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几斤几两,有工作都不错了,还要求双休?”
近日,一公司在招聘平台上辱骂求职者的截图,在网络上引起了舆论风波。
面对求职者是否双休的询问,招聘者竟以“下等人没资格谈条件”的惊人言论回复。
招聘者的一句话,不仅瞬间击破了打工人的心理防线,还撕开了当下职场的遮羞布。
这场由“下等人”引发的舆论风波,背后暴露出的更是资本的真实面目。
01.
谁能想到,这年头找个工作还能找的一肚子气。
最近,一位求职者将自己的求职经历晒了出来。
截图中,求职者只是问了一句公司是双休还是单休。
没想到却遭到了招聘方的侮辱和谩骂。
“你几斤几两,下等人,你没资格,国家规定不是给你这种人的。”
这样的字眼和言论,让人看了血压飙升。
明明只是一句简单的询问,却引来了招聘方的无端侮辱。
对于招聘方的侮辱,求职者更是愤怒回击。
原本只是一场双向选择的求职过程,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口水战。
然而,求职者为了让更多人避雷这家公司。
随后还在网络上晒出有关这家公司信息的截图,这一晒却意外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很多人在看了这位求职者的经历之后,表示同情。
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求职者变得越来越卑微。
这样的状况已经成了常态,甚至有了非常讽刺的称号:牛马。
有人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气愤,都知道现在找工作是一大难,但也没必要随意辱骂求职者吧。
但也有人在玩梗自嘲:“挺好的,比牛马好听多了,好歹听上去是人。”
原本以为,这家公司可能是其他待遇方面有过人之处才会这么自信。
可经过网友的深扒,这家公司的招聘信息上的薪资,并不算高。
何况大部分招聘信息上的薪资都会有一定的水分,所以实际薪资可能会更低。
但从招聘方的话语来看,这份工作倒是像“香饽饽”。
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霸凌”求职者。
不仅没有尊重求职者,还把国家要求的双休制度踩在了脚下。
这不是公然挑战国家制度吗?但事件迅速发酵后,网络的舆论声此起彼伏。
无奈之下,该公司负责招聘的相关工作人员才做出了回应。
而这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也并非是公司的“拍板人”。
只不过是该公司负责品牌相关工作的总监。
这不就是自以为跟老板同一阶级,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打工仔。
养成了“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习惯,加上因为求职者比他硬气,比他更有尊严。
他自己被迫接受单休,见不得比人追求更好的,所以就看不惯求职者的要求。
但更让人气愤的是他的道歉声明,让人看了直呼好家伙。
一封道歉信把自己的锅甩给求职者一半,真不亏是公司的员工。
真要开了公司还得了,岂不是打工仔更没有人权了?
很明显道歉者并不觉得自己错了,而是知道无法承受不道歉带来的后果。
而他所说的情绪失控,实际上就是本性暴露罢了。
随后,这家公司因自作自受,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经过网络的力量,当地很多人都知道了这家公司的“嘴脸”。
纷纷开始将矛头对准这家公司,但没多久,这家公司在平台上的招聘信息和道歉信都不见了。
不仅招聘平台上的招聘岗位下架,道歉信也被删除。
02.
虽然各平台上的信息都已经被删除,但还是无法平息网友心中的怒火。
于是,开始向该求职者提建议。
向当地的相关部门投诉,合法正当的维护自己的人权。
然而,更让人诧异的是相关部门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态度。
“由于求职者与该公司在为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正式劳动关系,所以这样的问题只能算是民事纠纷,建议私下协商解决。”
很难想象这是当地有关部门给出的建议。
这样的说法,无疑于在等同默认打工人就是下等人。
连这些职能部门都不能保障求职者的人权保障,那这些部门存在的意义在哪?
那又有谁能真正为这些基层打工人维权,难道打工人就只能被无端侮辱?
很多人都说,虽然话不好听,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真实又正常的一个现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双休就变成了福利,节假日变成了奢望。
曾经,双休、早八晚五、五险一金只不过是非常基础的待遇。
现在,双休却成了福利恩赐,一金也在资本家的压榨下,只留下五险还在原地徘徊。
无休止的加班更是成了常态,很多公司和企业甚至连加班费都没有。
白嫖打工人的劳动力,这样的现状让很多人不得不接受单休的现实。
因为你不干总有的是人干,劳动力成了劳动输出最廉价的一环。
大部分打工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低头被迫接受。
而单休总的来说,本身并不违法,违法的是平均周工作时间超过40-44小时的工作时长。
按照现在大多数单休公司的情况来说,每周工作时间48小时起步。
加上加班时间,可能远超这个标准,也就是说大多数单休公司都是违法的。
但明明知道违法,为什么还会有大量的公司企业选择这样的方式去压榨劳动力。
其实,这件事中相关部门的处理态度就已经给了答案。
正是因为相关部门不作为的态度,才导致了现在劳动市场的乱象。
劳动法存在这么多年了,不但没有推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反而,将原有的双休变成了奢望,打工人连最基础的保障都没有,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既然不能保障打工人的基本权益,那这些针对劳动者制定的法规存在的意义何在?
更讽刺的是一些外企,既有双休也有节假日,而且更尊重员工的人权。
可本土企业既不尊重劳动者,也不给予劳动者应有的劳动保障。
结语:
双休是劳动者应有的权益不是恩赐,很明显事件中的这家公司属于违法行为。
但相关职能部门却并不对其进行处罚问责,双休在这些资本眼里是就像是“犯法”一样。
提到双休就像是拿劳动法触痛了他的神经,虽然已经道歉,但并不证明他会有所悔改。
因为职能部门不作为,就更加助长了这家公司依旧继续明目张胆的违反劳动法的嚣张气焰,事后还是像无事发生一样。
不过,这么坦率和直接的做法也有一点好处。
那就是让一部分刚毕业的步入社会的群体,重新审视教科书上写的“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地位高”。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