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的爆火,让大家看到了经典角色的生命力。
而在三次元,最火的经典角色,莫过于去年的热门综艺《单排喜剧大赛》的“黛玉”姚尧。
前不久,姚尧还现身华为Pura X手机杭州甄选店的开业活动,和“国民手机”同框出镜。
姚尧在节目里化身新版“黛玉”,手撕渣男,吐槽同事,还能不带脏字把渣男和酒桌文化阴阳个遍。
网友都说,看姚尧版黛玉的节目,让人气血异常通畅!
凭借黛玉一角,姚尧的热度像火箭一样飞升,还直接帮她登上了春晚。
很多人说,现在是喜剧综艺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卷的时代。
作为新晋的“造星机器”,《单排喜剧大赛》无疑为新世代的喜剧综艺打了个样。
第二季《单排》即将上线,它还能带来哪些惊喜?第一季的“姚尧现象”还能不能复刻成功?
喜剧圈卷王,打造“百万顶流”公式
爆火的原因往往是多维的,“黛玉”姚尧也不例外。
有人认为,是“黛玉”角色勾起了国民情怀;也有人认为,是姚尧的段子足够犀利、引发共鸣。
但其实,姚尧版“黛玉”爆火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单排喜剧”模式的成功。
就影响力打造而言,单排喜剧,堪称个人IP放大机。
对比传统喜剧,单人喜剧更加追求极致的演员个人表达。
尽管对于演员来说,单排喜剧的模式无疑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次“硬核考核”,但伴随压力带来的,是对演员个人魅力的极致展现。
姚尧曾在采访中透露,为了录好《黛玉播播间》,她和团队苦练近一年,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在节目录制的当天,她几乎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体会到更多的是兴奋,而不是紧张”。
而姚尧的付出,很快就加倍以“泼天流量”的反哺回来。
在《黛玉播播间》爆火后,姚尧的作品片段在短视频平台上获赞500w+,个人账号涨粉近百万。
一期节目臻选完毕,姚尧就接到了春晚节目组抛来的橄榄枝。
通过在《单排》的完美演绎,姚尧就以一个刚毕业表演系大学生的身份,完成了“30天速通春晚”的成就。
无数和姚尧一样的平凡女孩,也想和她一样,凭借努力站在聚光灯下。
与名气共同水涨船高的,自然还有姚尧的商业价值。
爆火的姚尧,很快成为各个头部品牌争抢的“香饽饽”,个人喜剧风格的打造,也为品牌的商业化空间打开了想象力。
和姚尧合作的品牌中,不仅有美的、华为等科技龙头企业,还有游戏顶流《和平精英》,以及国民级的餐饮品牌老乡鸡。
每一次合作,都是品牌和“黛玉”形象的一次深度绑定,比起传统代言,想象空间明显更大。
当然,个人的成功可能只是偶然,单人喜剧模式的另一大流量密码,就是成为爆梗制造机。
相比于讲究配合的多人喜剧,单人喜剧想精彩,演员就得把节奏拉满。
一场完美的单人喜剧,只有演员时刻保持高强度输出,热梗不断、包袱不停,才能让演出足够有吸引力。
而这些连珠炮般的热梗和包袱,都决定了单人喜剧与短视频传播的天然契合度。
《单排喜剧大赛》第一季中的《黛玉播播间》和《我是猫》等作品爆梗在抖音爆火,为节目的出圈立下了汗马功劳。
节目播出后,节目里的名场面片段,单在抖音平台就有35条爆款视频,总播放量破10亿,并且一度冲上了抖音综艺榜Top1。
传统的喜剧节目,往往会陷入“长线叙事”的怪圈中,新观众必须了解演员在节目中的种种过往,才能真正入坑,门槛颇高。
而《单排喜剧大赛》,则用一个个爆火的热梗,成功占领观众的碎片时间。
大批观众通过热梗关注比赛,也通过热梗粉上演员,完全降低了节目的接受门槛。
在短视频时代,掌握造梗能力,就相当于拿捏了流量话语权。
批量生产“黛玉”,
第二季《单排》底气何来?
第二季《单排喜剧大赛》,箭在弦上。
和所有黑马级别的喜剧综艺一样,第二季《单排》自打有消息起,就面临一大疑问:
如何复刻第一季的成功?甚至超越第一季的成功?
正如刀哥所说,第一季《单排》的爆火,有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单人喜剧模式,和短视频平台的天然契合。
而第二季《单排》,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趋势,进一步吃透短视频玩法,才是第二季《单排》的核心。
为了能进一步玩透短视频,第二季《单排》选择和抖音进行深度捆绑。
借助抖音平台,第二季《单排》用“长、短、直结合”的玩法,重铸喜剧模式。
这招玩法看似简单,实则藏了两大杀手锏。
第一,就是热梗“地毯式轰炸”
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单排》会在“热梗轰炸”方面加大力度,全年预计会产生5000多个爆梗短视频,密集包圆全年笑点。
而为了产出这些爆梗,第二季《单排》预计会招募将近400多位演员,相应的赛制也会延长。
每周,第二季《单排》都会在周赛中选出优胜演员,再根据现场的反馈,挖掘爆梗,进一步打造选手人设。
而每个月胜出的选手,都会在月赛中一较高下,配合节目组根据618、七夕等节日打造的主题专场,更能确保流量的集中引爆。
为了达到“火力覆盖”的效果,《单排》第二季还特地准备了多个选手+嘉宾的矩阵号模式进行推广,确保爆梗能360度无死角轰炸互联网。
在持续不断的输出下,接下来的数个“黛玉”,可能就在其中。
当然,热梗的传播不一定要靠数量,也得靠质量。
这就不得不提到《单排》第二季的第二个狠招:“扣扳机”级热点反馈。
如果说到第一季的成功,表演选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黛玉播播间》对于直播间乱象的调侃、《新闻女忙》对于奇葩新闻的利用,都是造成内容传播的锚点所在。
而第二季《单排》,则会在剧本创作上,把“追热点”进行到底。
得益于单排的表演模式,以及每周短视频更新的直播模式,《单排》第二季在每期节目播出前,都会要求编导组和演员共同根据周热点进行剧本创作。
这就确保了每一个爆火的社会热点,都不会逃过《单排》节目组“精准打击”,热点及时,热梗才能真正踩上“流量的风口”。
可以说,第二季《单排》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短视频+长综艺+直播”的喜剧综艺新模式:
1、短视频负责“广撒网”,用实时热梗吸引新用户,保证热度;
2、长综艺则负责“养大鱼”,用赛制来沉淀流量,积攒关注;
3、而直播模式,则进一步增加了话题度和比赛的刺激感,也能增加观众沉浸感。
短视频入坑、长综艺沉淀、直播模式扎根。
在如今的流量时代,制造爆梗只是门槛,而把爆梗转化为流量武器,《单排》第二季,天生具有优势。
结语:
如今的年轻人,比起“为颜值买单”似乎更愿意“为思想买单”。
这也是为什么喜剧演员的影响力,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能越来越深入人心。
喜剧传播的核心,就是通过情绪和思想来打动更多人,这样的方式,往往比传统的传播方式更有力度、深度。
如果能把二者进行高效地结合,正是如今品牌们都在探索的统一方向。
搞定流量,不如深入人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