,而新兴电动越野品牌又受限于技术积淀。捷途纵横依托奇瑞集团28年造车经验与全球八大研发中心,将混动技术与硬派越野深度融合,开创“电混+豪华+全地形”的新品类。
其二,重构了价值逻辑。当消费需求从“工具属性”转向“体验价值”,捷途纵横通过“旅行+”生态的升维,将越野从功能性场景拓展至生活方式表达。其与顶火、超境等改装品牌联名推出的共创车型,以及整合庞巴迪游艇、低轨卫星通信等高端服务的生态布局,正构建起“车-场景-服务”的闭环体验。
这种战略选择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层变革。2024年,自主品牌在3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占比突破15%,较2021年增长4倍,而BBA等传统豪强销量集体下滑。捷途纵横的登场,恰逢中国品牌借助新能源技术实现价值重估的历史窗口期。
技术冗余:定义豪华越野的新基准
如果说品牌定位是战略层面的谋篇布局,那么技术实力则是刺破市场壁垒的利刃。捷途纵横的“技术冗余”策略,体现在三大核心领域。
首先,是动力系统的革命性突破。
捷途纵横的鲲鹏超能混动CDM-O,搭载了热效率45.5%的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配合纵置2挡DHT变速箱与P4电机,实现665kW综合功率与1135N·m扭矩,远超奔驰G级4.0T V8发动机的452kW/700N·m。
其采用的解耦电四驱方案,通过前桥双电机与后桥行星齿轮组,将轮端扭矩放大至6446N·m(前轴)与10351N·m(后轴),较比亚迪DMO平台提升约30%。
而纵横两栖黄金增程CEM-O系统,则使用了更激进的1200kW四电机系统,配合800V涡轮推进器,使G900实现18000N·m轮端扭矩与4.5节航速,开创“水陆双栖”越野新形态。与之搭配的宁德时代800V 6C麒麟电池,支持6分钟快充80%,IP68防水与1300MPa电池护板,则彻底打消电动越野的安全焦虑。
其次,就是底盘技术的范式创新,纵横云台越野底盘堪称机械与电子的交响。
搭载的全主动悬架系统,能够通过前视预瞄摄像头实时扫描路面,结合双腔空簧与CDC减震器,实现150mm悬架行程调节与350mm离地间隙,即便在40°侧坡路况下,车身倾斜度可自动控制在5°以内。
而矢量四轮驱动,则能让四轮独立电机支持±10°后轮转向,解锁蟹行模式与原地调头,最小转弯半径较传统越野车减少30%。
此外,搭配两栖工程学设计,融合船舶流体力学,G900的IPX8级防水舱体与自排水系统,使其具备1.05m涉水深度与40分钟持续航行能力,真正实现“跨介质通行”。
第三,就是智能生态的降维打击。
捷途纵横的智能化不止于座舱交互,而是构建起覆盖“天地人车”的立体网络。
捷途纵横搭载的苍穹互联系统,可以通过低轨卫星实现无人区通讯,延时低于100ms,资费与4G网络持平,彻底解决越野场景的“信号盲区”痛点。
而猎鹰智驾700S,则更是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支持越野场景下的自动寻径、涉水深度预判与岩石模式扭矩分配,将硬派越野的驾驶门槛降至“小白友好”级别。
针对那些高海拔地区的用户,或者喜欢挑战高原极限的越野爱好者,捷途纵横还提供了舒压智能氧舱,采用膜分离制氧技术,可在海拔5000米提供93%纯度氧气,配合生命监测与AED除颤仪,构建医疗级安全防护。
可以看到的是,这种技术冗余策略的本质,是通过超前配置建立“代际差”。当对手还在比拼三把锁与分动箱时,捷途纵横已用两栖推进器与矢量电机重新定义越野的物理边界。
产品矩阵:从功能满足到场景征服
捷途纵横的产品布局,体现了对越野场景的深度解构。
比如,纵横G700,绝对称得上是全地形的性能标杆。
作为序列旗舰,G700以“硬派方盒子”造型与77英寸环幕座舱,平衡野性与精致。其搭载的智能全地形系统,可自动识别沙地、岩石、雪地等9种路况,并联动三把电控差速锁与2挡低速四驱,实现900mm涉水与45°爬坡能力。顶火共创版与超境共创版则通过改装生态,满足从极限穿越到城市潮玩的多元需求。
而纵横G900,则属于两栖物种的降维打击。G900的颠覆性在于将“越野”升维至“跨野”。其800V推进器可输出2500N推力,配合四轮电机独立矢量控制,既能以4.5节航速横渡湖泊,又能依托18000N·m扭矩攀越岩石。
这种“可飞天、可遁地、可渡江”的能力,重新划定了豪华越野的价值坐标系。
至于唯一的皮卡车型——纵横F700,则掀起了皮卡的功能革命。
作为电动皮卡,F700的3.5吨拖拽能力与智能防摆系统,使其成为移动营地中枢。拖车取电口可直接为房车供电,而车载无人机挂载接口,则让“探路-拍摄-救援”形成闭环。这种设计,将皮卡从工具车转化为户外生态的核心节点。
产品矩阵的背后,是捷途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当越野从“征服自然”转向“自然共处”,产品必须兼具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与日常使用中的精致感。
行业重构:中国品牌的破局与挑战
捷途纵横的野心,不止于做“中国的大G”,更要成为全球电混越野规则的制定者。这种野心的底气,源自三重产业机遇。
首先,捷途纵横的诞生,正值技术代际更迭的窗口期。
内燃机时代,越野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机械素质,而这恰是欧美品牌的传统优势。电动化浪潮中,三电系统与智能控制成为新赛道,中国品牌凭借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得以实现“弯道超车”。捷途纵横的鲲鹏混动与云台底盘,正是这一趋势的具象化体现。
其次,就是消费市场与文化,正经历全新的重塑、转移。
新一代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从“Logo溢价”转向“体验独特性”。捷途纵横通过GAIA架构的开放性与改装生态,让用户参与车辆定制,这种“共创豪华”模式,正瓦解传统豪车品牌的单向价值输出体系。
最后,就是全球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越野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符号。而捷途纵横可以依托奇瑞的海外渠道网络(已进入全球60国),可将“电混越野+旅行生态”的组合拳快速复制,避开欧美市场的品牌认知壁垒。
当然,捷途纵横是否能够站稳高端电混越野市场,同样需要解决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塑造品牌认知。从10万级市场跃升至50万+价位段,捷途纵横需要重建消费者对“豪华”的信任。张朝阳成为G700首任车主,卢靖姗担任“纵横生活家”,正是通过名人背书加速品牌高端化认知。
其次,新技术必须经受长尾验证。两栖行驶、矢量电机等创新功能,需经受极端环境与长周期使用的考验。捷途选择与猎豹保护基金会合作开展非洲实地测试,既是对可靠性的自证,亦是对品牌责任的彰显。
第三,需要解决好生态协同的效率问题。如何将捷途的“旅行+”生态涉及跨行业资源整合入捷途纵横生态,并且彰显更豪华、更奢适、更贴心的服务,这些将决定用户体验的成败。
当纵横G900从展台缓缓驶过,其轮胎碾过的不只是展馆的地板,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向高端突破的历史门槛。捷途纵横的意义,远超一个产品序列的诞生:它证明了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驱动下,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定义豪华越野的新标准。这种定义,不是对传统的简单模仿,而是以技术冗余重塑性能边界,以生态升维重构用户体验,以文化自信书写全球叙事。
正如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所言:“纵横的时代,迎来时代的纵横。”在这场百年未有的产业变局中,捷途纵横正以“电混越野”为支点,撬动中国汽车品牌从跟随到引领的质变。而当G900的涡轮推进器划开水面,激起的涟漪终将汇成巨浪——那是一个属于中国豪华越野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